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研制的西班牙Verdeja坦克,二战结束了还没有成功

西班牙是世界上较早接触坦克的国家之一,在1919年开始拥有坦克,在20年代将坦克用于实战,有了这些基础后曾尝试研发坦克,但当时西班牙糟糕的经济情况以及工业科技方面的限制,这些尝试以失败告终,直到30年代后期再次尝试设计建造Verdeja轻型坦克。

Verdeja坦克的设计建造和当时西班牙所处的战争有密切的关系,当时欧洲各国纷纷对西班牙国内双方势力展开军事援助,其中就包括一号、T-26等坦克,这些坦克在战争中不断受伤和修复,管理维修公司的Félix Verdeja Bardules以及他的队伍就将现有坦克的基本结构掌握吃透,在1937年9月提出了自行设计坦克的计划。
按照设想,新设计的坦克并不要求有多么出众的性能,而是吸取手头现有坦克的使用经验,坦克要有45毫米的主炮和2挺辅助机枪,整体结构低矮,强化坦克侧面装甲的防御力,改善负重轮结构,增强坦克的机动性。

第一辆坦克被称为“Verdeja原型坦克”(Verdeja 1),它在1939年1月完成,这辆坦克使用了很多其他坦克的零部件。底盘结构重新设计,发动机舱位于车体前部,与之相连的还有变速箱、离合器等,驾驶员位于炮塔座圈外右前部的位置,炮塔吊篮占据了后半车体的大部分,在最后方则是两个60升的油箱。
坦克发动机为一台85马力的福特48型汽油机,原型车使用一号坦克的变速箱,这组合导致扭矩较小,坦克的爬坡性能较差,不过好在坦克战斗重量也只有6.8吨,平地机动能力还不错。

坦克的外形被刻意设计得低矮,装甲布置也考虑了倾斜角度,整车装甲厚度在7~25毫米之间,车体正面圆弧形过渡的区域在不同的角度上装甲厚度也不同,尽管总体强度仍然难以应对当时主流的反坦克炮攻击,但却优于一号、T-26等坦克。
坦克低矮的炮塔内安装一门45毫米主炮,这是西班牙在T-26主炮的基础上自行生产的,采用44倍径身管,辅助机枪为2挺MG-13,炮塔内安装了从T-26拆解下来的潜望镜。

第一辆原型车的展示获得军队认可,它表现出来的性能确实值得期待,总体设计在二战前夕算是中规中矩,只是很多细节方面还不够完善,例如火炮采用的是37毫米炮的瞄准镜,与主炮不匹配,部分区域的装甲厚度不足等,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升级更可靠的动力系统。
西班牙在1940年年底批准了1000辆的量产计划,这些坦克将分成10批缓慢地建造,问题是西班牙没有从国外获得可靠的发动机来源,国内的生产工厂也根本处理不了这些订单,所以这个看起来雄心勃勃的量产计划很快就夭折了。

Verdeja尝试设计新的坦克(Verdeja 2),他在第一款原型坦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将主动轮改到后方,发动机有了更宽敞的工作空间,炮塔位置也稍微前移了一点,整体装甲增加了5~10毫米厚,还曾尝试安装新的发动机,总体来看他就是Verdeja原型坦克的升级版,原型车在1944年交付。
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坦克科技获得飞速发展,西班牙的工业底子很难跟上发展脚步,就算是Verdeja 2也拿不上台面,西班牙当局在获得了少量四号等装甲武器后,还希望购买黑豹中型坦克这类装备。Verdeja 2在二战后闲置了几年,在1950年尝试安装新的发动机,之后被废弃;Verdeja 1则尝试安装75毫米或105毫米榴弹炮制成自行火炮使用,完成了一辆原型车。

Verdeja坦克是西班牙国产坦克的一次尝试,它的设计和建造受到太多因素的制约,包括西班牙国内本就很弱的相关工业,以及当时激烈进行的世界大战,这让西班牙在自己实力不够的前提下也无法获得外部支持,二战后大量剩余物资出现且个个都比Verdeja坦克更好,进一步扼杀了它的发展道路。

Verdeja 1轻型坦克战斗重量约6.8吨,车长4.498米,宽2.152米,高1.572米,最大行驶速度约44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约220千米,车组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