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根宁箫语·第72期·记忆中的六孔箫和八孔箫·20211006

2021-10-06 09:22 作者:根宁说箫  | 我要投稿

根宁箫语是我的日常随笔,当然,内容主要是关于乐器和音乐的。

记忆中,多年前见到的第一把箫,是黄竹制成的六孔箫,长度大概是90厘米,在一孔和基音孔之间的正面刻着“中国上海”四个简体字。

这箫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难按,各指孔之间的距离,大约依照全半音关系线性排列。一孔与二孔之间的距离非常地宽(这可能是一把F调的箫),加上一至五孔在一条直线上,如果用小指按一孔,难免造成手腕的横向扭动,于是不得不用无名指按一孔,并让手指尽量前伸,以保持自然手型,说到底,整个手掌的伸张程度是比较大的。如果不采用彻底的自然手型按箫,这种六孔箫确实难按,于是也就难吹——手指不方便,难免经常性地造成按孔不密实现象,当然就会影响发音。

后来,买过两支类似的六孔箫,都是上海的厂箫,价钱是10块钱。记得那是在国营商店,所有的箫都在商店柜台的最下面,黄黄的颜色一大堆,估计一共有五六十支,我买的,就是从这一大堆箫里面一支一支试吹,挑出来的两支。买箫过程中营业员极不耐烦的恶毒眼神,至今难以忘怀。兴许因为这些箫都是G调的,也兴许是因为已经更彻底地贯彻了自然手型按箫,这时候觉得六孔箫已经不那么难按了。还是用无名指按一孔,算是灵活舒适,虽然比不上按小笛子那般灵活舒适。

再后来,第一次拿到了八孔箫,发现不得不把小指用上,一下子还不习惯,但很快适应了。长时间被手掌较大幅度伸张制约着的感觉,终于一扫而空。

八孔箫不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手掌韧带,让按孔手指更轻松,从而也更持久、更灵活,还让半音阶演奏比六孔箫变得容易了许多。

仔细研究一下日本当代五孔尺八的形制就会发现,尽管只有五个孔,但其开孔位置所造成的持拿手型,并不会给手指韧带造成明显的伸张压力,这也是假以时日练习之后,尺八演奏者可以用五孔乐器流畅演奏十二音曲目(如海山演奏的很多曲目,最典型的如《Take Five》)的重要原因。当然,如同六孔竹笛,要在五孔尺八上准确流畅地演奏半音音阶,要求演奏者有很好的耳音,并经过大量艰苦的针对性指法练习才行。

综合来说,中国当代的八孔箫,入门最容易,性能潜力大,包容性极强,有着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有个外国网站说,中国的八孔箫是简单系统(Simple System,与波姆键盘系统相对)箫笛类乐器中指法最灵巧敏捷的一种,从指法实践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根宁箫语·第72期·记忆中的六孔箫和八孔箫·2021100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