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春分】情与理交织的糊涂账

哈喽,这里是桦龙不是木华龙,我是桦龙,明日方舟2.14号上线的新活动看完剧情后我真的是感慨万千,看到了很多讨论也和很多人进行了很多讨论,也有很多的想法想和大家分享,就当

这回活动的我的评价是压抑无力但不失浪漫与希望的戏剧,剧情讲情感细腻而情节出彩的故事,是一个围绕着情与理展开的糊涂账。【注:这里的浪漫特指虽然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但又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

这次故事发生在:
经历了两年的大旱的谋善村今年变成了持续降雨,本就储存不多的种子也都发霉了,申请的补助又拖欠两年而没有发放,谋善村已是一个生存变得困难的村庄的村庄。整个村庄都陷入了公义和生存的选择之中。
村长为了让村子依然能有收入,为了村庄的存续,炸了自己村承包的驰道附近的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被破坏后的连续降雨引发泥石流意外埋没了一个外乡人,而村长村民想要用这个无名的外乡人的遗体去顶替失踪的方小石骗取赔偿金来缓解当下的困境。
方小石的父亲却因为方小石炸移山庙的行为欠下了难以还清的人情债,可自己是个“外人”,又半只脚迈进棺材,为了去找方小石,一直坚信小石还活着的父亲却不得不“说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方小石在仇白的看守下,这在最不合适的时间回到了家乡。。。
这个村子叠了如此之多的debuff,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但是又是冥冥中的必然。因为即使方小石不回来,村民们依然是会骗赔偿;即使方小石的父亲不同意配合,村民也会胁迫他配合;即使村长不去炸驰道的防护措施,村民也可能会做出其它破坏以拖延工期即使没有人死于泥石流,他们的行为也会被发现;即使方小石同意了放弃自己的名字,村民也可能误伤其它无辜的路人(如桑椹,铎铃)。。。原本不论如何一切都在疯狂中变得无可挽回的糟糕。
但编剧并不是想讲述一个根本回天无力的灰色结局。在一开始就讲述了谋善村移山庙的奇妙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愚公移山,但yj做了微妙的调整,这个调整让浪漫就此开始,yj将山被移走解释为一个巨兽一般的存在被移山人所叨扰烦了而离开,既继承了原本持之以恒的移山精神,更是赋予了这个故事敢于挑战,哪怕是能力超乎想象的巨物也不屈服的浪漫色彩。


(图片为更好的展现挖山人的精神调整了原文顺序)
不晓得大家看了我对移山人代表的精神的看法后有没有觉得,小石才是那个真正传承了移山人精神的人?方小石在人情世故,事理公义中坚定的选择了公义维护自己的尊严,哪怕村民们逼迫他,他也是宁愿跳崖也不想放弃自己的名字放弃自己的尊严。在一个生存都发愁的情况下尊严是否看起来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是不是就是可以舍弃以求得生存?但是小石觉得尊严是他作为一个人活着的关键,他的坚持看似“幼稚”“倔”“油盐不进”,实则是在直面生活的挑战而不委曲求全。也正是纯粹的移山精神。一个村子的外姓人,一个被村子不接受的人,居然获得了这个村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奇妙不是吗?
而谋善村的村民在我看来也并非抛弃了移山人的精神(或者说认真生活的态度)。即使他们打算通过骗补偿款解决村子的生存问题,但是他们也是积极耕种依然追赶农时。
在这个故事由不可避免的走向绝望时,还好有仇白出手。仇白在这个故事中是破局者和救火队员,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在方小石的父亲被众人强迫着宣告自己儿子的“死”时,是她一刀劈开墓碑护住了方小石的父亲让他保住了他对孩子全部的爱。在方小石跳崖时一跃而下用风拖住了他的背,让小石的尊严可以继续飞翔。在村民一步步迈向错误的道路时,她横刀制止,让更多的恶没有以恶行的形式出现,只是化作恶念存于心底或随风消散。最后带着小石离开,扯断了这糊涂账,实在是靠谱体贴的大姐姐。

云游僧嵯峨则是用温柔深刻的方式去劝解、阻止恶行的产生,她在发现村长的恶,也是用纯朴天真的言语去提点,指出来村长不是后悔做错了事,而是后悔做错了事被人发现,让村长正视心中的恶念和做出的恶行,正如嵯峨所说“正因为约束不容易,所以更应该晓得放任约束之物时,会有怎样可怖的景象”。让村长内心的的恶念再次得到了道德的约束,让疯狂从根源消失。



整个故事中许多事都是以方小石为起因,但这并不是说这是方小石的错,而是他确实在这个事情发生的原因上有所推动,对错在这个故事中已经不足以去形容每个人对结果的影响,同时站在村民和旁观者的立场都无法对每个人物的行为做出其行为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判断,每个人都在某一方面促使了事情向着越来越疯狂的发展,有太多的因太多的事参与,把整个故事搅成一个糊涂账。
在一个短篇故事集中yj用很短的时间,较少的文字讲述一个无可奈何糊涂账,每个角色的动机都值得同情结果确实把彼此逼向疯狂。但是好在编剧加入了仇白,嵯峨等人抑制住了疯狂的局面,保留了希望让小石得以死里逃生,让村子回归安宁,让恶意不再转化为恶行。也算是编剧的仁慈。

最后就是我想谈谈对一些问题的我的看发:
一、方小石是不是熊孩子?他接受放弃名字不是更好?
我觉得方小石虽然会用幼稚的花招把肥料当饲料去报复“欺负”他的村民们,拿土炸药去炸庙,但他并非不明事理的胡闹,而是对遭受不公的不甘与反抗。
设身处地的想全村就方小石一家姓方,而在谋善村这样的村子里宗族观念自然较重,而方小石他们家以前就不被允许参加宗族大会,而方小石的爸爸为了让他们家更好的融入也是凡事能不计较就不计较,这种情况下谁又能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呢?再加上父亲买的地是荒地开垦好了却成了村里人的风水宝地了,这谁又能不多想呢?可能有人会觉得一个庙能有多大能影响多少收成,那既然没什么影响为什么不放别人地里呢?
方小石很难不觉得这是村里人瞧着他们是外姓不熟悉 把庙的占地推到他们家。也因此他才会做了各种幼稚的报复。
况且事实上其实谋善村也确实不太接纳他。
而名字对于他是如此的重要,他想活的像个人而非驼兽,他对仇白说:“总有一天他会让方小石的名字传遍江湖” ,可见名字就是他的尊严,这名字就是他自己,改了名字就是对不义不公的屈服,是放弃了尊严的驼兽。
有人会觉得先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但咱们老话说的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气节,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为了活可以抛弃一切道德伦理,同意了村民为了活命为了金钱而去这么做(比如这次村民客观上杀害了导演和小石)那么下一次呢?再没钱了,天公又是不做美呢?继续炸?继续骗赔偿?一但迈出了恶的第一步,那又如何停下?道德公义又如何依存?
小石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依然不想放弃自己的尊严,事实上是一件很让人倾佩的事。

二、该怎样去看待炎国和炎国剧情?把他们当成旧社会?默许牺牲少数?
有一说一,这个问题我也并没有想明白究竟如何看待,拿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去看待是否合适?
不过我的看法是炎国虽然是有皇帝,但是纵观这么多期炎国故事其表达的观念以及内涵的价值观并未体现出旧社会的感觉,因此我认为可以姑且不算。
这个问题我问了许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兴许短时间内也没有标准答案,不知道大家是怎么个想法?

呼,还是头一次专栏写这种文章,写的有不好的地方还是需要指出来,本质上是一些读后感和剧评,希望大家能多少找到点和自己不一样的看法或者是找到共鸣。
这回的剧情可能立意并不是多么高尚,但是情节设计真的很亮眼,讲的也是一个很乡土化的故事,而且乡土不止是在用词,更是在矛盾的设定上就充满了乡土气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次的剧情是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