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摄影的大众化意味着什么?

2022-03-14 16:35 作者:Rainer心雨  | 我要投稿

上周六我去给别人拍照,一开始我用相机在拍,因为我对这个尼康D80很理解了,尽管它很便宜,很老,但是拍出来的照片仍然是手机很难追上的,而且后期强大的宽容度也让照片的可编辑性比手机要好很多。但是拍着拍着,就出现尴尬事了。因为我虽然后期技术还说得过去,但是人像方面就是一塌糊涂。尤其是在如何选角度以及模特的姿势上面。最后还是选了个土办法,去看抖音。又因为我手机没有下抖音、小红书什么的,所以就拿她的手机在看。

按说,相机的效果肯定要比手机好,但因为D80实在太老,没有翻转屏,只能用小框取景,在一些特殊角度就显得很折磨,比如仰拍的时候,众所周知,因为越接近边缘就越容易被拉长,所以用这个拍腿效果会很好,但是用相机的话就意味着要蹲下来,一边费老半天劲去取景,一边还要接受旁人异样的眼光。所以,当时我就突发奇想看看手机拍能是个什么样子。

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手机拍出来的效果还不错。我记忆中的概念开始有些错乱,好像手机真的要碾压相机成为不二之选了。但是在之后,当我慢慢回想起我在相机上面做过的事但是没有在手机上做过,我发现了一个东西:放大。拍照的时候我没有去在意手机的细节。在电脑上看的时候才发现手机根本不能放大,一放大就出事:什么AI锐化太过了,该有的细节还都没有。但是,如果在手机上看的话,那就和抖音小红书里面的照片没有区别呀,而且传朋友圈的话不也都是众生平等压缩怪么。

摄影的大众化意味着什么?是更努力地内卷吗?

还是那句老话,主流的1080P显示屏能显示的就是200万像素,即使是4K也只是800万,相比之下,现在动辄就是三四千万像素起步的手机,那岂不是随便裁切都可以了吗?当然,现实告诉我们,不行。但是相机可以。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特性,让我养成了看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放大。或许是为了彰显相机有多么厉害,或许只是满足我的好奇心,因为即使是20年前的相机,得到的一些照片的精度也要比人眼来的更加清晰。

但是,用手机拍下来照片之后,我就开始陷入思考: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放大再放大么?诚然,我当初学习摄影就是因为它能够轻易提升一个照片的画质,但是用电脑运行的游戏挤半天才可能挤出来一点点的性能提升。但到后来,接触到那些能深入人心的照片之后,对于画质的追求就退居二线了。当然,我知道,拍人像算不上什么直击心灵,按我的话来说,就只是满足记录生活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低的是生存需要,再往上是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对于拍人像而言,还是想要被尊重的需要。对于我而言,同样的角度、同样的姿势,拍出来同样的效果,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嘛,还要废老半天劲像逛街一样陪着,让室友来拍不也是可以。但是再回过头来一想,自己拍照是为了什么,约她出来又是为了什么(总不能是找女朋友吧)。

其实,如果不放大的话,在手机上看手机拍的照片,和在电脑上看用相机拍的照片,都没太大区别。在电脑上处理相机的照片,和在手机上处理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感觉就是要比掉个个来的要舒服。所以说,手机厂商和相机厂商再怎么内卷,对于摄影师而言,接受就好,用自己的手机来比自己的相机,本来就是驴头不对马嘴,一个耳朵长一个耳朵短,又没有说长了就是好,短了就是坏,自己用着舒服就行。

来,定个目标吧

之所以会有这篇文章,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我这个特殊的身份。如果是在社会上,那么就会是:跟拍一天500块,人像精修一张10块。为钱服务的时候,就不会去想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了。但现在我还是大学生,一方面是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大家都没赚钱。去挣模特的钱,其实是在挣他们父母的钱。大家都是带着热爱来的,就当是在交朋友了。

然后就有了我花里胡哨的想法,并且让闲的没事干逛B站的你看到了。总之,相聚就是缘。

再来回答一下题目提出来的问题,摄影的大众化。其实基本上就是手机的大众化,其实,以前表达自我用文字,现在表达自我用照片。以前去找好段好句,现在去找角度姿势。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硬要说出来个目标,我立马就能说出来一大堆:记录青春、时尚穿搭、博取眼球,什么什么的。但,知道了这个目标对你的摄影思路有提升吗?对你的摄影技巧有改进吗?没有。定目标,定个屁,拍就完事了。

真正的目标,不是一下子就能定出来的,但是美景佳人易逝,先拍,边拍边想。

摄影的大众化意味着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