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批判(1863-1865年手稿)》金句摘录(五)

2023-06-01 09:56 作者:哲学的物质武器  | 我要投稿


1、固定资本的规模增加得越大,它的存在形式就变得越庞大,周转时间就变得越长。于是它的平均周转时间不断延长。因此,虽然随着固定资本绝对量的增长,它的再生产的绝对量——或它的磨损——也一道增长,但它的再生产的绝对量同平均周转时间的延长相比,相对地在减少。

2、如果撇开积累和年景的变化不说,既定量的已有资本和劳动力每年再生产出来的产品量是可变量,而不是不变量,这个量可以扩大或缩小。这种弹性或可变性同时形成积累的自然基础,自从有了这样的基础,再生产的扩大就成为可能,而不需要被推动的追加资本和追加劳动力提供那种再生产所需的一切要素。最后,在第Ⅰ册第VI章中已经指出,自然要素,土地等等,不构成资本的任何一部分——就它们的价值而言——,但是作为生产能力却包括在资本中,这些要素构成在一定程度内不以实际资本的任何增加为转移的扩大再生产的持久基础。

3、如果说既定规模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表现为圆圈,那么积累或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正像西斯蒙第正确地指出的那样,表现为螺旋形。

4、归根结底剩余价值或收入向资本的这种再转化,无非是工人无酬的、剩余的劳动的一部分实现在生产资料中,这些生产资料作为资本重新同原来的那些工人发生关系,或者无非是资本家把自己占有的一部分剩余劳动作为资本献给居民,不是把这个部分当做收入消费掉,而是用它建立追加资本。这样,他就是作为资本家而不是作为消费者来发财致富。

5、有一些生产部门,在它们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周转时间超过平均量,也就是说持续一年以上,例如畜牧业、林业、某些种类的固定资本的生产,如生产过程持续一年以上的铁路、运河等等的生产,在这些生产部门中,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或积累,直接同简单生产过程合而为一。换句话说,产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或构成剩余产品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起初不转化为货币,而是完全地和不断地进入产品,直到产品完全制成。因此,在这里积累和简单生产过程直接合而为一。但是,由于这些生产部门在它们延长了的生产过程期间,不断从商品市场上(1)抽出生产资料,(2)抽出这些部门的资本家和工人的生活资料,也就是在一年时间内不反过来以其他形式的产品向市场投入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那么很明显,这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抽出和它们的规模,取决于一年中不断提供产品的其他生产部门的规模和生产率,也就是说,取决于其他生产部门的发展程度和生产率,取决于整个社会生产,取决于这个国家已有的财富(我们撇开信贷不说,信贷本身又以另一个国家存在同样的财富为前提),取决于财富已经达到的程度;换句话说,现有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和一部分生活资料能够以这种方式花费多少,取决于国民再生产过程的规模和生产率。

6、任何积累或规模扩大的再生产都可以说是经常的相对的剩余生产,即同仅仅再生产出现有资本(即使是在资本生产率的不同阶段上)的再生产相比较的剩余生产。而且,这种剩余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持续的、不断的和内在的因素,积累本身也是如此,如果从物质的角度来考察过程,积累只不过是剩余生产的另一名称而已。在任何一种比较发达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这种剩余生产或积累都是再生产的内在因素,(1)因为生产过程的扩大被人口的自然增长所决定;(2)因为必须建立准备金以防现有生产资料遭到危险、意外等情况(生产风险),生产资料不能自己补偿自己,而必须由追加的生产来补偿。但是,以前的生产方式下的这种剩余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剩余生产的量相比,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量。

7、到处的社会都必须完成一定的剩余劳动,一部分作为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基金,一部分作为补充现有资本的准备金。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无酬地完成这种剩余劳动,而表现出来则相反,似乎是资本家——由于他所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被用于这一目的——自己为形成这种准备金而“节约”资金。所以可敬的罗雪尔也说,如果没有资本家的节约,恐怕社会就难以维持了!

8、(1)因为在这些不太发达的生产方式下,货币贮藏本身就是剩余生产的一部分目的,也就是说,剩余产品的这种形式被看做最终目的;(2)因为,由于与这些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或从这些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的社会组织的存在,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巨大部分被花在担任国家和宗教职务的非生产人员身上,如在古代的亚洲、非洲等等;(3)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口的增长和工人过剩人口的形成以空前的规模进行着,所以这里用于这种人口的准备金更多;(4)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原有的规模再生产资本本身所需要的准备金必须增加,这是由于采用巨大的自然力等等,以及建立在与世界市场相联系的基础上的生产的出现,使得现有资本覆灭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了;此外,在以前的生产方式下完全不为人知的准备金,由于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而变成必要的了,这些变革一方面迫使人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使人们不断用更新和更好的生产资料去代替尚未磨损完的生产资料,而这是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的规律;(5)因为资本主义的动力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展;(6)最后,因为在这里,必须实现这些动力的手段,只有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以储备形式在市场上保存更多商品资本的手段的发展,随着市场本身的扩大,随着各民族生产的互相交错,随着生产部门的不断增加,随着各种形式的固定资本的发展,随着一个领域生产出来的剩余资本能够轻易地在另一个领域执行职能(总之,积蓄资本化)的那些条件的建立,才能充分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国内以怎样的比例发展,那么积累的必要性、积累的欲望和用来实现积累或生产新资本的手段,就以同样的比例增长;或者说,规模不断扩大的经常的剩余生产(在我们迄今所考察的意义上的剩余生产)变成再生产过程的内在因素。

9、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能谈到一国的货币作为货币的真正积累:随着再生产过程的扩大,收入中同金或银相交换的部分也在扩大,既包括处在流通中的部分,也包括不断形成货币贮藏去执行不同职能的部分,我们以前曾经指出需要有货币贮藏的那些职能。

10、一切运输业,即资本借以不断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产业,是例外。这种产业的真正产品,是被运输的商品(或者也包括人)的位置变换,即变动场所。商品只要处于运输业手中,就总是处于流通中。因此,运输业给商品添加的价值,按照商品被运送的程度而得到支付。它用这些货币不断地支付煤、工人等等,总之,支付运输业部门的消费资料(以及修理等等)。当然,这个价值的一部分总是处于流通过程中,而另一部分继续处于生产过程中。但是,铁路本身总是处在生产过程中,是投入运输业中的固定资本的一部分。这里情况比如说与棉纺业不同,在棉纺业中,一部分棉花作为原料处在生产过程中,而另一部分作为棉纱处在市场上。铁路则是以它处在生产过程中即产生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的那种形式,处在市场上,也就是说被出售。但是,铁路经常被出售的,是它提供的生产服务,例如,出租的发动机。被出售的是它协助完成的运动。铁路、机车等等不像商品那样处在流通过程中。轮船和公共马车的情况也是这样。被出售的是它们的产品,即被运输的物品的位置变换。但是,这种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在它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同时就被出售,而不是在它离开生产过程以后被出售,例如,不是像棉纱那样在离开纺纱过程以后被出售。我不是购买公共马车,而是对它的运动进行支付,对它处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支付,这种生产过程对我来说是流通过程,是位置移动。公共马车本身只要执行职能,它就不会离开生产过程;但是,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它被它所运送的商品和人所消费。因此,运输业是特种产业,它不同于其他的产业,因为它的产品,它创造的使用价值,不能同它的生产过程分离,因而不能像商品那样在这个生产过程之外流通。


《政治经济学批判(1863-1865年手稿)》金句摘录(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