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物理化学(热力学部分)基本逻辑线索

2022-09-11 23:06 作者:孤舟集  | 我要投稿

热力学的基本任务是告诉我们系统发生相变或化学变化(统称为结构变化)

时,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或者说 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择哪个热力学性质作

为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例如系统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以选择(也只能选择)系

统的吉布斯自由能( G)作为系统结构稳定性的 表征 ,即系统处于 G值越小的结

构越稳定 ,或者说 系统在恒温恒压下的结构变化(相变或化学变化),总是自发

的朝着 G值减小的方向进行一直到达最低值,数学表达为:

例如:300K、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纯水分子系统,若分别是100wt%水蒸气、50wt%水蒸气+50wt%液态水、100wt%水的状态,比较三种状态下系统的G值大小?

系统在同温同压下比较各种不同结构状态的G值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各种不同结构状态的稳定性,越稳定的结构G值越小。

显然,从生活经验上,300K、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纯水分子系统,100wt%水的状态是最稳定的,其G值最小;其次是50wt%水蒸气+50wt%液态水的状态;最不稳定的是100wt%水蒸气,其G值最大。所以可以看到水蒸气在300K、1个标准大气压下不断凝结成水的相变过程。

热力学第零、第一、第二定律联合起来,从理论上告诉我们为什么G可以作为系统在恒温恒压下的结构稳定性的表征,或者说,系统在恒温恒压下相变或化学变化,总是自发的朝着G值减小的方向进行一直到达最低值。

系统恒温恒压下的相变或化学变化是生产实际中碰到的最多的情况,所以,公式1‑1所示的G判据是一般教材讨论最多的内容。其次是恒温恒容下的A判据。其它判据,如恒熵恒压下的H判据,恒熵恒容下的U判据等等,实际很难碰到,仅有一些理论价值,一般教材极少涉及。

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G判据判定相变或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呢?这又需要利用G的定义式:

因此利用G判据判定相变或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需要计算相变或化学变化过程中的∆HT,p和∆ST,p。∆HT,p 即相变热或化学反应热(因为是恒压过程的焓变),其计算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热力学手册的基本数据(相变热、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各物质的定压和定容热容等)、利用赫斯(Hess)定律、基尔霍夫(Kirchhoff)定律进行。而∆ST,p的计算,则需要查找各物质的定压和定容热容、标准摩尔熵等基本热力学数据。

由上可知,利用G判据判定相变或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对于化学反应系统,则巧妙的利用了“K判据”。我们仅仅需要了解反应系统中比较容易测的各组分的逸度或活度,然后计算“逸度商”或“活度商”,与相应的平衡常数K进行大小比较,即可确定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对于相变系统,则将G判据做成图形——平衡相图,现有的结构与平衡相图进行比较,即可确定相变方向和限度。

综上所述,本课程大家需要了解

(1)    如何利用热零、热一、热二定律导出G判据(以及其它判据);

(2)    如何计算相变或化学反应热(其中涉及简单过程的热的计算);

(3)    如何计算相变或化学变化的熵变 (其中涉及热三定律);

(4)    化学反应K判据的由来(涉及系统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计算);如何利用该判据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5)    如何利用相图分析相变的方向和限度(G判据如何转化为相图是本教材的一大逻辑空白!)


物理化学(热力学部分)基本逻辑线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