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18年江苏卷理解性默写篇目】
【高考速递】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上片:
【诗句1】醉里挑(tiǎo)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注释】①醉里:醉酒之中。②挑灯:拨动灯火,点灯。③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诗句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注释】①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②麾:军旗。麾下:指部下。③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④翻:演奏。⑤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译文】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诗句3】沙场秋点兵。
【注释】①沙场:战场②点兵:检阅军队。
【译文】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下片:
【诗句】马作的卢(dí lú)飞快,弓如霹雳(pī lì)弦惊。
【注释】①作:像,如。②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③马作的卢(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译文】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诗句】了(liǎo)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注释】①了(liǎo)却:了结,完成。②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③赢得:博得。④身后:死后。
【译文】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诗句】可怜白发生!
【注释】可怜:可惜。
【译文】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分别之后。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jiù)马以去。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这里泛指酒食。“麾下”,即部下。“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