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告别(十五)
全文已完结。

听着前来吊唁的宾客们在前屋碰杯的声音,我想象着他们大快朵颐的场景。再看向自己手中索然无味的白粥,心里不自觉又是一阵难受。
微风顺着屋檐的弧度悄然滑落,安静的后院里绿植的叶子哗哗作响,演奏着一首名为告别的挽歌。
隔壁邻居家传来一两声婴儿清脆的啼哭声,衬着屋外喇叭唢呐的嘈杂声,就如同穿着汉服却佩戴眼镜一样——有些别扭,却又有一种奇怪的和谐感。
……
一个月后。
这一年的春节接踵而至。相较于其它家庭烟花爆竹声声入耳,我们家则显得格外安静——
或许是因为祖父刚走,仍在七七之内吧。
可一大家子仍然有说有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我依旧不能平复自己的心绪,烦闷之下,借口离开餐桌,到外面散散心。
……
我走至后院,踏进厅堂——祖父的躯壳最后停留的地方,在祖父的遗像面前,拜了三拜。
我不知该说什么,内心五味杂陈,最终只是默念道:
“祖父,您安息吧。”
那一刻,我终于能明白所有人对待此事的态度——无论是冷漠的体育老师,还是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宾客。
他们活了这么久,早已看淡人世间的生死离别。对于其他人的离开,他们不会也不必像亲属那样共情。
但当这些事情真真切切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时,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们都宁肯相信有转世,也要亲人、朋友再平平安安一辈子。
或许曾经的我的确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反感,但是现在我也同样能理解他们——给予别人的白事足够的仪式感,送别人、甚至是不熟悉的人走完这最后一程,让逝者体面地离开,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别。
(完)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来叙述人生大事——生死离别。
全文故事内容可能略显平淡,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正是因为这样压抑的情感,才让主人公内心有了更多的思考。
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有一个富有仪式感的迎接很重要,一个隆重的告别也同样不可或缺。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深情,并非一定报以眼泪或哀声;正因用情至深,五内俱焚,才要以庄重的姿态娓娓道来,不流于滥情之感。”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告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