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抗倭名将:平贼乱,剿倭寇,真正的民族英雄
俞大猷,字志辅,谥武襄,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今洛江区河市镇溪山村)人。据清代道光《晋江县志》载,都督俞大猷宅“在清源铺”,即如今都督第巷内。

编辑
据说俞大猷曾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读书于清源山清源洞,中秀才后,与李杜、薛南塘、史文斋、史礼斋等10余人继续读书于清源山紫泽书院,并习武于清源洞,人称“十才子”。清源山虎乳泉边有巨石,俞大猷为练胆量,常登巨石下跳,称“练胆石”,如今还有其“君恩山重”的字迹、记功碑等。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他还是一位儒将、诗人、兵器发明家、武术家,著有《剑经》《正气堂集》《洗海近事》《兵法发微》等,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

编辑
他三朝为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俞大猷戎马生涯47年,却遭到各种诬陷委罪,他晚年曾写下一首七律,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赤忱之心:

编辑
借问浮云云不语,为谁东去为谁西。
人生踪迹云相似,无补生民苦自迷。
明代泉州另一位大贤李贽,虽与俞大猷未曾谋面,但他赞俞大猷这位同乡是“嘉、隆间赫赫著闻,而为千百世之人物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