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霸王湾:甘于平凡,才是不凡

2023-08-18 14:17 作者:无水无田  | 我要投稿

中国诗人故事NO.162 / 《次北固山下》王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01




客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枕着涛声卧眠一夜。


清幽的鸟声伴着清晨薄暮从岸边的山林间传来。起身来到船头,岸边的北固山苍林笼罩在清晨薄暮中,愈发幽静葱翠。碧绿的江水满涨,两岸之间水面愈加宽阔。微风和煦,一张白帆高高的悬挂在天地之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


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却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北归的大雁啊,希望你们能将我把我的问候捎到洛阳去。


1300多年前的某一个清晨,青年才杰王湾眼睛里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宁静悠远的舟旅晨景。他已经不止一次地经留这一片江岸,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旭日江岸,他心潮涌动。只不过古人对心中的浪漫向来不吝多言,他用短短40个字寄托了这一刻他对家人无尽的思念。


于是,就有了千古名篇《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字真的是这个世间最美的符号,也是这个世间最具生命力的存在。平平淡淡的40个字符,加入了诗人的情感熔铸,就变成了一首可以吟唱千古的隽永小诗。时隔千年,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千年以前,北固山下潮平江山阔的不朽画卷,而旅人王湾那淡淡的思愁,也在唇齿间轻轻地扣动着你的心扉。



02



一首《次北固山下》最受赞誉的是它的次联和颈联,尤其是他用词的精准达意向来被视作炼字的典范。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


天色将明未明,时光的交错,总是让人有更多的思绪。“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怎不叫人感慨万千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江上红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在新与旧、前与后、新生与腐朽碰撞更替之间,欣欣然有着生的气息。


王湾少年及第之时,正是明皇李隆基掌权之初,这个雄心万丈的帝王将年号更改为开元,意欲励精图治开创大唐下一个辉煌。一百年的风云涤荡,一切都将进入全新的时代,王湾的这一首诗正让我们看到了孕育在其中的兴发与博盛。


据说此诗深得同朝名相张说的青睐,亲手题写悬挂在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03



王湾是妥妥的学霸。


他生于公元693年,公元712年进士及第,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


在唐朝进士可不是那么好考的。史料记载,唐朝290年,进士也不过6000余,平均下来每年能录取的进士人数在二十人左右。据《资治通鉴》208卷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全国人口总数约3714万。每年参加进士考试的人数则超过20000人,千人取一的比例,难度自行想象。


正是因为进士难考,所以唐朝流行一句俗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就是你30岁考上明经就已经很老了,但50岁考上进士,则还是算年轻的。唐代著名的诗人孟郊就是考了三次才考中进士的,那年他46岁,欣喜若狂,挥笔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湾进士及第那年才19岁,应当得起天才之称。


王湾在考中进士后,授荥阳县主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到现在的郑州荥阳县担任县委秘书一职,主要工作就是文书往来、印章管理和数据统计等内容。



04



白驹过隙,时间一晃就到了开元五年(717年)。


马怀素作为昭文馆的学士,向皇帝请示校正群籍,召博学之士,王湾当选。后来马怀素卒,由元行冲代马怀素之职,以殷践猷等治经部,韦述等治史部,毋煚等治子部,王湾等治集部(集部收录诗文词等)。


终历时5年而成《群书四部录》200卷。收载了唐内府图书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并有大序、小序和解题。


古书经过传抄、刊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错误,所以校勘古籍是历代学者所看重的工作,当然这项工作也非饱学之士不能完成。校完内府图籍后,王湾又与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丽正书院藏书。他对南朝粱、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可以说,王湾这一生的主要时间都用于编撰古书上了。



书成后,王湾授洛阳尉。


洛阳是他的故乡,想必也有叶落归根的意思吧。其实在他的诗句里,也不难看出他对于宦途的疲倦和归意。他在《奉使登终南山》里说“峰在野趣繁,尘飘宦情涩。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明明白白的诉告了为官的辛苦和无趣。


志不在此,故不得趣。


还好,他总能在细碎的生活中找到些许情趣,月满秋叶,林荫小院,就着满院花香小酌一杯,看时光的碎影从清筵里划过。


《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

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

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这才是他理想中的生活吧。



05



在中国的文史图鉴里,王湾可谓名不见经传。他的一生经历简单、乏善可陈,现存诗作也不多,仅10首。通过他单薄的评传,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才华横溢却投身编撰的淡泊身影。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王湾同学是个聪明人,自始至终他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就为一朝登科。而在大多数文人的心目中,理想的工作之一就是为万民箸书,这是无数清高学子的隐藏职业目标。只不过是大多数人都日渐从志学中走失,最终奔向了权利的巅峰,而投身经史则变成了巅峰之后的一种退路。


可真正的巅峰,哪有什么退路,退一步就是粉身碎骨,多少治世能臣都逃不过功败垂成。


有时候,甘于平凡,也是一种不凡。




学霸王湾:甘于平凡,才是不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