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CB走锐角和直角应不应该拖出去枪毙?我对PCB设计的认知提升过程

2023-08-15 19:14 作者:EDA365电子论坛  | 我要投稿

我们在画PCB的第一步,你的老师或者师父一定会告诉你,尽量PCB不要走锐角,尽量不要走直角。



于是你碰到三岔路口,你抑郁了,因为直角或者锐角不可避免。


下图为三岔路处理成两个直角:



下图为三岔路处理成一个直角:



下图为三岔路处理成一个锐角:



要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为什么要避免直角或者锐角?


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中,避免直角或锐角走线是为了减少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干扰的问题。直角和锐角走线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信号完整性问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反射和信号耦合。直角或锐角走线会导致信号线的阻抗发生突变,从而产生信号反射。这可能导致信号波形失真、延迟、干扰相邻信号等问题,影响电路性能和稳定性。


从原理上说,锐角、直角走线会使传输线的线宽发生变化,造成阻抗的不连续。


线宽变化导致阻抗变化


当走线的等效宽度变化的时候,会造成信号的反射。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走线的时候,如果线宽发生变化,则会导致走线阻抗变化。



微带线(microstrip line)


•它由一根带状导线与地平面构成,中间是电介质。如果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线的宽度、及其与地平面的距离是可控的,则它的特性阻抗也是可控的,其精确度将在±5%之内。



带状线就是一条置于两层导电平面之间的电介质中间的铜带。如果线的厚度和宽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以及两层接地平面的距离都是可控的,则线的特性阻抗也是可控的,且精度在10%之内。



阻抗不连续就会反射


锐角最差,直角次之,钝角再次之,圆角再次之,直线最好。



当驱动器发射一个信号进入传输线时,信号的幅值取决于电压、缓冲器的内阻和传输线的阻抗。驱动器端看到的初始电压决定于内阻和线阻抗的分压。



反射系数

 其中-1≤ρ≤1

当ρ=0时无反射发生

当ρ=1(Z 2 =∞,开路)时发生全正反射

当ρ=-1(Z 2 =0,短路)时发生全负反射



初始电压,是源电压Vs(2V)经过Zs(25欧姆)和传输线阻抗(50欧姆)分压。


Vinitial=1.33V

后续的反射率按照反射系数公式进行计算



源端的反射率,是根据源端阻抗(25欧姆)和传输线阻抗(50欧姆)根据反射系数公式计算为-0.33;


终端的反射率,是根据终端阻抗(无穷大)和传输线阻抗(50欧姆)根据反射系数公式计算为1;


我们按照每次反射的幅度和延时,在最初的脉冲波形上进行叠加就得到了这个波形,这也就是为什么,阻抗不匹配造成信号完整性不好的原因。


由于连接的存在、器件管脚、走线宽度变化、走线拐弯、过孔会使得阻抗不得不变化。所以反射也就不可避免。



2、电磁干扰(EMI):直角和锐角形状会导致信号线上出现更多的尖峰和急剧变化,这会增加电磁辐射。电子设备中运行的信号很容易干扰其他电路,或者被其他信号干扰,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生产工艺:直角或锐角走线在PCB制造工艺方面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制造成本:直角和锐角的走线需要更加精细的加工和生产工艺。在PCB制造中,通常使用化学蚀刻、机械铣削等方法来形成线路走向,对于直角和锐角,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加工设备和参数,这可能会增加制造成本。


弯曲应力:直角或锐角走线容易导致走线角部产生应力集中。在PCB制造完成后,如果这些角部存在应力集中,容易造成裂纹、焊接点开裂等问题。


铜箔剥离:直角或锐角的走线容易导致铜箔在角部出现剥离现象。当走线处于不平整的表面上,特别是角部,可能会导致铜箔脱离底层基板,从而影响电路性能。


阻焊涂覆:在PCB制造过程中,通常会涂覆阻焊(solder mask)来保护电路板和定义焊接区域。直角或锐角的走线可能会导致阻焊涂覆不均匀,影响制造质量。


综上所述,你是不是觉得,PCB走直角或者锐角就应该拖出去枪毙?所以你从本能上就期望整板都是圆角没有直角和锐角。如果不可避免一定也要泪滴处理一下?



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1、关于信号完整性,直角处走线引起的阻抗变化,传输线的直角带来的寄生电容可以由下面的经验公式来计算。


假设一条特征阻抗为50Ω,线宽为4mil的走线,一个直角带来的分布电容(变化)大概是0.01pF。可见直角走线带来的电容效应是极其微小的。


从阻抗角度来看,走线在直角的地方阻抗会发生变化,传输线的阻抗不连续会产生信号反射,可以根据下面公式来计算反射系数。


一般直角走线带来的阻抗变化会在7%到20%之间,因而反射系数最大为0.1左右,所以直角或锐角走线可能造成的阻抗变化其实是很微小的,对信号的影响不大,除非是GHz级别以上的超高频,PCB应当以圆弧拐弯,一般设计当中无论使用45度拐弯还是直角拐弯,甚至任何角度拐弯都没什么区别。


2、直角尖角走线容易放电或增加电磁辐射,不过尖角放电首先电压要高,能够击穿空气或者电路板的绝缘层,但是没有几千上万伏的普通电路是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认为尖角容易发射或者接收电磁波产生EMI,还没有什么实锤的证据,因为实在是太微弱了。有相关论文测量结果表示,1GHz以下的测量没有显示出90度,45度和圆弧走线的电磁辐射有测量设备能检测出的变化。 


3、走线直角的工艺问题,以前的PCB生产工采用酸性腐蚀液,确实存在尖角处容易出现腐蚀过度的问题,不过90年代后早就采用了更先进的腐蚀液(碱性腐蚀液,如碱性氯化铜 )和光刻胶,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总的来说,PCB不能走直角的说法似乎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并非不能越雷池一步,在GHz以下的电路板中,走线的转弯角度无论是直角还是锐角对信号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需要关注的反而应该是元件布局、地线设计、线宽和过孔等设计参数影响更大,需要重点考虑。


但是我们还是要避免走直角,一方面走直角没有什么坏处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走135度钝角更加保险。另一方面可能是历史和传统的问题逐渐形成的行业习惯和美学观点。而且在几乎任何场合钝角代替直角都不会差,有利无害的事情。



PCB走锐角和直角应不应该拖出去枪毙?我对PCB设计的认知提升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