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糖、药物、网络和霓虹灯

以前写过很多类似的胡言乱语,但是因为系统坏了全丢了(悲
于是决定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传到 B 站补档,计划通属于是
写的东西里边会有一部分参考各路神仙,参考过的资料都放在最底下了,如有侵权立刻删除,非常抱歉

传统ADV还是新概念Galgame?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作为一款在2022年发售的游戏,它的游戏性在当下看来实在有待商榷。它采用的古早ADV玩法,在当下的眼光看来实在不算有趣,这种通过选项来控制数值的玩法也不算新鲜。相较于ADV的刻板印象,《主播女孩重度依赖》集中的大量文本和过场CG更类似于Galgame。
然而用传统的Galgame的眼光审视,《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却又体现出传统ADV的特点:缺少必要的旁白,没有文学性的描写和抒情,故事的展开也和选项控制的数值紧密联系。《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作为这两者的中间作,虽然没有显著的游戏性特点,但却有着自身独特的背景设定。
主播,作为现今新兴的偶像产业之一,正显现出新生的蓬勃气象。同时,直播内容的多元性也使得主播的身份可以展现出本人的诸多特质:除去歌舞回、游戏回等等某一方面的内容,杂谈回之流的内容无疑是主播本人的观念、思考乃至于性格的体现。以小时为单位的直播时长使得杂谈回像是一次与旧友的促膝长谈,只不过听众与讲述者此前可能素昧平生,而听众之于讲述者也不一定是抱有善意的“朋友”。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剧情主要讲述少女糖糖因为现实原因患上躁郁症,在男友兼制作人“阿P”,也就是玩家的引导下,成为Youtube主播“超天酱”之后所发生的故事。在游戏中,一天分为早上、中午、傍晚和晚上四个时间段。玩家可以在每个时间段为糖糖安排诸如陪玩、浏览网络、吃药、外出等等的活动,而活动也会相应的影响糖糖的数值。类似于Galgame,不同的数值情况将会令糖糖走向不同的结局。题材上讲,《主播女孩重度依赖》无疑抓住了当下的热点现象。而类似于传统养成恋爱游戏的外表,使得《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看起来也似乎与废萌Galgame无异。
在游戏的全程中,玩家都是以阿P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游戏。制作人有意令玩家以参与者的身份与糖糖交互。而与糖糖大量的对话,以及糖糖丰富的表情差分和CG动画,都说明了游戏的终极目的之一便是塑造好糖糖这一仅有的角色。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制作人にゃるら曾表示:《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中主人公糖糖是以自己现实中遇到过的女孩为原型设计的。而提及至此时,にゃるら可以说是崇敬的神色,也愈发让我好奇,糖糖,或者说超天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然而真正看完整作的26个结局以及各种细节文本,玩家才能真正意识到《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并非所谓的废萌作,而是正如“地雷”所形容的一般:它只是一团被精装点缀粉饰的恶意。

对地雷系女孩的误解已深
随着《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流行,“地雷系女孩”的概念逐渐广为人知。因此,地雷系的概念与非主流、甚至是“厕妹”一起绑定。在中文互联网上搜索,对于地雷系女孩的描述几乎都与抑郁症、自杀等等负面印象挂钩,对其的描述也往往都是“容易做出过激行为”“非常自我不关注他人”。
然而这种从个体特征反推整体概念的做法是不准确的。“地雷系女孩”的概念,最初只是取“最初印象很好,然而接近之后就会发现难以忍受的特点,从而感到像是踩到地雷爆炸体验”的含义。而“地雷系”一词,自2020年之后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日文互联网上流行。与“地雷系”绑定的自我伤害、精神疾病等等标签也与当时的氛围不无关系。
在《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发行之后,女主糖糖直接成为“地雷系”的代名词。类似于“郁娇”和“病娇”的中和物,地雷系女孩往往有着娇弱、可怜、病气的形象,然而病态的性格以及强烈的缺爱感、恐惧感使得她们往往对于爱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不安感。在此基础上,因为病态的精神需求以及对于他人的挽留等因素,她们才会做出自我伤害等一系列行为。
当然,此作中的女主糖糖经过玩家引导后也存在精神崩坏的剧情分支。在这些结局中,糖糖通常会做出更过激的行为。《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流行反向定义了“地雷系”这种概念,也是因此中文互联网中通常将地雷系与盲目排斥正常人、追求阴暗抑郁的事物挂钩,这种观点只能体现地雷系女孩在特定情况下表现的特征,显然是片面的。
回到正题,糖糖作为地雷系女孩的代表,她身上的标签可谓是相当鲜明:躁郁症,少女主播,与男友同居,社恐,辍学。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女孩在现实中只会受到身边亲友的关注和照料,情况坏者甚至已经离开人世。然而得益于ACG文化的加工和传播,糖糖这样的躁郁症患者形象可以向网络展示。将从未有过的复杂情况向众人展示,所得到的必然有着不理解。
在Bilibili上,有相当数量的玩家将此作的主题总结为“讽刺当代互联网主播和宅男现象”和“通过魔幻展示现实”,却忽视了游戏自始至终都在描写糖糖的内心世界而非强调糖糖的主播身份这一现实。然而从我的观点出发,糖糖的主播身份只是出于结合时事考虑以及主播身份方便制作者表达的原因,真正的重点并非主播身份引发的社会思考,而是糖糖本人的内心以及她身上必然发生的悲剧。
因此若想要揣摩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们必须先了解糖糖这个角色。

哈德曼的躁郁症少女,路边的小石
在第十五天,如果糖糖的阴暗度和对玩家的好感度均大于60,糖糖就会在当天的深夜向玩家发来一段倾诉身世的文本:
致阿PP
等我更火了,手头也更宽裕了,我们就一起去找套更好的房子住吧。到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有镜头拍到的地方才干净了,我要把新房子的每个角落都打扮得可可爱爱的。
当然还要再买一张好大好大的床,然后我们要每天晚上都睡在一起哦。
从天黑一直睡到下一个天黑!
不知道为什么,
最近糖糖老是会想起小时候的事。
我们家当时很穷。
真的很穷。
一点钱都没有……差点就要被妈妈拉去卖身了
后来我逃离了那个家,又只能到处去找朋友家借住。
能像现在这样和阿P住在一起我真的好幸福。
唉,你是不会突然就抛下我的对不对?
我不想再一个人受穷了。
求求你,永永远远和我在一起吧。我最喜欢你了。
一个自小在贫苦中长大的少女,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亲情和爱,反倒还要经受被至亲出卖的恐惧和痛苦。在十数年的孤独和无助中,她究竟多少次渴求过一点哪怕是施舍的爱?而现实,又到底是怎样一番情景?我们无法得知少女在过去究竟过着怎样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也不知道她在无数个长夜中究竟感到过多少次的苦楚和绝望。在浓稠到宛若流淌的深邃黑暗中,我们所扮演的玩家,也就是阿P,犹如一流明的烛光刺破了黄昏后隔绝了阳光的黑色。
即使她还是蜗居在那个镜头照不到的地方就是脏乱的小小房间,即使她依旧独自在他乡漂泊不定,为城市每个月的房租而担忧,但至少因为阿P,她知道现今并非黄昏后逐渐沉溺的宵暗,而是和阿P互相扶持着等待朝阳升起的旭暗。她可以不再担心现实中的忧愁,而是幻想着未来属于自己的粉色房间,幻想着自己可以像是其他的女孩一样依靠着阿P。
为此,她给了阿P所有的承诺,甚至是卑微的祈求:
求求你,永永远远和我在一起吧。我最喜欢你了。
阿P,陪我到天亮吧……
爱你……
你要负责爱我一辈子哦
即使只身长大的她从未知晓爱为何物,但她依然愿意给出永远爱你的承诺。因为爱是她最想要得到的东西,所以“爱”之于糖糖而言,就是她能给予阿P的最珍贵的宝物。
阿PP
糖糖明明叫你一直待在糖糖身边,
可是你昨天又丢下糖糖,
自己去了便利店对不对?
而且还是在晚上……
你知道我当时有多寂寞吗?
寂寞得我都没心情发嘤嘤嘤跟你开玩笑了!
糖糖啊,以前身体很弱的。
那是真的真的真的很弱……
现在虽然多少有比当时好一点,
可还是很怕一个人呆着的!
以前妈妈总会待在糖糖的身边……
可是那样的妈妈现在已经不在了。
所以糖糖只要一想到,
如果阿P不在了……就特别害怕,
昨天醒来你却突然不见了……
真的,以后不要再这样随便出门了哦?
字句中洋溢着近乎病态的不安感。是过往的经历深深入骨的苦楚令她恐惧,还是害怕失去阿P后她的生活会回到最初一无所有的时刻?正如艾米莉·狄金森所抒写的一般:
Had I not seen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My Wilderness has made
游戏中可以触发类似对话的时间段只有深夜。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刻,糖糖才能摆脱元气少女超天酱的身份,重新拾起自己的惆怅,一个人在深夜的孤独中反复品尝那一份苦涩——直到阿P到来:
致阿PP
对不起,突然给你发消息。昨天晚上只是有点在意你为什么半天不回,并不需要道歉的。
而且只是迟了一下下嘛。
但有的时候,我就是会很害怕这个一下下……
以前啊,糖糖的爸爸妈妈都不理糖糖的。
虽然那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
那时,无论糖糖说什么,他们要么当没听见,要么直接说「好好好知道了」来敷衍……
阿P,你有时候也会这样,对吧?
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哦,我是真的有阴影。
虽然没有到虐待那种程度……但他们两个都很忙,我晚上经常得一个人睡,小孩子嘛,总会有突然怕黑的时候……
像昨天也是这样,自己一个人好害怕,赶紧哭着给你发消息,可是你却怎么都不回,我都要怕死了……
明明说来说去都是糖糖的错……对不起,发这么长的消息给你。
但我是真的很想把这些告诉你,我再也不想一个人过夜了…………
求求你了,永远跟我在一起吧,好不好嘛?
游戏中,糖糖会在翌日中午向阿P发来一段道歉的文本:
对不起哦 突然来闹你
你肯定很为难吧 确实这样很烦人
原谅我吧我不闹了……
下次我要是再犯,你可以直接提分手
啊,不行……!分手还是算了
因为那样的话我会死掉的
抱歉哦我又开始絮絮叨叨了
真的很对不起……
求求你不要讨厌我……
不断地自我否定和批判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糖糖作为躁郁症患者中郁的一面。这种对自己存在价值的否定导向的是强烈的自毁倾向,因此在糖糖后续的26个结局中,几乎所有的结局都是BE。不仅是因为与阿P有关的事情,更是因为糖糖本身的躁郁症难以得到治疗。阿P对于糖糖的作用更多是微弱的抑制以及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减轻糖糖的痛苦。关于这一点,游戏在后面揭示了更多与阿P身份相关的内容。
致全世界我最最最最最喜欢的阿P
当面说这个太难为情了,我就写成文字发你吧。
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阿P啊,比任何人任何人任~何人都要爱你。
所以你一定要和我结婚啊。
糖糖啊,在过去留下了些心理阴影,这些事你不要跟别人说哦。
虽然你也没人可说。
糖糖的爸爸和妈妈啊,以前总是吵架。
那真的是天天都在吵,妈妈生气起来,有时候还会扔菜刀呢……
把糖糖都吓坏了。
虽然最后他们还是离婚了。
可是为了谁来养糖糖,两人又开始成天争吵……
这害我每天都过得很害怕,所以糖糖当时就想好了,以后的婚姻一定要幸福美满。
你知道的吧?你能懂我吧?
我会成为世界第一的主播。
我会成为比任何人都要闪耀的女孩子……所以,好不好?
我爱你
致一直都很温柔的
阿PP
昨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的时候,不是有个被朋友排挤的小学生一直在哭吗?
看到他我便突然想起了一些过去的经历,抱歉哦,请允许我稍稍吐一些自己的苦水吧。
这些事情我只会说给阿P你一个听哦。
糖糖读小学的时候被起伏得很~~~惨很惨。
被班里领头的女孩子盯上,她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全世界就你长得漂亮?」
我不说话,她就狠狠地扯我的头发,然后,其他的同学也一样,拿桶装了水来泼我,还抓班上的宅男过来,逼我跟他亲嘴。
我当时超害怕的,后来她们的欺凌也一直没停过,明明糖糖什么错都没有啊。
所以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报复她们。我要变得比任何人都可爱。所以现在才会来做直播……
你说我现在是不是很令人惊艳呢?我是不是已经很努力了?
你要每天都夸糖糖最可爱,夸超天酱最可爱哦。
每天都要夸哦,每天每天都要夸哦。
致我在这个世界上最最喜欢的阿P
到这里为止,阿P和糖糖的关系仍然被刻画成男友与躁郁症少女的关系。这种设定在当下并不罕见。而《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成功之处在于:当玩家真正开始对糖糖产生同理心,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糖糖的数值,期望可以拯救糖糖的时候,往往会导向意料之外的BE结局。在全部26个结局中,无论阿P如何努力,糖糖最终都无法到达真正的HE结局。也就是说,在这些同舟共济的假象背后,等待糖糖的是必然的绝望。这也为整个游戏增添了些许物哀之美的底色。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糖糖的形象与古明地恋相似。抛去设定,两人的内核实际上都是无法化解的孤独。从童年长期被忽视到之后孤身漂泊他乡,糖糖的躁郁症实际上与这些孤独的经历有很紧密的关系。从某种天马行空的角度看,哈德曼的自我心理学或许和《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内核有些许的相似之处。作者假借互联网和主播的身份,或许也是在刻画社会、人际、文化之于糖糖心理状态的影响。INTERNET OVERDOSE等结局,或许也是展示互联网对于躁郁症少女产生的负面影响。
不过当然,糖糖和恋恋的形象实际上都是很可爱的,她们只是和其他女孩子不太一样而已。

浅尝辄止还是继续深入
很多情况下,玩家都无法在一周目的时候到达第三十天触发的结局。根据Steam上的数据,达成率最高的结局是Crossing the Line 我只是一个过客,从你的世界路过。这个结局的触发条件很简单:只需要无视五次糖糖发来的JINE消息。
这个结局一方面体现的是糖糖作为躁郁症患者对安全感的极度渴求,但另一方面,发送五条JINE消息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如果想要避免这个结局,阿P必须在任何时刻即时对糖糖的消息作出反应。在游戏中,玩家所扮演的阿P可以全天陪伴糖糖。然而现实中,完全放弃自己的私生活陪伴恋人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Crossing the Line 结局虽然不是制作者着墨最深的结局,但却是现实中最容易发生的情况。
在有着少女元素的同时,糖糖同时还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玩家往往在一周目时将《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当成恋爱游戏,因此而忽视了糖糖身患躁郁症的情况。即使是不回消息这种细节也会“引爆”糖糖,可想而知长时间陪伴糖糖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当与少女的相处过程中只剩下不断踩雷,玩家是会像第十五天一样继续陪伴,还是对这些似乎莫名其妙的冲突感到厌烦?
糖糖所需要的,究竟是高高在上的救赎,还是平等的关怀和陪伴?
除 Crossing the Line 以外,Steam 成就达成率第三高的结局是 Os-Alien 我就喜欢这样的你×∞,触发条件为糖糖的好感度达到满值。在这个结局中,糖糖会不断发来消息表达爱意,游戏将在屏幕中不断出现的粉色“敲稀翻”中结束。无疑阿P在此时成为了糖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然而糖糖病态的占有欲和不安感,阿P又是否可以承受一生?无疑这份爱过于沉重。无论是继续留下亦或是直接离开,阿P和糖糖当中总有一方要承受痛苦。糖糖所需要的,真的是一个陪伴一生永不离开的爱人吗?玩家所产生的同情和救赎欲,是否是玩家自己一厢情愿的“善意”?
制作人还增加了两个恶趣味的NTR结局,分别是NeToRare我哭了哭了哭了哭了一千遍,我笑了笑了笑了笑了一千遍和Angry Otaku Needy Girl无心的天使。前者的触发条件是糖糖的好感度降为0,反倒体现了糖糖对于阿P的“重度依赖”,不到彻底死心之前都无法割舍。而后者的触发条件则是好感度低于80且粉丝数量大于50万。看似是糖糖较为物质的表现,然而结合后面“秘密.txt”中关于阿P身份的内容,这个结局还有另外的含义。
除以上的结局之外还有若干触发条件即可达到的结局,然而都不是作者重点着墨的。如果不有意识地进行操作,其他的结局都难以触发。游戏进行到这里,无论是出于被NTR的愤怒想要弄清楚这个游戏的底线,还是想要继续探索全结局,玩家都必须对糖糖进行一些“另外的操作”。而制作人埋下的恶意,正好有一部分藏在几个特定结局的触发条件中。从这一刻开始,游戏的最终目的变成了探索糖糖的每一种结局,无论好坏。这也意味着玩家所扮演的阿P从此刻起不再是男友的角色,而是一个站在第四面墙外的玩家。也就是说,在这之后,你需要亲手将糖糖推向深渊,哪怕她摔得粉身碎骨。

打破第四面墙、意识流和药物依赖
“第四面墙”是一个戏剧概念。传统的戏剧表演中,演员会在传统有三壁的镜框式舞台中表演,而第四面墙则是虚构出的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墙。“打破第四面墙”的说法用来形容作品中的角色直接与叙事层之上的观众对话。第四面墙在表演中是虚构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时舞台的布景会刻意强调这种分隔感,例如摆放背向观众的花瓶和桌椅等。
打破第四面墙的设定很常见。例如《君与彼女与彼女之恋》中的曾根美雪以及《心跳文学部》中的莫妮卡。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意在模糊虚构创作和现实之间的分界线,从而使观众对于故事更具有亲身参与的实在感,因此作品中角色的真情流露往往可以对玩家产生更大的冲击和震撼。
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带有一定第二人称的感觉,而意识流的手法则着重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意识流”,望文生义可以解释为意识流动的状态。意识流的手法也就是着重展示人物内心的意识变化和思考过程,从而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直接展示给读者。意识流相较于打破第四面墙,有着更强烈的代入感,因此很容易使读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感受角色的内心。在很多流行的作品中也含有意识流的片段,例如太宰治《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大庭叶藏的部分独白以及《EVA》末尾主人公碇真嗣的一些片段:
是吗
这样真的好吗
我不知道
我该怎么办才好
「你在害怕什么?」
怕自己被别人讨厌
被谁
「你在害怕什么?」
绫波零
「你在害怕什么?」
没错,就像是我刚开始学大提琴的时候一样
(在各种景象之间跳转的画面)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当中与第四面墙和意识流有关的结局是 Rainbow Girl因为我是活在二次元的女孩。药物的设定与糖糖的阴暗度有关。阴暗度越高,糖糖所能服用的药物就越危险。从最初医生开出的治疗用药物,逐渐演变成致幻的上瘾药物。当糖糖服用药物时,糖糖的压力会大幅降低。相对的,阴暗度会大幅提升。这样设计的用意显而易见。当糖糖不断过量摄入药物时,游戏会直接触发Rainbow Girl结局。
在游戏中,与药物相关的CG和文字都以意识流的方式表现。相较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于药物成瘾的刻板印象,也就是糖糖在推博上的混乱表达,《主播女孩重度依赖》选择以意识流的方式直接呈现糖糖产生药物成瘾之后的内心世界。在糖糖服用药物之后,游戏通常会插入一段过场CG。最初可以使用的安眠药,如果按量摄入就只会产生助眠的效果。而当阿P选择让糖糖一次过量摄入安眠药时,游戏就会用画面扭曲、叠加滤镜、BGM重混音等等的方式表现糖糖产生的幻觉。
当服用的药物成瘾性和致幻性越强,糖糖所产生的幻觉就会愈发严重。直到服用最危险的“魔法邮票”时,游戏会直接插入数段不同的过场CG。这些CG主要以在城市各处拍摄的景象为主,与类似CRT显示器靠近磁铁产生的变色滤镜混合,与《EVA》中意识流的片段类似。在前四次服用魔法邮票时,桌面上还会出现记录糖糖感受的txt文档。在不断服用之后,镜头最终留给一个缓缓淌水的水龙头。糖糖在强烈的幻觉中,通过药物走向了属于她的流着奶与蜜的虚幻,或者说是“神明”给予她的“应许之地”。
在连续服用魔法邮票之后,Rainbow Girl结局会直接触发。在磁化的画面中,糖糖从空白的房间中逐渐向玩家靠近。随后是一段打破第四面墙的对话:
是你一直在引导着我对吧?
你一直都在那边看着我对不对?
我全都明白了。关于我,关于你,还有这个世界……
神明大人,请让我听一听您的声音吧。
(超天酱)
啊哈 你果然在那里
我一直都知道的
神明大人啊,因为知道有您在看着我,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当个好天使哦 我乖不乖?
(你很棒哦)
谢谢 我好开心啊……
以后再也不要消失了哦
(我爱你)
嗯……
求求你让我感受到温暖好不好
神明大人……
随后超天酱会在玩家,也就是神明的注视中缓缓融化。这段对话形式上是糖糖意识到世界的本质是游戏,从而打破第四面墙与玩家对话的情形。从这个角度看,Rainbow Girl结局只是普通的意识流叙述。然而将自身代入游戏中糖糖的视角,在过量服用致幻药物后产生强烈的幻觉,然后臆想出一个始终关怀着自己的神明。药物产生的幻觉相较于此前的现实更甜美。何况在幻觉中也存在着各种现实当中的景象,在飘然的感觉中观察到现实,然而迟缓的思维却又难以分清楚现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所谓流着奶与蜜的地方,究竟是上帝赐下的应许之地,还是亚伯兰自己臆想出的超越故土的幻境?
Rainbow Girl结局和药物紧密相连,触发条件即是令糖糖产生药物依赖。然而糖糖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明显地表现出对逐渐成瘾的过程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也就是说,明知致幻药物的成瘾性会导致严重的问题,糖糖还是选择通过药物的方式获得快感。
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而糖糖本人的动机是出于逃避现实还是自我了断,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在服药的过程中,糖糖的心理过程相较于服用药物的形式却更加突出。、
现在的我,可以同时去想好几件事情。以后的事情,我和P的事情,直播的事情……但是,这一切都随它去了。我看到了这么漂亮的七彩色,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所谓呢?我的人生还奢求什么呢?
……
简而言之就是虽然很舒服,但是因为太舒服了反而很可怕。
人类通常只有在达成什么目标的时候,脑内才会分泌麻醉物质。所以,我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得到幸福呢?我不需要背负任何风险就能一直享受到这样的快感,这矛盾最终变成恐惧袭击我的全身,可是幸福又覆盖了这种恐惧,令我更加害怕。
……
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不过……又好舒服,因为我知道我的大脑一直在释放快乐嘛。根本停不下来!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啊,可是,我不行了。我不想放手这样的幸福。我恐怕还会回到这种虚假的多幸感中去。因为,因为,现在……是我这辈子最舒服的时候。

Milky Way Train是《银河铁道之夜》?
在完成游戏的所有结局之后,桌面的“秘密.txt”就会自动解锁。这个文档表明阿P自始至终都是糖糖自己的幻想。有观点认为阿P象征着糖糖人格中自我认同和自恋的部分,阿P(玩家)既是糖糖本人。这种观点虽然符合文档中的描述,但是淡化了游戏本身与糖糖的交互性。如果认为玩家既是糖糖,一方面文本中自始至终都是以阿P的视角与糖糖交互,缺少直接的第一人称代入;另一方面糖糖本身的性格是游戏塑造的重点,相较于玩家是糖糖整体的一部分,我更倾向于阿P既是糖糖性格和玩家意志的糅合,同时也较为独立地反过来影响着糖糖。
Angry Otaku Needy Girl结局中糖糖为何选择抛弃阿P终于有了理由:因为糖糖通过幻想出的阿P得到了更幸福的人生,阿P身为幻想男友的使命已经终结,NTR结局更像是一个叙述性诡计。同时这个文档也解释了标题中的“重度依赖”。
“秘密.txt”为其余的结局增加了不同的含义。自始至终,《主播女孩重度依赖》都不是一个扮演阿P拯救糖糖的故事。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于糖糖而言,只是糖糖自身对于幸福的追求从而产生的具体形象。这也暗示了玩家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最终都无法影响糖糖身上将要发生的悲剧——糖糖本身的幻想并不能治疗她的躁郁症,玩家所作的尝试只是类似于一个躁郁症患者的自愈尝试。
可以说《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几乎所有结局实质上都是糖糖在躁郁症症状中走向自毁的事实,而不同的结局只是糖糖在可能的现实因素影响下走出的不同if线。例如Bomber Girl, Enchantment Fire, NEEDY GIRL OVERDOSE是糖糖不堪承受躁郁症的分支,而脑FUTURE, Angel Fall Down, Welcome to my religion是糖糖在直播过程中心理逐渐崩溃的分支,Angry Otaku Needy Girl和INTERNET OVERDOSE则是糖糖遭受心理创伤之后的分支。
对糖糖的救赎从不存在,玩家所作的只是推动着游戏中情节的发展,在更高的叙事层上目睹糖糖走向毁灭的过程。
在游戏的更新结局中,有一个名为“Milky Way Train应许之地便是那永远的Utopia”的结局。在这个结局中,糖糖先是服用了魔法邮票,然后在不存在的“银河车站”乘上缓缓驶向星空的银河列车,离开了互联网和现实世界。这个结局致敬的是宫泽贤治的作品《银河铁道之夜》。与《银河铁道之夜》相同,《主播女孩重度依赖》表面上都是甜美的童话,然而在故事背后,两部作品的内核都是悲哀孤独的情感世界。
与其他的结局相同,Milky Way Train也不算是HE结局。从悲观的角度上说,这个结局或许是用幻想的方式隐喻了糖糖的结局。在《银河铁道之夜》中,作者给出了多处关于死亡的暗示:起点处的北十字星和象征天堂的南十字星,以及穿着被淋湿的黑色上衣的康帕瑞拉。依照制作人にゃるら喜欢neta著名作品的习惯,我相信在《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中的隐喻只多不少。
《银河铁道之夜》初稿写于1924年,而直到宫泽贤治直到1933年去世为止都尚在润色这部作品。期间日本前后经历了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27年的金融恐慌以及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银河铁道之夜》的主人公乔班尼作为普通市民,身上体现了这些时代的特色。在不断的苦难中,乔班尼,或者说宫泽贤治,在银河列车上思考着: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书中给出的蝎子意象明示了问题的答案:蝎子被熊熊烈火吞食,却照亮了漆黑的星空。宫泽贤治最终给出的是他人本位的答案,在《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中,糖糖身为主播“超天酱”的身份也多少影射了这一点。
小天使请安!
我是「超绝最可爱的天使酱」,简称「超天酱」哦
我乃从天而降的一道光照亮混沌的网络世界……
为漂泊在电子之海的宅宅献上笑容!
向大家保证世界会和平!
虽然我躁郁,但尽管放心!
当看到Milky Way Train中糖糖最终愿意为阿P放手的独白,当看到超天酱即使身患躁郁症也仍然“将爱平等地献给黑子和观众”之时,糖糖的他人本位属性已经十分明显。然而《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最终目的——看到每一种结局,也可以说是用尽所有办法折磨糖糖,这就是来自にゃるら的精装恶意。当达成全结局时,玩家也将迎来にゃるら的最终背刺。

天使飞越那无尽宇宙
糖糖这个角色身上的各种标签实在太过突出:辍学,躁郁症,地雷系,主播,少女,自毁倾向……在感受糖糖的形象时,这些标签本身所携带的含义往往会裹挟着我们对于糖糖的判断。在通过这些标签界定糖糖的时候,我们是否忽略了在这些已经固定的概念背后,是一个会改变的活生生的少女?我们所认识的糖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少女?
无疑从言行和设定上说,糖糖都是病态的。她会有强烈的不安感和恐惧,于是便不断祈求着你永远的陪伴和关心;她也会因为躁郁症抑郁的一面而对自我产生厌弃,在次日的中午不断向你道歉,即使她只是想向你倾诉那些难以忘怀的过往,即使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她会像每一个普通的你我一样难以忘记过往的遭遇,但她也会在漂泊无依的时刻,依然怀抱着对明天的懵懂向往。“病态”不该成为贴在糖糖身上的标签,更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的词语。病态只是一个简短的说明:她病了,她需要你的关怀,她需要得到善意和治疗,仅此而已。
糖糖的躁郁症,根本原因在于入骨的自我厌恶。超天酱的身份,某种意义上也是糖糖对于自我的放逐。或许在她的内心深处,曾经渴望着成为像超天酱一般可以活在阳光下的少女。长久以往的痛苦,令她在渴望着幸福的同时却又恐惧着得到幸福。诚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描述的一样: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
“胆小”并不是懦弱,而是在痛苦中积压着的卑微。恐惧幸福,既是恐惧着重新得到的光亮某一天会重新消失,也是因为对得到幸福感到诚惶诚恐。因此在结局达到目标的时候,她也会发现自己寄以希望的目标,或者说是活下去的理由,也不过如此。在不确定的幸福反过来给她带来伤害之前,她主动选择了离开来保护自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看似美满的结局中,糖糖依然要选择离开阿P。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阿P和药物,根本上都只是糖糖说服自己的理由而已。渴望被人关注,于是选择成为主播,期盼着达到百万粉的时候可以真正地被人重视在意着;期待着来自于别人的爱和关怀,于是便幻想出阿P会一直陪伴着自己;想要获得快乐,于是选择用过量服药的方式享受虚假的欢愉。在这片望不穿的黑暗中,哪怕是一盏飘摇的灯火亦能点燃活下去的希望。如若此刻没有明灯,那她便在内心中构筑一束永不消逝的烛光,哪怕一切都是虚妄的幻象。
当所有的感受都失去言语,当所有的景色都失去色彩,留给糖糖究竟是躁郁症,还是内心中永远无法被填满的恐惧和空虚?那个糖糖想要成为的超天酱,所有治愈的究竟是屏幕那端的人,还是那个一直在渴望着被拯救被爱的自己?
在所有结局中,唯一的真正HE结局还是制作人在后续的游戏更新中和Milky Way Train一同追加的。THE INTERNET ANGEL Be INVOKED,天使飞越那无尽宇宙。当糖糖的粉丝数量达到上限时,纪念直播将会因人数过多而导致互联网崩溃。看似不可能到达的上限,实际上却只需要一直和糖糖交流。
我们很难揣测制作人在设计时的用意,但在这种结局的达成方式中,我们或许可以猜测整个游戏所要表达的含义。阿P,或者说玩家,真正发现了那个被自己放逐的糖糖。他愿意不厌其烦地听着糖糖诉说自己的过往,愿意在糖糖每个崩溃的时刻默默地给予陪伴,哪怕只是稍微看看糖糖的消息已读不回。他会告诉糖糖,你是可以被爱的,你是值得被爱的。
于是糖糖不再需要用那些数字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也无需再用药物和自伤来填满内心中的空虚。她会在此后扔下那个镜头内外天差地别的房间,和阿P一起去看每一次春天的到来,去见证夏天的海浪和树梢的蝉鸣。即使是逐渐凋零的秋天,她依旧可以看见落花重归泥土后仍然孕育着来年的新生。哪怕在漫长的严冬,她也不会在严寒中继续孤独地祈求。因为我们可以告诉她,春天将近,而我们也一直在。虽然这个情景太过于理想化,但是正因是理想,我们才会不断追寻实现的可能。
药物能够提供的愉悦,终究无法替代每一块糖中蕴藏的沁甜。在夜色中闪烁的彩色霓虹灯,还有网络上万众瞩目的账号,这些城市醉心酿造的冒着粉红气泡的梦,总会在某个时刻像泡沫一样悄然融化。如若这些虚假的希望是痛苦的抑制剂,那我们是否可以撕开精心维护的寂寞,真切地看到痛苦的人们发出的每一次求救,为她们带去哪怕一声关怀,一个怀抱,陪伴着她们飞越过往?


参考资料
[1] 粟卡Rica 【栗卡】游戏人物志|糖糖:失落女孩的谎言与幻觉「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哔哩哔哩
[2] 游研社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对2000年的网络说再见. 知乎
[3] 4gamer对《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作者にゃるら的采访.
[4] 恢复NEEDY GIRL OVERDOSE以及にゃるら先生的情报汇总.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