下基层要“三去三回”
带着真情去,带着境界回。下基层,最基础的是要接受感情教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进群众家中、蹲到田间地头,诚心诚意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结“穷亲”,身子俯下去、心意才能传开来。田间地头,农民辛苦劳作,希望粮食价格高一点、化肥农药便宜点;市井街头,小贩苦心经营,希望市场准入低一点、管理更人性点……走出办公室,贴近百姓,扎根基层,我们才发现权力是如此沉甸甸,人民期望如此之迫切,身上责任如此之重大,我们制定政策、规划时才能为百姓之所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带着职责去,带着成果回。下基层,最终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当前,一些干部下基层总是“检查”“视察”“指导”工作,喜欢走过场、讲排场、重形式。下基层,就要带着职责去,增强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下基层调查什么、了解什么,如基层组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支部班子配备是否健全、组织作用发挥如何、远教工作落实及作用发挥情况、群众评价反映如何等等,只有事先周密安排,画好“图纸”,才能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民心“工程”的合理性才能得到充分认证,才能看到那些反应不上来的问题,找到文件中没有的办法,感受到汇报里没有的效果,带回意想不到的成果收获。
带着实事去,带着称赞回。下基层,最关键还是要解决问题。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关心了解干部,听取来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与诉求;驻村蹲点、入户走访、座谈讨论,要直击问题要害、直面矛盾焦点,对发现的问题不能讳疾忌医,一定要开诚布公、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对能以解决的,要雷厉风行,限时限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把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果凸显在一线;对不能解决的,要如实记录、定向追踪,及时反馈、公开通报,才能赢得干部认同,换来百姓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