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1期考古学时间年代篇

2018-10-26 00:00 作者:文博考古考研辅导网  | 我要投稿


微信公众号:古诗堂考古历史文博考研网


名词解释】史前时代(北京大学2018文化遗产展示方向)

【名词解释】直立人(中国人民大学2018)

【名词解释】贾兰坡(南开大学2018)

【名词解释】铜石并用时代(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2018)

【名词解释】弥生时代(吉林大学2018)

【简答】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2018)

【论述】考古学中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2018)

【简答】仰韶文化的分期及特点(中央民族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论述】论述西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央民族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简答】列举3个考古科技断代方法(中央民族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简答】西周青铜器分期与特征(首都师范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论述】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文化(首都师范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简答】晚期直立人 (山西大学2018)

【简答】谈谈对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认识以及推定相对年代的方法有哪些(浙江大学2018)

【简答】简述西周文化的分期、年代及意义(山东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简答】简述唐代金银器分期及其特征(西北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简答】汉代铜镜特点(四川大学2018)

【列举】根据要求列举五个生产工具(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青铜时代青铜器、铁器时代铁器)【云南大学2018】

【简答】简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和特征(吉林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简答】简述商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吉林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简答】红山文化的考古学特征(东北师范大学2018)

【简答】简述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考古分期(郑州大学2018)

【简答】战国和汉代铜镜的特征(郑州大学2018)

【简答】简述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武汉大学2018)

【简答】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发现及研究(中山大学2018考古学方向)


以上题目你还熟悉吗?如果今年的考题里出现它们你会方吗?

上一期我们预告了接下来我们要分专题梳理张宏彦先生的《考古学十八讲》一书,本期我们开始讨论本书第三章【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复习之后或许以上的问题你会给出解答。

一、考古学年代概念与分期方法

从时间范围来讲,考古学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在时间的过程中考察人类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的,可以说是“时间”的科学。因此,年代的概念在考古学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没有时间定位的资料是没有什么科学研究的意义的,所以对遗迹、遗物年代的断定是研究工作中最基本的一环。考古学年代的基本概念,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个方面。

相对年代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亦即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期”、“龙山时代”等。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这是考古学范围内的两种主要的断代方法。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定各层文化堆积形成的先后顺序,然后依据这一相对年代关系进而确定包含于各地层中的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在考古地层学确定犷遗迹、遗物早晚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器物(或遗迹)型式差异程度排比出一类或几类器物从早到晚的形态演变“系列”,并确定每一“系列”中各类器物各阶段的标准型式。这样这些“系列”既代表了各类器物的演化过程,也体现了这些“系列”中各个阶段标准型式间的相对年代关系。

绝对年代

所谓绝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常用的测定绝对年代的方法有放射性碳素法、古地磁法、钾一氛法、铀系法等。其中,放射性碳素法适用于5万年的范围内,主要用于新石器时代考古断代。我国自1965年开始应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技术以来,测定了大量的数据,基本上建立了新石器时代各时期、主要文化的编年体系。

分期方法

在考古学研究史上,分期是人们最早关心的话题。关于考古学分期,依据不同的分期标志和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分期方法各种分期法在不同的场合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最早的分期方法是“二分法”。“二分法”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发展阶段的分期法。这种分期方法是由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在他1851年出版的《苏格兰考古及史前史年鉴》中首先提出。“二分法”分期的主要依据是文献的有无。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1788-1865)依据馆藏古物的分类,提出的欧洲史前文化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三期说”并在1836年出版的《北欧古物导论》一书中明确地讲述了“三期说”的概念。三分法以人类制作生产工具或武器的原料与技术的演变,将人类文化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大时期的分期法。以后经田野考古发掘中地层关系的证实而为世界考古学所承认,并为世界考古学界所通用。

 

六分法是在汤姆森“三期说”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卢伯克(1834-1913)在《史前时代》一书中,依据石器制作方法的演变,进一步把石器时代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其中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时代,完全依靠采集和渔猎生活;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时代,至少部分地依靠栽培农作物和驯养家畜为生。卢伯克的这一分期提出后,很快为考古学界所接受,成为石器时代最常用的分期术语。    1892年,英国学者艾伦·布朗,建议在新、旧石器时代之间加上一个居中的时代,称之为“中石器时代’作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过渡的桥梁。中国的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序列中有无中石器时代,在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

 

后来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增加一个过渡时期,称之为“铜石并用时代”。1984年,严文明先生依据仰韶时代晚期和龙山时代已出现小型的红铜和青铜器的情况,提出了“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观点,并将这一时代划分为早、晚两期。指出“因为铜石并用时代只是一个过渡时代,它有时也可以包括在广义的新石器时代之中”。

 

以三分法为基础,经过许多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对人类文化史的发展分期被分为六大阶段,即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这种分期学术界至今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首先必须要看到所谓中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只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短暂的过渡时期,可能不宜作为独立的文化发展阶段。其次,“六分法”是就世界人类文化的总体发展的过程而言的,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具体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例子如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就没有经过青铜器时代,而是从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直接进人铁器时代的弥生文化的。

二、中国史前考古学分期

分期工作是考古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在进行史前考古分期研究时,有些认识必须廓清,即作为文化分期的考古分期,究竟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英国学者格林·丹尼尔指出,“史前考古学家的主要任务可以认为就是区分不同的时间阶段。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分期

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 200 万年——100 万年,相当于更新世早期。以巫山直立人、蓝天直立人、元谋直立人为代表的人类保留有较多的猿的性状,属早期直立人。这一时期直立人能用直接打击法制造简单、粗糙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经济,尚未发现可靠的用火证据。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 100 万年——20 万年,相当于更新世中期的大部分时间。以北京猿人为带便的人类,脑容量有所增加,但仍旧保留这较多的原始性,属于晚期直立人。石器制作仍旧比较粗糙,但类型有所增加,已经有了可靠用火的证据,营群居生活,实行血缘群婚,处于前氏族公社阶段。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 20 万年——5 万年,相当于更新世中期之末到更新世晚期的前段时间。以大荔人、丁村人为带便的人类体质上介于直立人于现代人之间,属于早期智人。石器制作方法仍旧采用直接打击法,但更为熟练,表现为石器加工更为规范化和多样化。采集和狩猎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可能有了人工捕鱼和人工取火。前氏族公社向氏族公社过渡。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5 万年——1.2 万年,相当于更新世晚期的后段时间。以山顶洞人、柳江人等位代表的人类,已经基本完成了体质上的进化达到现代人的水平,属于晚期智人。在石器制作方面,除采用直接打击法制作石器以外,还发明了新的剥片和加工技术——间接打击法。出现了用于装备复合工具的细石器。在骨器和装饰品制作方面开始使用刮、磨、钻孔等技术。采集和狩猎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捕鱼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阶段。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新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 1.2 万年——9000 年。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但大部分的石器仍为打制石器或细石器。开始制作陶器,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等均发现有稻的遗存。原始农业处于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 9000 年——7000 年。磨制石器广泛使用,但多为局部磨光者。陶器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多为红陶,陶色不纯正,陶质粗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定居聚落和氏族公共墓地。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粟作农业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稻作农业两大体系,原始农业处于确立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 7000 年——5000 年。磨制石器已由局部磨光向通体磨光过渡。陶器仍以红陶为主彩陶大量流行是这一时期制陶业的鲜明特色。陶器制作较前期有了较大的进步,出现了慢轮修整技术。聚落形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规模较大的中心聚落。黄河流域普遍发现粟作农业遗存,长江流域普遍发现稻作农业遗存。史前农业处于发展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5000 年——4000 年。石器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多为通体磨光者,还出现了较多的玉器,黄河流域的龙山诸文化中还出现了较多的铜器。陶器制作中轮制技术已经较为普遍。陶器以灰陶为主,烧制火候较高,陶质较硬。聚落进一步分化,防卫设施进一步加强,出现了原始城堡。粟作农业进一步发展,稻作农业开始向北方传播,原始农业处于兴盛期。

微信公众号:古诗堂考古历史文博考研网
微博二维码
购买考古文博资料:微店小程序
购买文博考古资料:微店二维码
购买文博考古资料闲鱼二维码


第1期考古学时间年代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