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根源上解决一切内耗焦虑,真实不虚。

2023-07-30 17:17 作者:求真悟道爱学人  | 我要投稿

从根源上解决一切内耗焦虑

在什么时刻你会感到快乐?大多数的人来说,是需求和期待得到满足的时候。其实我们和计算机是差不多的。先是被设定了一段程序,当外部输入符合这段程序需求时,我们就会输出快乐等正向反馈。大家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但仔细想想,这个过程是可怕的事。发生某些预设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快乐。发生另一些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的情绪只和外界的输入相关,那么我们和预设程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生下来就被基因和环境所框定,被前方的快乐引诱去追逐一些被设定好的外在目标。如同被画大饼,又像驴前面挂着胡萝卜,为了吃到不停奔跑。为了几个瞬间的快乐,我们就要忍受漫长的一生。外部环境永远在变化,如果我们通过追求外部环境的稳定去获得快乐的话,那我们的人生注定会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何况现实中很多让我们觉得可以令人快乐的目标或生活方式,都是在既定社会规范下塑造的结果。这么目标和社会规范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维护他们地位的手段。有人拼命给你描绘“罗马”有多么多么的好,不过是为了引诱你去给罗马人做牛做马,“祥子,你买车的钱攒了多少?”“哎,买辆好车得过百。”“你瞧我,什么闲钱都不敢花。” 祥子每天996早出晚归拉车,只为了碎银几两。

我们接受到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对快乐的理解和定义,而你能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是经过权力和资本过滤的。很多虚假的需求替代了我们真正的需要。做自媒体的基本都知道,做流量的首要原则是能把控用户的情绪。我们的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而自动发生的。所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背后其实是一整套权力主导的社会秩序和规范系统。我们从小到大被社会灌输的思想影响了我们的认知、选择和行动。

埃里希.弗洛姆说,现代人误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实际上他所想要的事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在过去人们面临的危险是变成奴隶,而在将来危险是人类可能变成机器人。

他的话正逐步变成现实。作为一个人,我们要改变的不应该只是外部条件,更应该是程序本身。我们是自己人生这部剧的主演,是自己人生这个游戏的玩家。但同时也应该是观众、编剧、导演。我们的人生远比我们能够意识到的要开阔壮丽。克尔凯郭尔告诉我们,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我们来到人间不可能是来受苦的。我们天生就应该是丰盛喜悦的。为了满足某种期待去迎合某种标准,去追求所谓的幸福快乐,不过是作茧自缚,给自己加了一层一层的枷锁。

只有你的快乐和幸福不附属于任何人或物时,你才是自由的。否则,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是外境的囚徒。我们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快乐由一些特定的外在条件所决定呢?

我们的快乐为什么不能是无条件的呢?我们不应该追求快乐,而应该带着快乐去追求自己喜欢的。

无条件的快乐如果暂时比较难以理解,可以换个角度。以前读《瓦尔登湖》时,一个片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田里长满了野草,但他仍然感动十分欣喜。因为在他看来,野草的种子是鸟儿们的食物。人和自然本为一体。我们应该懂得享受自然,回馈自然。收成只要够吃就可以。也就是换个角度,带着快乐去生活。如果说我们一定要执着于收成更大,那只是自寻烦恼。其实我们多数人的物质条件比古代王公贵族都要好得多,但我们为什么还是如此得为物质而感到烦恼。

梭罗笔下的人物众生相,无一不是在社会规则的驱动与约束下,自觉不自觉有意或无意的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好处,他从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为什么生活?如果说是为了自由?又该如何去定义自由?

最终梭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世人皆以为金钱与物质可以换来自由,实际上只是陷入了无休止的追逐中,因此金钱与物质并不能带来自由,只有心灵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荀子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慧能说,以心役物,不以物役心。

那些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其实都不是必需的。物来则应,过去不留,随缘即可。如果我们执着于盲目攀比、想要获得更多,那不可避免地就会掉进“求而不得苦、得而复失苦、患得患失苦、去无止境苦”。位高无德是祸,财多无智是灾,名利本是公器。

你热爱的事情越多,你生命的维度越丰富,感受到的快乐自然也就越多。任何地方,只要你爱它,它就是你的世界。在你个人期待和社会为你框定的目标之外,有着更开阔的人生。你的心有多开阔,人生就会有多快乐。

当你理解这一点,相信已经理解我说的100%快乐的方法是什么。

以天地之心为心,以天地之乐为乐,这就是快乐的根本秘诀。(陆九渊,宇宙即吾心)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童心去体察一切,改变程序本身,通过正念获得内在满足。宇宙万物本是一体,通过演化不同的形态去体验它自身。爱是对一的回归,快乐是找回本心,真正的做你自己。

 

多数人会以为,我脑海里的声音,我的感受,我的念头,我的情绪,是真正的我。但事实上这些统统都是人自身和社会设定程序的作用。你并非是你脑海里的声音、情绪,他们只是你觉知的对象。能觉知到你念头情绪升起的那份觉知才是真正的你。在觉知层面,万物是一体的、无别的,是一元未显化的状态,是无限可能性的叠加态。我们可以通过某些程序去显现化出世界万物,去实现这种无限的可能性,在二元的差别中去体验自身。你的头脑、人格、各种认知模式、行为模式都只是你体验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的你。既然是工具,好用那就接着用,不好用就换一换。就像玩游戏、看电影就是为了快乐。问题是我们往往忘了自己是玩家的身份,把自己代入角色中出不来了。这就是我们的问题,认假为真、反客为主,颠倒梦想,丢掉了主体性(本体),失去了觉察,把那些自动化程序认同为了我,从而把自己和世界对立起来的小我。小我是需要不断去维护它自己的。因为它是假的、不稳定的,需要获取不断认同和关注、赞美,才能存活。毕竟越是不稳定就越要维护稳定,越是缺乏自信就越要强调自信。就像越是没有执政合法性的政府就越是不断强调自身的合法性。

小我始终是匮乏紧张的,要拼命地证明自己的存在,想要得到,害怕失去,不断地追求存在感、安全感、优越感,不断地维护自己,执着于我是好的、对的,期待世界按照自己意愿运转,但一旦不如愿就会痛苦万分。现在我们知道,抓住那些固定程序不放,是不快乐的根源。所有的不快乐其实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一个人越是固执地想要证明自己,视野就会越狭小,小我就会越顽固,发展出一系列自我防御机制,扭曲现实去维护自尊。其与外界的冲突对立就会越严重,就会越痛苦。其实从小我解放出来特别容易,就是回到大我,回到本体,拿回主体性。用本体的觉知,灵活运用这些程序,也就是佛家的真空妙有,色空不二。一切都是空性的显现。消除分别心,不再与世界对立,也就不再执着于自己的念头,不再执着于外物,不会将自己局限于某件事情某个东西。无论外境怎么变化都不会丝毫影响你内心的圆满自在。这并非是让人无欲无求,而是真正的至情至性,因为你时刻都是圆满的,不需要以小我去计算考量、患得患失,每一刻都是全情投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积极地去拥抱生活的不确定性,尽情的体验生活的无穷可能性。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王阳明:事上磨、心上修、尘中炼。

现实中,小我是非常顽固和隐蔽的,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小我与真我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身体头脑层面,我们会以为自我是与他人对立分离的。但在心灵深处、潜意识的底层,我们每个人都有去打破小我界限,去和更大的整体去链接的原初渴望。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心量不断放大的过程,一个记起自己真实身份的过程,我们从出生起,就有着与万物链接的倾向,从出生只关心自我的需求,到由亲情友情爱情向外扩充,对家庭社会学校国家宇宙逐渐产生了关怀之情。而部分人可以超越小我意识孕生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前五个层次。人的自我实现很容易被理解为极端的自我中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越来越强。个人越发焦虑孤独。马斯洛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XYZ理论,就是超越性和灵性成长的需求。能够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往往能超越前5个层次的次序关系。

 

我们以为的那个自我,其实是受身体头脑局限的自我,而真正的我和宇宙万物其实从未奋分离过。那些为了真理为了艺术为了人类而活的人,一个人越是忘却自己、把自己奉献给更高的理想,他就越有人性,越是能够全身心投入某事,而不是投入自己,他就越能成就他自己。人类终极指向应当是宇宙中心,而非自我中心,以有限之身去实现无限可能性。人当生如蚁美如神。当我们欣赏晚霞星空壮阔风景或者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体验到物我两忘的感觉。那一刻,所有念头都消失了。突破了小我限制,完全活在当下,融入美本身或者宇宙中,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喜悦和意识的扩张。

这种状态就是,超越二元对立,万物一体,再也没有一个事物需要对抗妥协,超越了一切。无为而无不为。真正意义上的心无挂碍,无偏无倚,不期待不执着,全身心地投入当下。再也没有匮乏、恐惧、焦虑和内耗。当从小我的局限紧张状态解放出来,你就会发现快乐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以一颗积极圆满的心投入当下,无条件的爱和喜悦自然就会浮现。这是生命的完全绽放。快乐不需要条件,快乐就是本体,就是你,再也不会被快乐所驱使。你是自己完全的主人,带着快乐去体验每一件事。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境界太高了,做不到怎么办?不能因为现在做不到,就选择放弃。勇敢行动,打开生活一道口子,去发现生命的丰盛与圆满。一点一滴做起,慢慢地就会发现,生活中无条件的喜悦和圆满会越来越多。千万不要自己框定自己,自己束缚自己。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有所执,皆是牢笼。

每一个当下都是圆满的。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体验,在外境的不断变化中体验内心的圆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课题。每个灵魂都有他自己的路要走。如此,这世界才丰富多彩。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做不到也无所谓,体验而已。人生没有什么一定要必须做到的事情。

保持玩家心态,对自己升起慈悲心,好好品味当下,向内觉察,观察此刻的你的内在是如何运作的,制约你的是什么,你执着的又是什么,只观察不评判,那些制约你的东西就会慢慢松动了。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打开真我,慢慢地你就会体验到生命的圆满自在,体验到无条件的喜悦。

 

从根源上解决一切内耗焦虑,真实不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