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雾雨谜宫》通关谈谈推理解谜类电子游戏的困境

今天通关了《超侦探事件簿 雾雨谜宫》,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想乘此机会聊聊推理解谜类电子游戏的困境。以下的这些困难不是《雾雨谜宫》独有的,倒更像是普遍的问题。
1. 好的推理游戏需要巧妙引导玩家自行寻找答案,同时又不能过早揭示结局,这对谜题设计提出了高要求。个人认为最出色的案件是那些能够误导玩家并使其对错误判断深信不疑的案例,然而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却十分困难。我一时间竟想不出哪个推理游戏有如此精彩的谜题能骗中大量玩家。
2. 推理游戏的解谜过程通常呈现线性,玩家必须按照游戏设定的逻辑路线前进,尽管通向真相的道路并非唯一固定的。有时玩家的思路与游戏中的“主角”完全不一致,或者“主角”是一个迟钝的角色,完全无视玩家能轻易推理出的结论,这会让玩家感到代入感荡然无存。即便是像《逆转裁判》这样的佳作也难免遇到这种情况。而《超级侦探事件簿》这次在案件中部分允许玩家决定解开谜团的顺序,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解谜过程的完全线性,算是一种进步。实际上,调查过程也是非线性解谜的重要环节,比如神作《奥伯拉丁的回归》,它之所以神奇,就在于整个游戏都贯穿了非线性调查,使玩家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思维揭开真相,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推理的成就感。
3. 推理游戏中若涉及新角色扮演主人公,必须巧妙呈现其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并融入剧情中,使其自然流畅。为展现主角对探寻真相的热爱和捍卫真理的坚持,可以引入心理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例如某个案件带给主角巨大心灵冲击,使其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然而,需要慎重选择触发事件的理由,避免让玩家感到过于肤浅或幼稚,从而影响代入感。因为并非所有玩家都喜欢看主角成长的戏码,过度尴尬的情节会让观赏体验失色。因此,编剧在塑造角色时的功力至关重要。若能成功塑造主角形象,玩家将会喜爱并乐于陪伴主角一同成长,体验到养成的快乐。
4. 那种通关之后连名字都不记得的毫无深度的扁平角色,还有为了升华主题强行洗白/煽情的角色,不知哪种更讨人厌。个人更讨厌前者,因为后者好歹花了些心思去塑造。但是无论那种角色,在游戏中出现得越多,玩家的观感就越差。虽然碍于游戏有限的资源,描绘主角和配角的笔墨有轻重之分,但还是不能落差太大,不然实在太难以下咽(糟糕角色的缺点会被成倍放大)。
推理解谜类游戏虽然不是那么流行,但感兴趣玩家还是不缺的。大家还是要多多用真金白银支持此类游戏的制作者,毕竟只有充足的资源才可以支撑一款无论剧本、画面还是玩法都跟得上时代的推理游戏的开发。(云通关推理游戏对玩家和作者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