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有哪几类形式?
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只是大家直接地反映是期刊论文。诚然,期刊论文是科研成果常见的,也是最多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
科研成果不单单只有期刊论文。此外,还包括专著、报纸、成果要报、咨政建议等。
在期刊论文,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越来越难发的趋势下,其他形成的科研成果也是大家可以努力的方向。除了首发的期刊论文外,还有一些二次发表的概率存在,比如“四大转载”,国内对四大转载的认可度也是很高的,几乎都被认可为一篇CSSCI级别的成果,甚至认可度更高。
以下内容摘选自《即学即用经管论文写作技巧与发表指引》第二章第三节“科研成果只有“期刊论文”,专家会笑话你的” 科研成果的三种类型
期刊论文、报纸、要报等这三类的类型不同,套路也不同。
而且,报纸论文与要报论文,也是一个捷径啦。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是三报一刊的三报,很牛的。不过,《光明日报(理论版)》和《人民日报(理论版)》已经进入了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如果能发一篇,含金量不小。如图2-4与图2-5所示,这是两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认定办法,《陕西日报》等省级主流媒体(刊物)发表的理论或专业学术文章可以被认定为一篇CSSCI等级的成果;出版2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认可度也是很高的。再以《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例,有的单位算CSSCI级别成果,有的单位算北核级别成果。成果要报类成果,基本可以提交到一些领导批示,那么不同级别的批示,也折算成不同级别的成果。 转载类论文
我国学术界公认的权威二次文献有四种,分别是《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俗称为“四大转载”。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刊物原则上不发表原创的学术成果,只是转载转摘学术成果。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即便在普通刊物发表了学术成果,也有被四大转载所刊发的概率。 (一)新华文摘 《新华文摘》的主管单位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单位是人民出版社,其转载类型包括封面要目、全文转载、部分转载、补白、论点摘编和篇目辑览。《新华文摘》的级别在四大转载中是最高的。 封面要目,是指每一期在《新华文摘》封面上出现的,包括文章题目和作者的信息。一般来说,每一个栏目都会有一篇或一组文章的标题、作者等信息会荣登封面要目,而且是按照杂志的栏目顺序来排列的。 全文转载,是指某一篇文章在被《新华文摘》转载的时候,几乎没有被删减任何段落或删减少许文字。 部分转载,是指《新华文摘》转载文章时限于栏目版面或其他因素而删减了正文部分10%以上的文字。如果删减部分超过了正文30%的时候,还会在末尾处注明原文约多少字。 补白,是指在某个栏目的文章版面出现少许空白时而补排的文字内容,一般情况下在1500字之内。 论点摘编,是指某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或认识等被浓缩为400-600字左右的论点。这些论点的题目,一部分都是专栏责任编辑拟定的,一部分是原文中的某个小标题等。尽管“论点摘编”在每一期杂志上都是作为一个栏目整体呈现的,但是,包括“经济”、“管理”等栏目在内的每个专栏责任编辑则是分别提供5个左右的论点。 篇目辑览,是指某些文章的标题、作者、刊发报刊及日期(期数)被收入的信息。通常情况下,收录在这部分的文章选题不错或者是值得继续研究。 (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级别在四大转载中仅次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转载类型包括全文转载与论点摘要,其中全文转载被普遍认可的,论点摘要是否被认可需要看各单位的政策与规定。 (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主办单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转载类型包括全文转载、文摘和索引,其中全文转载的认可级别最高,其次是文摘,索引通常的认可度较低。也有的单位规定,对《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白皮书的全文转载认可度最高,如《物流管理》《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贸易问题》《产业经济》等,这些刊物是白色封面;文摘多采用彩色封面,且刊物名称包括“文摘”字样,如《国际经济文摘》《经济学文摘》等;当然这也不绝对,也有的封面是彩色的,刊物名称包括“文摘”字样,如《审计文摘》,这类刊物则也是全文转载。如何辨别《xx文摘》到底是全文转载,还是文摘类型,除了需要对刊物的熟悉外,还可以通过查询出版信息,一般在论文的最后会标注。 (四)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六所高校联合编辑出版。杂志社设在上海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分为全文转载与学术卡片两种类型,其中学术卡片是将原文进行了浓缩成为一两百字的论文简介。 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是指针对某一问题或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一定的创造性的著作。学术专著需要具有书号与CIP数据,书号由13位数字组成与条形码一同显示在书的封底,其是新闻出版总署统分配给出版社的。虽然超过4-5万字的都可以成为学术专著,只是较多的学术专著会超过10万字,甚至有的单位则认可超过20万字的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的级别界定较难,且不同单位有不同的规定。不过,全国百佳出版社或者是国家级出版社的认可度较高。同时,又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的认可度更高,此外还有商务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等。不同学科的认可度高的出版社也各不相同。 报刊杂志 关于报纸文章,也是我们可以关注的。其中,《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级别特别高,《经济日报》的级别也较高,《中国社会科学报》也挺不错。此外,还有各地日报等。很多学校会要求在这些报纸的理论版发表文章,或者发表专业学术性文章。许多单位把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对字数有要求,一般最低要1200以上,当然并没有绝对化的数字数,这样就规避掉几百字的豆腐块。
报纸类文章没有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也不是期刊论文那种引言、文献综述、正文、结语等格式。
基本都是一段引文后,直奔主题,一般会有三或四节,每节都可以是独立的内容,各节之间一般也会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标题方面更直接简洁,看到题目能够明确了解谈论的内容,也会有并列性的短句作为标题。报纸类文章对于错字是0容忍,这也是特别需要强调与注意的。 要报类文章 将成果要报、咨政建议等统称为要报类文章。要报类文章与期刊论文、报纸类文章不同,更加侧重于对策性与时效性。要报类论文,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在内容要求方面:文字要简洁生动,避免过于学理化。
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对策建议部分原则上要占三分之一以上。还要注意到:(1)淡化学理性说教,强化对策性研究;(2)观点要科学理性,全面反映学术界的最新声音;(3)要有国家战略意识。
在内容安排方面:
文稿结构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评价、对策建议”的思路谋篇布局。一定要聚集问题,突出重点。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此部分重在指出所谈问题的重大意义,或所谈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篇幅不宜过长,要简明扼要地点出问题,说明该问题对国家发展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尽量避免冗长的历史性描述。 第二部分:分析评价。此部分重在分析问题的表现、原因与影响,不同的对策建议可以突出强化不同的部分。 第三部分:对策建议。此部分重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通常是全文的核心部分,要求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要报类文章的摘要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参考文献是没有的。
要报类文章能够被单位认可,需要得到领导批复或者采纳证明。 建议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