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孩子不听话?掌握4个说话技巧,孩子开心家长舒心
各位家长或许都有这样一个疑虑,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说什么事都不听?究竟怎样我的孩子才能听话,愿意改掉哪些不好的习惯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先和大家说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演讲,刚开始他听到牧师感人的演讲后打算多捐点钱,但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是滔滔不绝,马克吐温开始觉得不耐烦,决定少捐点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决定不捐了,等牧师讲完,其他听众开始捐钱时马克吐温因为生气还从盘子里拿走2块钱
这就是心理学“超限效应”,就是外来刺激越多,作用越长,人就会觉得不耐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就像小孩子在家里玩玩具不收拾,而妈妈每天都唠叨孩子,却依然帮孩子收拾,孩子每天赖床,妈妈每天催几十遍一样,结果就是孩子依然不会去收拾,继续赖床,还会变本加厉,所以说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因为反复的唠叨刺激和疲劳轰炸一样,往往会让孩子不耐烦或逆反
其实孩子对父母的唠叨是出乎大人想象的,所以大人最好能处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改变一味唠叨的习惯,不要踩了超限效应的雷区了
那么如果你想要孩子听话,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一天不要批评孩子超过2次
当你第一次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感到愧疚,会自我反省,这样效果就出来了,而第二次批评孩子就会感到厌恶,不过这时程度不高但如果你继续批评,孩子就会觉得厌烦甚至会演变成反抗心理
所以说不管是同一件事还是不同事,一天都不要批评孩子超过2次,但如果孩子真的要批评,最好换个角度或说话去批评,不要一直重复,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有种揪住不放的感觉
批评孩子以事论事
如果因为某件事要批评孩子,最好不要拉扯到其他事情,因为现在有些父母在骂孩子的时候还会把其他方面不满都发泄出来,例如孩子起床晚,就不要把吃饭慢,做什么事都慢这种话说出来,这也是超限的忌讳
要求太多孩子反而很难全部改正,当孩子刚开始改正一个错误的时候,你还唠叨其他的错误,那孩子干脆就不改了,所以说家长最好以事论事,用简单的话表达清楚就好
表扬代替批评
家长不要渴望孩子能一天就改掉所有坏习惯,因为做事都是有过程的,正如饭要慢慢吃,父母如果还是坚持孩子错了我就批评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会再去改正,但如果孩子用表扬的方式对待孩子,宽容地对待孩子,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就给他们鼓励,拥抱,那么孩子就会继续做好,努力改正
让孩子体验犯错后果
对待孩子,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知道犯错之后后果是怎样,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父母要跟他们说下次再坏了就不买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有用的一课,这能让孩子意识到如果不爱惜自己的玩具以后就没有了,这就是孩子该承担以后没玩具玩的后果,家长不需要过度地参与,孩子做错事情自己体验惩罚,之后就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所以家长不妨放手让孩子学会吃一堑长一智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