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广东戏导统考的写作应该怎么写?3

2023-03-27 16:35 作者:无三千岁  | 我要投稿

以前高中的时候去考过北京电影学院,还记得三试的时候跟五六个老师坐在一起聊天的情景,三试到底是在考什么呢?其实最关键是考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看大家的知识面是不是广,对一些有关生活、艺术、电影、历史有关的问题,有没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这些问题并不是特别艰难的问题,都是一些最喜欢的导演啦,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之类的,但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大家都习惯了背诵标准答案,所以这些问题下面,学校其实很难看到他们想要的更加个人化的,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其实是顶尖院校最希望发掘到的许多特质之一。

广东2019设立编导统考以来,考试分三项,文常、影评、故事。而我对文常的考察是非常不理解的,因为这些纯粹是知识性的,考察背诵的问题。但后来看到每一届学生的影评故事分数都相差无几之后,我才明白,文常就是拿来给统考学生区分分数段的 ,因为另外两项并不能拉开分数。

2024年的统考编导用文化课直接录取,以后我再也不用逼着学生背诵文常词条,真实谢天谢地了。

不过说到戏导的写作,我们之前说了人物塑造,也说了要设定故事方向,让故事有始有终。也说了故事要分为三段式,一从开始到发展,二进入小高潮引发反转导向最终高潮,三各条故事线索汇集引发最终高潮,并导向故事结局。

我们这次再进一步聊一下这个三段式的故事创作的要点是什么。因为对很多同学来说看了这些也会似懂非懂,每一句都看得懂,但闭上眼想想,又什么都不懂。

我们以一个电影的故事为例 ,大家就容易理解这个三段式了。

电影《证人》也叫《目击者》

美国1985年彼得·威尔执导的电影


百度百科上对于剧情的基本介绍分为4段:

美国阿米什妇女凯莉因丧夫而带着八岁的儿子山姆出远门,在车站的洗手间内,山姆偶然目睹了一场谋杀。

警长布克赶到现场,他希望山姆能作为证人指证凶手,不料山姆指认凶手竟然是一名警探。

布克将情况告诉了上司,可接着布克就受到袭击负伤。原来上司与凶手是一伙的,他们想杀了布克灭口。

布克将凯莉母子送回阿米什部落并陷入昏迷。在凯莉的精心照料下,布克恢复的很快,与阿米什部落日益融洽,与凯莉也萌生了爱意。

不久后警长发现了布克,赶来要将他杀死,布克干掉了一个手下,这时上司抓住凯莉作人质,这时阿米什村民赶到,上司最终放下了枪。这时布克即将离去,因为他毕竟不是阿米什人。

在以上这段剧情的介绍当中,剧情的反转就在这一段:

布克将情况告诉了上司,可接着布克就受到袭击负伤。原来上司与凶手是一伙的,他们想杀了布克灭口。

布克知道了真相知道事关重大,所以找了他信赖的领导沟通,看应该怎么办,但没想到上司转身就派坏人找布克,想要杀人灭口,布克也身负重伤。


我以往都是强调“反转”就是人物关系的重新设置,同时也是故事线索发展方向的重新调整。

后世很多同类型电影也借用了这样的剧情反转模式。

比如《洛城机密》中的大反派也是洛杉矶警长,在主角的调查过程中才逐渐发现。

掌握好剧情的反转,是创作好故事的重要技巧。

另外,这个电影还有一个更有深度的一点。

本片一开始展现的是阿米什人的生后,他们的生活远离城市和现代科技,拒绝用电话等等,但是他们却生活在彼此信任中间。于此形成反差的是,繁华的城市中,人与人彼此之间却无法信任,尤其是布克的领导竟然是黑警。后来布克受伤以后,在阿米什人的村子里养伤,导演专门安排了一段阿米什人一起盖房子的段落,导演用这一段表现阿米什人的团结互信,展现了导演心目中的乌托邦。

因此片中的反转不只服务于剧情的转折,还体现着导演的价值观,反对城市的疏离喧闹与虚伪,认同阿米什人或是我们人类过去的小村落式的互助互信的生活状态。

好了这次先写到这里吧,希望大家可以多抽时间看看这个电影。希望对大家构思故事有帮助。


广东戏导统考的写作应该怎么写?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