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纯氧鱼雷的逆袭!——碧蓝航线主线剧情一览(10章)

2018-07-15 21:18 作者:端木清泉  | 我要投稿

第10章 科隆班加拉岛夜战

10-1 再次出击,再次!——库拉湾海战后不到一周,重樱舰队再次集结出动前往科隆班加拉岛输送物资,由火奴鲁鲁与圣路易斯领衔的TF18,再次奉命出击拦截。

关卡BOSS——松风(棡)、夕暮(棭)

10-2 先发制人——PBY夜航机发现了南下中的敌军位置,然而,敌方也通过“逆电探”发现了我们,夜战开始了!

关卡BOSS——滨风(樇)

10-3 乘胜追击——夜色中,重樱引以为傲的纯氧鱼雷重创了多艘巡洋舰,然而旗舰猊也被152MM舰炮集火而大破,开始撤退。

关卡BOSS——雪风(莲)

10-4 回马枪——正当火奴鲁鲁等舰乘胜追击之时,重樱的水雷小队在夜色的掩护中杀出来一手回马枪,火奴鲁鲁与圣路易斯接连中雷,情况危及!

关卡BOSS——神通(貎)


剧情简析:第10章对应的是1943年7月12日-13日的科隆班加拉岛海战,重樱胜利。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双方主要出场角色:

重樱:

轻巡—神通(沉)

驱逐—雪风,滨风,清波,夕暮,三日月


白鹰:

轻巡—林德(伤),檀香山(火奴鲁鲁)(伤),圣路易斯(伤)

驱逐—尼古拉斯,奥班农,泰勒,拉的福德,杰金斯,拉尔夫·塔尔波特,布坎南,格温(沉),莫里,伍德沃斯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经过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91%E9%9A%86%E7%8F%AD%E5%8A%A0%E6%8B%89%E5%B2%9B%E6%B5%B7%E6%88%98/22460082?fr=aladdin

    7月12日17时,安斯沃斯编队从图拉吉港启航,第15次执行穿越“槽海”的巡航任务,向当夜预定的拦截水域进发。当晚,TG36.1在圣伊莎贝尔岛附近海域同南太平洋司令部临时调派来的6艘驱逐舰汇合,并被赋予第18特混编队(TF18)的临时番号。随后编队沿圣伊莎贝尔岛西岸北上,于午夜前后斜穿新乔治亚海峡驶向科隆班加拉岛海域。一路上由拉塞尔群岛机场起飞的美军飞机为编队提供严密的空中掩护,驱逐和击落了数架可疑的日军侦察机;伴行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则在夜间为编队提供侦察情报,并在夜战时为己方巡洋舰进行校射。

    尽管安斯沃斯编队此次出击较为仓促,但就实力而言美军的确有自信的理由。美军参战兵力为3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计有38门152mm舰炮、62门127mm舰炮和94具533mm鱼雷发射管,在投射火力上对日军有压倒性优势;美舰此时已普遍装备了SG型对海搜索雷达和新型MK4火控雷达,还有水上飞机进行校射,大大提高了夜战中炮击的精准度,加上之前几次战斗的成功经验,安斯沃斯对己方的技术优势深信不疑。战前他向部下传达了作战指示:雷达先发制人发现目标后,由前卫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巡洋舰以迅猛火力压制敌舰,然后立即转向规避日舰可能发射的鱼雷,继而由后卫驱逐舰再次进行突击;然而,低估了日军鱼雷射程和威力的安斯沃斯将射击距离定在了火控雷达最佳引导距离——9144米,一个在鱼雷面前充满了危险的距离。

    13日0时36分,美军PBY夜航机率先发现了南下中的日军编队,并立即向TF18报告“1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航速30节,距离约26海里”。安斯沃斯得到侦察报告,下令以麦金纳尼上校指挥的第21驱逐舰分队“尼古拉斯”号、“奥班农”号、“泰勒”号、“雷德福”号和“杰金斯”号5艘驱逐舰为前卫,由他亲自指挥的第9巡洋舰分队“檀香山”号、“林德”号和“圣路易斯”号3艘巡洋舰居中,瑞安上校指挥第12驱逐舰分队“拉尔夫·塔尔波特”号、“布坎南”号、“格温”号、“莫里”号和“伍德沃斯”号5艘驱逐舰为后卫,全队呈单纵队加速至28节(由于新西兰皇家海军的“林德”号当时最大航速只有28节,导致整个编队的航速受限)迎击日军编队。这种单纵队是美军在所罗门群岛此前的多次夜战中经常采用的标准队形,优点是有利于发挥编队齐射火力,也能避免夜战中己方队形紊乱造成敌我不辨;缺点是单一航向会加大遭到敌方鱼雷攻击的风险,且己方前、后卫驱逐舰被束缚在纵队中,难以采取独立的灵活行动。

    在美军自东向西驶向科隆班加拉岛的同时,日军负责掩护运输驱逐舰的警戒队也对向驶来,日军以“三日月”号驱逐舰领头,其后依次是旗舰“神通”、驱逐舰“雪风”、“滨风”、“清波”和“夕暮”。美军在战前坚信,己方依靠先进的雷达能够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然而实际结果却出人意料——0时57分,尚在美军雷达发现日舰之前,日军“雪风”号驱逐舰装备的“逆电探”(雷达波预警装置)就准确地发出了探知附近敌舰雷达波的警报(在先前的库拉湾海战中,性能不稳定的“逆电探”没有发挥明显作用;而在科隆班加拉岛海战中,“雪风”号却准确发出了警报,除却运气因素,“雪风”号较早装备了这些无线电设备并进行了较多的训练也是一方面原因),在附近巡逻的日军侦察机也发报称发现4艘敌舰、航向290°、速度20节,伊崎立即命令“输送队”向西南方退出,“警戒队”则以单纵队加速至30节、准备炮雷击战。3分钟后,日舰才出现在美舰的雷达屏幕上,美军期待的先手优势落空了。1时03分,美军驱逐舰“尼古拉斯”号的瞭望哨率先发现了日舰舰影;5分钟后,日军瞭望哨也发现了美舰,判断为4艘巡洋舰与数艘驱逐舰  。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的第一幕就如此富于戏剧性:一贯以技术优势取胜的美军反而在无线电侦测中被技术劣势的日军抢得先机,而一向以夜战训练有素自傲的日军却在目视侦测中输给美军一筹。虽然没能先发制人,但安斯沃斯仍按战前部署,立即命前卫驱逐舰脱离主队全速突击实施先制鱼雷攻击,巡洋舰、后卫驱逐舰则右转30°抢占T字横头,准备炮战。另一边在发现美军之后,为了让己方驱逐舰能够隐蔽行动,1时08分伊崎少将下令旗舰“神通”号打开探照灯为己方驱逐舰雷击指示目标,海战爆发了。

    海战伊始,安斯沃斯主队按战前计划接近到雷达最佳引导距离——9144米,随即3艘巡洋舰在雷达指引下开始猛烈射击,38门绰号“六英寸机关枪”("Six-inch machine gun")的152mm舰炮不停倾泻着炮火,在短时间内就发射了2630枚六英寸炮弹。美舰集中火力轰击雷达屏幕上最大的目标,打开探照灯的日军旗舰“神通”号自然成为众矢之的,除了雷达外,美军还有PBY夜航机持续为舰队进行校射,因而很快取得命中,到1时17分“神通”号共被命中230多弹,仅锅炉舱就被命中不下10弹,完全被打瘫在海面上。“神通”号也奋力以140mm主炮回击并发射鱼雷,但毫无招架之力,仅仅打断了“林德”号的无线电天线。与库拉湾海战一样,炮术专家安斯沃斯在第一回合的炮击战中获得了压倒性优势。鱼雷战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在美军集中火力轰击雷达屏幕上最显眼的日军旗舰“神通”号的同时,跟进的4艘日军驱逐舰却几乎毫发无损,只有“雪风”号被少数炮弹破片轻微擦伤,借助旗舰探照灯光的指示,“清波”、“雪风”、“滨风”和“夕暮”在4800米距离上迅速发射了31条九三式氧气鱼雷,随后在坐镇“雪风”号的第16驱逐队司令岛居威美大佐(在旗舰瘫痪后依先任制度,由在场军官中资历最深的岛居威美接替指挥)指挥下高速北撤脱离战场,准备重新装填鱼雷,只有“三日月”号驱逐舰被留下来陪伴奄奄一息的旗舰。而美军的鱼雷攻击却几无收获:先是麦金纳尼指挥的前卫驱逐舰在战斗打响伊始立即发动的鱼雷攻击由于日军驱逐舰迅速转向、也由于美军鱼雷兵训练相对不足以及鱼雷性能较差,未能取得任何战果;1时12分,瑞安指挥的后卫驱逐舰追击进行第二次鱼雷攻击,也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1时17分,安斯沃斯结束炮击,下令编队向南转向躲避日军可能的鱼雷攻击。这时美军旗舰“檀香山”号恰好驶入先前舰炮射击产生的烟幕中,加上旗舰无线电通讯信号忽然减弱,指挥一时不通畅的美军编队出现了混乱。1时22分,新西兰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林德”号由于转弯半径过大而甩出队列,日军发射的鱼雷刚好袭来,掉队的“林德”号当即被两枚鱼雷命中,其中一枚引起猛烈爆炸,舰上28人当场阵亡,“林德”号因舰体进水而无法继续作战。安斯沃斯命前卫驱逐舰中的“雷德福”号和“杰金斯”号护卫中雷的“林德”号退出战列,返回图拉吉港。

    虽然出现了“林德”号被鱼雷击中的意外,但对安斯沃斯而言此时的局势仍然十分有利:他以1艘巡洋舰负伤为代价重创了1艘日本巡洋舰,并打跑了剩余的驱逐舰。1时15分,PBY水上飞机报告称“4艘日本驱逐舰向北高速航行”,安斯沃斯对这一报告的判断是日舰意图逃跑,1时31分他下令麦金纳尼率剩下的3艘前卫驱逐舰先行追击。随后,舰上瞭望哨报告称看到海面上有好几艘日舰正在剧烈燃烧爆炸,PBY水上飞机也报告称逃跑日舰只剩下2艘(不幸的是这又是一个过分乐观夸大的报告)。一系列情报使安斯沃斯更加坚信日舰或已沉没或已遭到重创,不会再有什么威胁,他所虑的是日舰像上一次的库拉湾海战那样在交手后逃之夭夭,于是在让“林德”号退出战列之后,安斯沃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队北上追击日舰。

    麦金纳尼率前卫驱逐舰先行追击后不久,便发现了多次中弹后燃起熊熊大火、已经动弹不得的“神通”号。此时“三日月”号见美舰追来也已匆匆加速离去,只留下“神通”号孤零零面对死亡的命运。接近的美驱逐舰立即向其开炮和发射鱼雷,1时48分,一条鱼雷击中“神通”的舯部,当即发生大爆炸,将整条船炸为两段,“神通”号很快沉没,日军第二水雷战队司令伊崎俊二少将和舰长佐藤寅治郎大佐以下482人葬身大海,仅21人后被日军潜艇救起,另有2人被美军俘虏。麦金纳尼在击沉“神通”之后没再发现其他的目标,无线电里也没有收到安斯沃斯的新指示,他以为安斯沃斯主队已经返航,便命令自己手下的驱逐舰转向撤离,但麦金纳尼不知道的是安斯沃斯却打算与前卫驱逐舰协同配合夹击日舰、力求全胜,此时正亲率巡洋舰与后卫驱逐舰追击而来。

    1时38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安斯沃斯以2艘巡洋舰一马当先、5艘后卫驱逐舰殿后高速北上。此时意外发生了:1时56分,“檀香山”号的雷达显示屏上突然出现数个位于左舷21000米外的不明目标,一时敌我难辨。安斯沃斯担心误击己方追击在先的前卫驱逐舰,便用TBS报话机逐一呼叫麦金纳尼的3艘驱逐舰,以确认这3艘驱逐舰的位置,但连续呼叫却毫无回应——在追击过程中麦金纳尼的前卫驱逐舰与安斯沃斯的巡洋舰本队拉开太远,此时已经超出了舰间无线电通讯的有效距离。犹豫不定的安斯沃斯最后还是下令巡洋舰以127mm副炮发射照明弹确认目标,很快,在照明弹亮如白昼的耀眼光芒下美军看到了正在迅速转向离去的舰影,必是日舰无疑了,安斯沃斯立即下令向日舰开火,但这一决定已经太晚了。

        “檀香山”号的雷达发现的不明目标正是日舰。和库拉湾海战一样,日军驱逐舰在发射完鱼雷后迅速退出战场进行重装填,随后再返回战场进行二次鱼雷攻击。只是这次日军的动作要快得多,仅用了18分钟就全部装填完毕(在库拉湾海战中则用了近一个小时,当日军返回战场时美军早已撤退,没找到任何目标的日舰只得悻悻而归,美军当时也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库拉湾海战中被安斯沃斯忽视的日本驱逐舰“去而复返”的奇怪举动终于成了美军的噩梦。1时36分,岛居率领完成重装填的4艘驱逐舰以“之”字形航线悄然返回,2时5分隐蔽进入鱼雷攻击位置。坐镇“雪风”号的岛居深知这片海域不会再有其他日军舰队,此时发现的任何舰影都只会是敌人,立即下令全军突击。4艘驱逐舰再度发射31枚氧气鱼雷后,迅速转向撤退

        安斯沃斯终于为这次鲁莽的追击付出了代价。美军还未及开火,瞭望哨就发出了鱼雷警报,编队只得立即进行规避。2时8分,轻巡洋舰“圣路易斯”号首先中雷,舰艏开始进水;旗舰“檀香山”号虽全力避开了数枚鱼雷,但还是被一枚鱼雷命中舰艏,航速锐减,不得不退出战列,另一枚击中舰艉的鱼雷则幸运地没有爆炸;接着,“檀香山”号艏部又被一枚鱼雷击中,受损的舰艏整个坍塌下来;“格温”号驱逐舰也被一枚鱼雷击中部轮机舱,全舰顿时被焰火笼罩;驱逐舰“布坎南”号和“伍德沃斯”号则在匆忙规避鱼雷的过程中不慎相互碰撞,所幸受损较轻。阵型大乱的美军只有后卫驱逐舰“拉尔夫·塔尔波特”号独自冲上前发射了鱼雷,但未能命中目标。短短几分钟内,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尽管“格温”号的舰员不懈抢救自己的军舰,但该舰还是因伤势过重、进水加剧而在13日晨被迫放弃,61名舰员阵亡,幸存者由“拉尔夫·塔尔波特”号驱逐舰收容。受重创的“檀香山”号和“圣路易斯”号经过损管则幸免于沉没,但只能维持12至15节的低航速,无法在天亮前脱离日机作战范围,安斯沃斯只得急电瓜岛方面派出战斗机掩护编队撤退。果然,13日天亮后18架九九式舰载轰炸机在20架零式战斗机护航下由布因前来攻击,所幸被拉塞尔群岛出动的美军战斗机驱散。13日下午,遭受重大打击的TF18终于蹒跚回到图拉吉港。与出击时的志在必得相比,拖着伤痕累累的战舰回到港口的安斯沃斯编队士气一片低落。

    在海上激战的同时,2时36分,日军运输队的4艘驱逐舰抵达科隆班加拉岛的阿里耶尔泊地并开始卸载,将船上搭载的1200名官兵和20吨物资送上科隆班加拉岛,卸载完成后,日舰迅速撤离美军的空袭范围,“皋月”和“水无月”号中途接到命令返回战场试图搜救“神通”号可能的幸存者,但见海面上空无一物,只得作罢。13日早晨,参加行动的全部9艘日军驱逐舰安然返回布因基地,科隆班加拉岛海战最终以美军战术失利而告终。


纯氧鱼雷的逆袭!——碧蓝航线主线剧情一览(10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