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报告
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革,金融科技如何更好的融入实体经济,已成为行业共同瞩目的关键议题。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厚积成势”,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无独有偶,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数实共生再次成为热词。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原生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成熟,金融科技逐渐演进为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连接器。因此,推动数实共生,金融科技大有可为。
趋势1 零信任架构(ZTA)重塑金融可信边界
零信任架构本质上是一种可信环境,依托“永不信任,持续验证”的思想方法,对任何进入网络的主体先验证、后放行。零信任框架涉及多种技术,包括多源数据信任评估技术、安全代理关键技术等,在多种技术协同作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将在不同环节对访问主体身份进行动态持续的核查和管理,打造安全、高效的金融访问环境,保障金融行业数据安全。
趋势2 跨链信任促进金融场景深度融合
在未来,跨链将构建商业价值网络,打破目前区块链间的孤立性,使数字资产在不同区块链间流通,并将其价值在区块链网络上扩大,最大程度地发挥资产价值。具体来讲,跨链将赋予数据资产以价值刻画能力,实现数字资产的安全流转。
趋势3 联邦学习提高数据交互效率
联邦学习技术在保护数据主体权利的前提下,通过模型共享,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既保证在不同类型、不同样本的数据资源融合过程中,数据主体权利不受侵犯,也能有效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发展。
趋势4 分布式云重塑金融大数据架构
分布式云能够使研发关注点聚焦上层业务逻辑实现,带来对业务的快速支持、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基于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等,分布式云能提升应用快速开发、部署和迭代升级、应对高并发的能力,实现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的快速响应和支持。
趋势5 低代码开发提升金融业敏捷服务能力
未来,低代码平台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技术人员工作流程,即非专业开发者经过简单的 IT 基础培训就能快速上岗,既能充分调动和利用企业现有的各方面人力资源,也能大幅降低对昂贵专业开发者的资源依赖,促进金融领域各项目的快速落实。
趋势6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加速金融业自动化、智能化
RPA 作为扩展 AI 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与 OCR、图像识别、视频智能、情绪分析等 AI 技术的结合,极大扩展其应用边界,且通过易于使用、易于管理的部署来帮助 AI 加速转型。RPA 融合 AI 认知智能技术,增强认知决策能力以处理复杂的长链条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来提升应用价值。
趋势7 同态加密推进金融数据安全共享
同态加密的出现使数据处理可以不经过解码,直接在密文上进行计算,且能达成与明文计算相同的结果,故在获取数据分析结果的同时,也能保障数据安全。对金融领域来讲,使用同态加密技术将对隐私数据产生更加严密的防护,推进金融数据安全共享。
趋势8 隐私计算保障金融数据安全融合
随着密码技术和硬件系统的提升,隐私计算不断与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以及可信计算等技术的结合,通过将原始数据加密转化,来实现数据的安全保障,从而提高服务效益与用户价值。在隐私计算的技术加持下,在未来能够打通多种横向数据,促进内外部数据融合,实现合规、有效的数据流通,促进营销、风控、反洗钱、资管等金融场景发展。
趋势9 全真互联实现数实融合加速金融普惠
算力的提升推动信息接触、人机交互模式更加复杂多变;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也朝着更加多元化发展。随着 VR、AR 等混合现实技术、软硬件的升级推动,各领域都将全真互联视为数实融合的可靠路径,而虚拟现实交互、数实融合将进一步实现金融普惠。
趋势10 数字银行突破时空限制 实现金融普惠
数字银行是银行机构的全面数字化,其以分布式结构为基础,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覆盖更多的场景和用户,实现服务个性化与金融普惠。数字银行通过前沿技术的应用,加强多场景合作来拓展银行业务,实现产业与银行价值的深度绑定。
目前国内多家银行提出的数字银行解决方案,主要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以钩子产品为抓手、以裂变获客为目的、以持续经营,将银行的传统交易功能与微信用户体系、微信生态体系打通,强调以互联网化的用户体验、持续的客户运营反馈、闭环的产品能力、线上裂变传播获客等手段,实现银行业务能力与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运营的全面融合,从而达到全面转型互联网零售业务的目的。
若需获取本篇完整版资源,请关注公众号:侠说。太侠已集合超1.5万份报告或方案,覆盖各行各业,助攻职场,培养格局,增大视野。
报告节选内容如下:
【报告完整版】公众号《侠说》;侠说智库官网:www.guotai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