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阅读摘录}《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

2022-08-31 17:14 作者:Getifce  | 我要投稿

○群体对理性一窍不通,相反,他们却精于行动。

○一个种族的所有个体之间的相似,主要是通过一个种族的灵魂的无意识元素构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元素(往往源自教育,但主要源自与众不同的遗传),个体之间产生不同。

○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无意识的个性占主导,通过暗示,以及情感和思想的传染,所有人朝向同一个方向,一种将暗示的想法立刻付诸实施的趋势,这些就是群体中的个体的主要特征。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比个体更低。但从情感的角度,以及由这些情感引起的行动的角度来看,群体根据不同的处境,可以比个体更好或更坏。一切都取决于群体如何被暗示。

○群体虽然会狂热地要求得到一些东西,但这样的需求并不会持续。他们既没有能力思考,也没有能力具有持久的意志。

○群体一直在无意识的边缘徘徊,接受各种暗示,受到那些无法求助于理性的影响的人才有的情感暴力的驱动,缺乏批评精神,只能显示出一种极度的轻信。

○最简单的事件,经过群体之眼,很快就变形。群体通过意象来思考,一个意象引出一系列意象,可以与第一个意象毫无逻辑关系。

群体的观察,是所有观察中最容易出错的,往往只是代表了一个个体的幻觉,这一幻觉通过传染的途径,暗示了其他所有人。

  我们应当把历史书看作是纯想象的作品。

○群体的情感的过于简单和夸大,使得群体不会产生怀疑,不会感到不确定。跟女人一样,他们容易走极端。提出的怀疑,马上会变成不容置疑的明显事实。一个孤立的个体感受到的一点反感或者不同意,不会有什么加强,但到了群体中的个体那里,马上会变成一种强烈的恨意。

○群体情感的暴力性,会因为无须承担责任而得到夸大,尤其是在异质的群体那里。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受到惩罚,尤其是人多势众,法不责众,会使得一个集体做出一个孤立的个体不可能做的行为,拥有孤立的个体不可能有的情感。

○群体只懂过于简单和极端的情感,所以,人们向他们暗示的意见、观念和信仰,他们不是全盘接受,就是全盘否定,不是把它们当作绝对真理,就把它们当成绝对的谬误。

○群体对于它认为是真理或错误的东西不带任何怀疑,同时,又深知自己的强大,所以,群体既不宽容,又很专横。

○也许群体确实会经常显示出很低的道德水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仅仅因为残暴的破坏本能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最深处沉睡着的原始时代的遗留物。对于一个孤立的个体来说,满足这些本能是危险的,而一旦被吸入到一个不需负责任的群体之中,并因此而肯定不会受到惩罚,那么,他就会放任自流地遵循这些本能。

○人们尤其会去影响群体中的个体,唤醒他的荣耀、荣誉、宗教和祖国的情感。只有集体,才能拥有伟大的忠诚和无私的行为。有多少群体,为了他们根本不懂的信仰和思想而壮烈牺牲!

○观念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在群体的灵魂中站住脚跟,那么,同样需要很长时间,才会从那里出来。因此,就观念而言,群体总是比学者和哲学家落后好几代。

○集体逻辑的特点就是:将并不相似的、只有表面关系的东西联想起来,将所有的个案马上普遍化。那些知道如何操纵群体的演说者,总是将这一类的联想介绍给群体。

○所有能震撼群体想象力的东西,都会表现为一个吸引人的、清晰的意象,无需附加的解释,或者只有一些美妙的事实伴随它们:一次伟大的胜利,一个伟大的奇迹,一次严重的罪行,一个伟大的希望。重要的是,要将事情作为一个整体来介绍,而且永不指明其来源。

○教育真的可以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吗?可惜啊,做不到!判断力、经验、开拓性、个性,所有这些在生活中成功所必需的条件,都不是在书中可以学到的。书籍是一些可以查阅的有用的词典,但是,在脑子里储存那么多的碎片,绝对是没有用处的。

○为了理解那些今天在群体身上萌芽、明天将会绽放的思想和信仰,我们必须知道,土壤是如何准备的。一个国家为年轻人提供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人预测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对现今的年轻人的教育让那些悲观的预感显得非常有道理。群体的灵魂有一部分是随着教育和教化而完善或者沦丧的,所以,必须展示当今的体系是如何塑造群体的灵魂的,展示一大批本来无所谓的、中立的人,如何渐渐地成为大批不满的人,随时可以接受乌托邦主义者和演说家们的所有暗示。学校今天在培养着不满的人、无政府主义者,为拉丁民族堕落时代的来临做着准备。

○词语的力量与他们所唤起的意象相关,完全独立于它们真正的意义。那些最经常被胡乱定义的词语,反而有时候更能产生效果。比方说以下这些词: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这些词的含义是如此地模糊,多么厚的书本,也无法定义清楚。然而,一种真正魔法般的力量与他们的短促音节紧紧联系在一起,仿佛它们蕴含着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案。它们概括了各种不同的、无意识的追求,以及实现这些追求的希望。

理性和论证,面对一些词语和口号,是无能为力的。

○词语只拥有流动的、过渡性的意义,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意义都会产生变化。当我们希望通过词语来影响群体时,我们必须知道,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该词语对于群体来说的意思,并不是它们以前有过的意义,也不是精神构造不同的个体赋予它的意义。词语如思想,是有生命的。 因此,一旦群体在经历了政治动荡,经历了信仰的改变之后,开始对一些词语唤起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反感,那么,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去改换这些词。当然,并不去触及事物的本身。事物与一种遗传的构造的联系过于紧密,是无法改变的。…… 地租变成了土地税,盐赋变成了盐税,扶助金变成了间接贡献和权利混合税,行业管理税变成了营业税,等等,不一而足。

政治家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要为在以前的名字之下被群体憎恨的事物,用受欢迎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词,来重新命名。

○“假如我们在博物馆、图书馆里摧毁所有受到宗教的启发而产生的艺术品,让那些纪念性的建筑在教堂前的石板地上轰然倒下,那么,人类伟大的梦想还剩下什么?”一位概括了我们的信条的作者如此写道:“神灵、英雄和诗人的存在理由,就是给人带来没有了它们就无法生存的希望和幻想。在一段时间内,科学显得可以完成这一职责。但是,对于那些总是对理想产生饥渴的人来说,科学已经不够用了,因为科学不敢许诺太多,又不会撒太多的谎。”

○群体从未渴望真理。面对那些让他们不适的明显的真相,他们转过身去,将谬误神化,只要谬误能够诱惑他们。谁能够带来幻想,就很容易成为他们的主人;谁若是试图让他们幻灭,便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为了战胜群体,首先必须意识到他们是被什么样子的情感所驱动的,然后假装认同这些情感,再通过最基本的联想手段,唤起一些暗示的意象,试着去改变这些情感。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回到原点,尤其是每一刻都要猜测产生了什么新的情感。(对群体而言理性的负面价值)

○我们还是把理性还给哲学家们,不要在治理人的事务中,让理性介入太多。许多情感,比如荣誉、忍让、宗教信仰,对荣耀和祖国的爱,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所有文明的重要推动元素,它们都不是因为理性而诞生的,而且往往是在理性根本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诞生的。

○创造出一种信念,无论是宗教信念,政治信念,还是社会信念,将信念注入一个事业,一个人,一个理念,这就是那些伟大的领袖起到的主要作用。在人类所拥有的所有力量中,信念一直都是最伟大的之一。

○不少元素可以成为威望得以产生的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成功。一个成功人士,一个被人接受的想法,当即就变得不容置疑。

○因为失败而带走的威望,会突然消亡。通过人们进行的讨论,也可以让威望渐渐失去,但这要缓慢得多。但是,这一方法具有非常肯定的效果。威望一旦能够被讨论,就已经不再是威望。那些长期保持威望的人,从不容忍讨论。要想让群体敬仰,一定要能与他们保持距离。

○种族的灵魂完全主导群体的灵魂。它是一种强大的基质,可以防止过大的摇摆。种族的灵魂越强大,群体的特征就越不明显。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法则。群体状态,以及群体占主导的状态,构成了野蛮,或者向野蛮的回归。种族通过获得强健的灵魂,就可以越来越摆脱群体那种毫不思考的力量,从而走出野蛮。

追随一个理想,从野蛮走向文明;然后,一旦这个理想失去了它的力量,就开始败落,消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历程。

{阅读摘录}《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