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不喜欢money啊!?(上)

2020-08-06 15:56 作者:销魂很销魂  | 我要投稿

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交替运行的。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西方经济学几个重要流派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主要的政策主张,基本不涉及具体的理论内容。



古希腊经济思想

古希腊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

古希腊经济思想不带有神化因素,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古代文明思想的特征。它摆脱了宗教

的规范性,转而依靠理性,经济从属于伦理,体现着一定的产业思想、分工思想和奴隶制思想。

主要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等。

色诺芬

古罗马经济思想

古罗马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经过长期战争,征服了希腊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成为规模最大的奴隶主国家。古罗马对于经济思想的贡献来自它的法理思想和法律,但也有一些农学家的经济思想。

当时,罗马的土地占有者通常住在大城市,把农庄交给管家去经营。瓦罗则劝他们亲自去管自己的农庄。

罗马农学家都注意减少农业对市场的依赖,但有的农学家如加图趋向于发展商品生产。

马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

罗马农学家把奴隶也看做是只会说话的工具。但由于罗马农学家生活的年代不同,对奴隶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加图生活在罗马鼎盛时代,因此主张采取严厉的办法来管理奴隶。

瓦罗生活时期,罗马各地相继爆发了奴隶起义,瓦罗劝奴隶主对待奴隶要宽容一些,并建议不要购买属于同一民族的奴隶,防止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反抗。

公元1世纪,罗马奴隶制走向没落。科卢梅拉一方面劝奴隶主改变对奴隶的态度,另一方面提出用隶农代替奴隶来从事农业生产。

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

公元476年,西欧社会进入了500-600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城市消失,手工业衰落,自

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思想领域里教会至上。

在这段长达几百年的时期里,经院学派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公平价格、高利贷。

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是13世纪的阿奎那。

阿奎那

重商主义

15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下半叶左右,英法等国盛行“重商主义”,主张“资产阶级社会的使命就是赚钱。”

此时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着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1732年热络的威尼斯商港油画

学术界主要有马斯的《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弗尼斯的《劳动者的地位》、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政界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路易十四的大臣柯尔贝尔柯尔贝尔主义是重商主义的一个变种。

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

古典政治经济学

17世纪下半叶开始,通过古典革命开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即古典经济学。

英国的威廉·配第《赋税论》开创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论财富、货币和租税的性质》,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这两位,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由此开创古典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家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发现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并论证了资本主义财富增长的因素、条件和途径,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其中最著名观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相信经济规律决定 着价格和要素报酬, 并且相信市场自身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同时亚当斯密的另一重要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后来李嘉图发展此理论,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


庸俗化:

初步:法国萨伊(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英国马尔萨斯(“人口爆炸”理论)、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马克思认为这些人曲解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

让·巴蒂斯特·萨伊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詹姆斯·穆勒
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

最终:西尼尔、巴师夏、凯里,开始公开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重农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支,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主要人物有魁奈(“纯产品”理论)、杜尔哥。

弗朗斯瓦·魁奈
杜尔哥

德国旧历史学派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工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却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

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之后的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都在完善该学派的理论。

威廉·罗雪尔
克尼斯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新历史学派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产业壮大,日渐走向垄断,其内在矛盾开始显露。

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中产阶级的没落,无产阶级失业和贫困,社会问题严重。

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了工人运动。

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缓和社会矛盾,新历史学派一方面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一方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主义。

他们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阿道夫瓦格纳认为国家是社会改良的最主要的支柱;布伦塔诺主张工人阶级的团结;自由施穆勒倡导在经济学中加入对伦理因素的考量。

古斯塔夫·冯·施穆勒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革命之前,认为价值决定看作一个社会过程,价值源泉在于生产耗费中。

19世纪70年代开始,奥地利的门格尔(奥地利学派)、英国的杰文斯(数理学派)、法国的瓦尔拉斯(洛桑学派)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发起边际革命。

门格尔
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
里昂·瓦尔拉斯

奥地利学派:采用抽象演绎法,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作理论基础。维塞尔最早提出术语“边际效用”;庞巴维克提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相对立的“时差利息说”。

庞巴维克

洛桑学派:推进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意大利的帕累托提出序数效应论和无差异曲线。

美国学派:较奥地利学派与数理学派出现晚,以分配为中心的独特体系。克拉克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约翰·贝茨·克拉克

边际革命一反传统思路,从消费者行为出发研究价值问题,价值决定被看作个人的心理过程。

因此,使得经济学由一门研究国家如何致富的学科,转而为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的决定机制的学问,也被称为:新古典经济理论。

对宏观经济的解释

瑞典维克赛尔、缪尔达尔、林达尔的瑞典学派,挪威福瑞希,采用总量分析法,形成宏观动态均衡理论。

维克赛尔
冈纳·缪尔达尔

美国的熊彼特,在边际效用论和一般均衡论的基础上,首开“创新”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

英国马歇尔、庇古的新古典主义(剑桥学派)和美国费雪,研究货币流通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形成货币流通数量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庇古

制度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产量占世界首位,垄断的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阶级矛盾,需要新的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现实。

制度学派采用历史方法、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职能主义心理学,批评传统经济学的方法论,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各种弊端和缺陷,强调对资本主义各种经济关系的改良,形成制度学派的传统。

凡勃伦是制度学派的奠基人,将“本能主义”心理学加入经济学范畴。

康蒙斯的《制度经济学》是制度学派第一部系统性的论著。

米契尔的《经济周期》是阐释经济周期过程的早期巨著。


to be continued。。。。。。

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群号:977671984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谁不喜欢money啊!?(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