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王策 一百零四 —— 决战

2023-09-01 09:08 作者:freex4  | 我要投稿

一百零四 决战

秋末的钜京,万物萧瑟。正如它过去十余年间所经历、见证的诸多事物那样,新生、发展、繁荣、凋敝。大部分人心情压抑,因为一场生死大战即将到来。然而总会有一小部分人,他们的心态,他们的世界就是和大多数人截然不同。在别人眼里钜京城外被砍尽的树林和被推倒的房屋这些末世景象在护军将军傅朗(巨宗)看来却是一种少见珍贵的奇异景象。他望着数以万计的大军缓缓进入城中。道路两旁的平民部队正在地上挖坑,设置障碍。城区的劳工也在夜以继日地修建城墙。已被黄权加封为护军将军的他对自己成功预料敌军主力行动非常满意。倒是,骠骑将军陈甘(本度)在归来的途中被黄权突然调往关西让他的脸上掠过一丝忧愁。

恍惚之间,他注意到远处的平民部队旗帜摇晃,道路两旁的劳役出现了混乱。随即,钟鼓大作。看来是敌人出现了!

好友征东将军侯棱(高师)立刻来到傅朗面前:“是敌军。”

傅朗:“传令立刻关闭城门。所有人准备迎敌!”

传令兵觉得他的将军可能疏漏了什么便提醒傅朗:“将军,城外还有数万军民没有进城。”

傅朗:“不要质疑我的判断,立即传令。违令者立斩!”

随着传令兵的离去,没过多久,四处城门纷纷关闭。城外向大门赶来的军民如同涌向岸堤的潮水被他们身后高大威严的城墙无情地挡在外面。城墙上几位军官向他们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就地解散。

这些义兵中的大部分其实是被强行征召来到钜京,其中还有许多妇女,一听到自己恢复了自由,他们心中被铺天盖地的敌军笼罩的恐惧稍稍消退了一些,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剧烈的恐惧。他们是携带着家中全部剩余粮食来的。如果自己只身回家,那么不是自己在冬季饿死就是家里的其他人替他们在冬天饿死。于是他们竭力向城中呼喊、哀求,希望获得一些粮食。有些人甚至独自一人向钜京发起进攻企图登上城墙,都被无情的箭矢逼退。

钜京城外数十万人一时间陷入恐慌,哀鸿遍野。他们在身体健全,部队满编,光天化日的情况下陷入了生存危机。许多人看见了死神,无形的死神。有人立即逃跑,有些人则开始抢劫其他人手中仅有的一点干粮,有些人狂奔向不远处的虞军投降,有人试图阻止混乱组织部队向虞军发动进攻,但很快实力不济败下阵来。向虞军投降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演变为难民潮。

伏波将军闻人师(字敬言,率军进入关中后被晋升为伏波将军)觉得十分奇怪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赵策。

“敌人城防坚固,连钜京城外五十里内比鸡蛋大的石头都没留给我们,致使我军没法制造工程器械。现在却突然涌来二三十万难民。比我们作战部队还多。”赵策看着闻人师(敬彦)的信发表感慨。

孔真(季约)提醒赵策:“这也许是敌人想利用难民耗尽我军粮草。”

“是啊!”赵策叹了口气,再次发出感慨,“看来我们得去前线看看了。”

赵策带着孔真等幕僚立刻赶往前线。那里的将军们正争论得喋喋不休。

“粮草消耗增加一倍,这仗怎么打?”讨逆将军张俨(觉然)发表了他的看法,“我看应该让外面准备投降的敌将拿起武器,我们堂堂正正的打一场。他们在战场上饿死,总比在我们的营寨里饿死强。”

抚军将军朱固(孟坚):“张将军息怒。他们毕竟都是我朝子民。而且已经放下武器乞求我们帮助,我们总不能眼看着他们饿死。”

扬武将军曹炎(苗升):“估计他们的人数能有二十万。只怕他们吃饱了之后又跑回敌军营地拿起武器与我为敌。”

伏波将军闻人师(敬言):“事实上,我们倒是也可以像之前收押战俘那样将他们集中起来从事生产。只不过这需要时间和食物管制。”

捕虏将军鲁进(曼中):“谁能保证管控的稳定?镇北将军大军还在萧关,我们能减少他的供应?现在即将进入冬季,粮食消耗还会继续增加。”

赵策充分听取了将军们的意见,然后他开口说道:“我听说东夷部族第一次看见黄帝部族时给了他们水和食物,使他们存活下来。这就是我们这些后人颂扬的仁德。讨逆将军(张俨)出于封闭、偏见的做法只会加重分裂、仇恨。我们虽然攻取了关中,但这里的人心依然归向黄权,他只要稍加手段就可以再次利用这里。

所以我希望你们也抱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或加剧矛盾。这样才能与他们连结,融和,融洽。天下才能太平。”

赵策转身询问:“典军将军(张桓),如果我们从陈仓出发补给镇北将军(赵秀),我们的粮草足够维持吗?”

张桓(文明):“如果算上蜀地的粮食,仅仅可以维持。前线士兵的伙食将降低三分之一。难民的伙食初步估计也只够维持生存。”

“打了这么久的仗,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吗?”赵策问他的文物大臣门,“我们生产了足够五倍人口吃的粮食但是依然有人挨饿。依然有人粮食多得仓库装不下。但他们还要获得更多的田地,更多的粮食。还爆发了战争 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断重复这样的循环。无尽地想要获得、占有财富、权力这些外在的东西,同时又被这些东西所获得、占有。有了一囷[1]米,就要担心变质鼠害。成为了天子就要操劳,驾驭不了内心的话,还得处处提防是否有奸佞篡权谋位。改变这些信仰有什么难度吗?我们连信仰、神明都能灭[2]。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吗?人们就不能将内心的包容和爱表达出来吗?他们就不认为大家在一起合作、共同创造就会产生无限、无险的丰盛富足吗?”赵策发出疑问,全场鸦雀无声。

赵策:“传令,立刻接受难民,将他们集中安置。全军即刻停止进攻,停止建造工程器具。转为建造土山。”赵策自言自语地补充说,“这些难民肯定要挨饿了,忍着点吧。”

“诺!”将军们接到命令之后纷纷离开。

只有孔真看着赵策在发呆:“明公你在想什么?”

赵策:“打了这么多仗,我都成打仗专家了。我突然想到人们为什么会打仗?你看看这些难民,他们为什么为黄权如此疯狂?”

孔真:“听说他们做事做得好就算军功,可以直接任官。”

赵策:“这样就幸福吗?如果他们不幸福,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看到孔真没有回答赵策接着抒发他的感想,“我听说古时东夷有君子之国。人人谦让,不好争执。那里的国民长寿不死。也许应该请教他们关于战争的看法。”

赵策的命令被传达后,虞军开始接收难民。二十二万的难民浩浩荡荡,让接收他们的各军军官都感到害怕。因此他们被立即分成了无数个小分队在饥寒交迫中被押运到各地。

此时,中垒将军田云(子常)被西去的陈甘军击败,陈仓陷落。狐夔(洪威)、栾骏(长徳)的部队经历尽三个月的猛攻后,终于攻破天水。守将孟岱(公龙)孤立无援,在城破之后扮女装趁乱逃跑。天水陷落,但随后又陷入了陈甘军的包围。镇北将军赵秀(子未)与赵策也取得了联系。

望着虞军不急不慢地在修筑土山,傅朗(巨宗)饶有兴致地登上城墙观望,还取笑和羞辱他们为“小蚂蚁”。

偏将军闻人统(文幌)便向赵策提议:“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放弃抵抗,朝廷就会赦免他们。献城归降当论功行赏。瓦解他们的士气,我们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赵策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派人向城中发射劝降书。两个月后,他们惊讶地发现钜京城竟没有一人投降。反倒是天水被围两个月,郭纯在不停地为狐夔(洪威)、栾骏(长徳)请求援军。赵策不得不让田云率军前往支援。

傅朗(巨宗)将城中收集到的劝降书在城墙当着虞军的面烧毁。他还疯狂羞辱虞军,这令崇军士气高涨,爆发出阵阵欢呼和嘲笑。

望着护军将军傅朗随心所欲羞辱敌人的背影以及虞军低落的士气。后将军文飏(元甫)突然觉得战局的走势正在被扭转。他对傅朗也肃然起敬。他觉得他无畏,心无旁骛,行动力十足。这正是皇甫和口中可以成就大事的强者。

另一边,赵策见闻人统(文幌)的计策失败则有些不高兴。他告诉众将领,让他们再向城中传信:如果土山建成之前,他们仍不开门献降,他们城外的家人都将受到牵连,以叛乱谋反处置。他们的田宅、财物将被全部没收,然后立即分发给城外的平民。

赵策十分决绝。众将领只好照做。随着土山的接近完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崇军守卫东城门的偏将军方成(字元达,原西园军左校尉)发来密信愿意向崇军开门投降。

“还有这种好事?头儿你真是神了!”张俨觉得不可思议,“头儿。你是怎么料到的?”

赵策:“两个月的时间劝降都失败,这就说明敌军悍不畏死。既然人家不怕死,那我们以死恫吓又有什么用?我记得在德阳之战中,豪门大族不惜反叛誓死保卫他们的田产,既然豪族可以因田产背叛我,那么他们也能因此投靠我。事实说明总会有些人放不下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特别是田产这样一生或者几代人累计,又造福一生或几代人的东西。”

然而赵策的将领们大多对这件事十分谨慎。甚至怀疑是敌人的诈降。

张俨则斗志昂扬,自愿作为先锋进城。

夜晚十分,方成(元达)果然为张俨军打开城门。方成见只有张俨一支部队进城,急得让手下士兵拼命向城外呼喊增援。崇军见虞军已经杀入城内赶紧向东门补防。东门顿时乱作一团。四面八方的崇军都向东门方向涌来。

此时迅雷军已经陷入苦战,很多骑兵已经下马徒步作战。但这仍然无法抵挡对面的人山人海。他们几乎被人用蛮力硬生生往城外推。突然在这个时候,张俨似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张将军且先退后,由武车营为将军开路!”

张俨回头一看,果然是赵雍率领的武车营。于是立即率军退到武车营后方。

“战法:推山移城!”随着赵雍下达命令。左右武车营火立全开。密集的敌人在密集的箭羽下瞬间成片倒下。敌人连忙躲避。武车营便顺着街路向内推进。偶尔会遇到几个狡猾的敌人向他们投掷燃烧物。一开始,赵雍还担心在巷战中会遭到敌人伏击,现在看来,因为敌人的混乱、没有准备,武车营在巷战中的效果出奇的好。后续的部队也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中。

城门失守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后将军文飏赶紧到护军将军傅朗那里等候指示。后者仍然毫无畏惧,而且还更加兴奋。他什么也没有告诉文飏。反倒是文飏自己的士兵告诉他有一些神秘人正在往城中各处运送一些东西。文飏亲自拦下其中一个人,包裹里面的东西让他不寒而栗——里面全是燃料和易燃物。于是他赶紧回去召集自己的部队。

崇军人数众多,但真正训练有素的只有十万余人。其余都是些训练不足、士气容易崩溃的新兵。而虞军则是整编的正规军。其中不乏铁锐士、桃花营、骊轩营、武车营、大义营这样的精锐。其中的一些部队和他们的将领还与崇军有许多恩怨。

战至下午时,虞军先锋部队已经攻取内城,骊轩营首席百夫长关柔(幼明)已经率军向皇宫发起了进攻。

位于皇宫正门的侯棱和他的冠军营正奋力抵抗。突然,一位精射材官从他的面盔缝隙中射中了他的眼睛,然后是他的膝盖。侯棱(高师)全身哆嗦了一下,他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便转过身回望他的军师。然后在奋力搏斗中被敌军吞没。

目睹了主将壮烈殉国。傅朗(巨宗)知道自己也将迎来终结。但他仍就激昂:“侯将军。慢走!”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傅朗下令点燃宫殿。大火几乎是瞬间便吞噬了整座宫殿。这令虞军将士无不惊骇。此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情,傅朗想要烧毁皇宫。他们自己也将无一幸免。如果他想要烧毁整个钜京。那么城中七十余万军民以及己方十余万虞军也将在劫难逃。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钜京城中还有大小几十座粮仓,里面储存着从整个关中各地强行征收的(包括钜京防御战开始时驱逐难民所留存的)数千万石粮食。如果这些粮仓被烧毁,不光钜京的数十万居民会饿死,整个关中数百万民众都将面临生存危机。那将是白骨露野的末世景象。

傅朗的身后烈焰熊熊,他狂傲地孤身一人站在众多敌军面前,向虞军宣告:“赵策,这是我的复仇。我要让你的全部军队为我陪葬。”

看着眼前畏缩不前的敌军傅朗内心发出狂笑。他遥望远方,等待着自己的部下看到皇宫的大火后纷纷将各地点燃,上演他人生当中的壮丽时刻——只属于他生命末尾的壮丽焰火。他激动,期盼,充满设想。然而,让他等待许久也没有出现。他只是看见了几处孤独的烟火。与此同时,他看见皇宫四处有奇怪的崇军在拼命灭火。他们是文飏的部队。

文飏察觉到了傅朗打算烧毁钜京。当他发现这一计划时,他对这位将军积累的尊敬瞬间灰飞烟灭。战斗的胜负在数十万民众的性命和城外数百万人的生存面前已完全不重要。文飏此时才深刻体会皇甫和(中云)的教诲——“跟随你的召唤。做就行了,别的不用想。”他便跟随自己的召唤下令所有从内城抱有可疑物品外出的人都是通敌叛国分子,将他们全部抓了起来。

“文飏叛贼!通敌叛国,坏我大计。我与陛下都不会放过你!”气急败坏中,傅朗身中数十箭,最终绝望地被烈焰吞没。

成为了最高指挥官的文飏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向虞军投降。武卫将军罗充(仲若)仍企图兵变推翻文飏,但失败被抓。随后被交给虞军囚禁。崇军余部随后陆续投降。直至黄昏,战斗完全停止。钜京宣告攻克。

 

[1] 囷古代的粮仓。一囷米换算下来约为现在的180吨。

[2] 中国古代发生过很多次信仰毁灭事件其中有一些传入的或本土的宗教信仰在当时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力。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发生过大规模信仰或者宗教毁灭事件。


未王策 一百零四 —— 决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