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台大公开课笔记--红楼梦--探春
一、才志兼美的理性主义者
Ⅰ引言
a.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
b.涂瀛《红楼梦问答》
⊙《红楼梦》只可言情,不可言法。若言法,则《红楼梦》可不作矣。
c.冥飞等《古今小说评林》
⊙探春心灵手敏,作者写来恰是一极有作为之人,然全书女子皆不及也。
d.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探春辩》
⊙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红楼》一书分情事、合家国而作。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以事言,此书探春最要。以一家言,此书专为黛玉;以家喻国言,此书首在探春。何也?……此作书者于贾氏大厦将倾之时,而特书一旁观叹息之庶孽,以见其徒唤奈何也。吾故曰: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
·第13回: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宝玉
Ⅱ才自精明志自高
a.志→志向、理想、意志
b.自觉性的进取意志
⊙明确的认知&强烈的感情&持续的目的性行为
Ⅲ举例说明自觉性的进取意志(唐传奇小说)
a.元稹《莺莺传》
⊙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崔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
⊙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以礼)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zé)。
b.蒋防《霍小玉传》
⊙玉乃低鬟微笑,细语曰:见面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貌!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暎,才貌相兼。
⊙中宵之夜,玉忽流涕观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生闻之,不胜感叹。乃引臂替枕,徐谓玉曰: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发此言?请以素缣,著之盟约。……如此二岁,日夜相从。
⊙其后年春,生以书判拔萃登科,授郑县主簿。至四月,将之官,便拜庆于东洛。长安亲戚,多就筵饯。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玉谓生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gòu),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复能听否?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说所言,必当敬奉。玉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二、人格特质象征
Ⅰ象征1:风筝
a.寓意:婚姻;超拔的高度、清新的秋天的微风
b.第5回
⊙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c.第70回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Ⅱ象征2:秋爽斋「屋舍与房间摆置」(第40回)
a.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b.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烟雨图→出世的情操
⊙佛手→望文生义曰佛的慈悲、生命的救赎;巧姐儿和板儿的联姻小物
⊙大观→第18回: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人与世界如何达到一种平衡→智慧-淡泊-超脱-看清自己及世界-做合适的选择
c.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临摹时专注的意志(自觉的选择)
d.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e.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白玉→温润、折中、缓冲、软化磬的刚硬和严峻
⊙磬→法器、乐器(不论是报时或是度曲,其共通性→客观公正的权威);代表律令、法度、法统、规范、分寸,不能违乱的一种行为准则
⊙小锤→不会被权力腐化,不会滥用权威,能够谨守分寸,使权威的施展在公正客观的情况之下,以至于失于王熙凤的逸才逾蹈
Ⅲ象征3:生日(三月三日)
a.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
⊙祓禊(fúxì)→祈福禳灾
⊙兰亭集序,曲水流觞
⊙具有净化作用的节日;一种文人的雅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集结诗社)
Ⅳ象征4:芭蕉梧桐
a.芭蕉题诗
⊙清·蒋坦《秋灯琐忆》(妻:关秋芙)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萧萧,晚也萧萧。是君心虚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唐·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题诗芭蕉滑,对酒棕花香。
⊙唐·韦应物《闲居寄诸弟》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唐·窦巩《寻道者所隐不遇》/于鹄《访隐者不遇》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唐·李益《逢归信偶寄》
·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
⊙唐·皎然《赠融上人》
·常爱西林寺,池中月出时。芭蕉一片叶,书取寄吾师。
⊙唐·齐己《秋兴寄胤公》
·试裂芭蕉片,题诗问竺卿。
⊙唐·司空图《狂题十八首》之十
·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
⊙唐·司空图《狂题十八首》之十二
·来时虽恨失青氊(zhān,同毡),自见芭蕉几十篇。
⊙唐·唐彦谦《闻应德茂先离棠溪》
·落日芦花雨,行人谷树村。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
b.雨打芭蕉
⊙唐·白居易《夜雨》
·早蛩(qióng)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唐·徐凝《宿冽上人房》
·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
⊙唐·汪遵《詠酒二首》之二
·万事销沈向一杯,竹门哑轧为风开。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
⊙唐·皮日休《鸳鸯二首》之二
·烟浓共拂芭蕉雨,浪细双游菡萏(hàndàn)风。
⊙唐·郑谷《蜀中寓止夏日自贻》
·展转欹(yī,同猗)孤枕,风帏(wéi)信寂寥。涨江垂螮蝀(dìdōng),骤雨闹芭蕉。
⊙唐·顾夐(xuàn/xiòng)《杨柳枝》
·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唐·路德延《芭蕉》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c.第37回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jù)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tōng guān)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zhào/zhuō)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袭人回至房中,拿碟子盛东西与史湘云送去,却见槅子上碟槽空着。因回头见晴雯、秋纹、麝月等都在一处做针黹(zhǐ),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众人见问,都你看我我看你,都想不起来。半日,晴雯笑道: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袭人道: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晴雯道:我何尝不也这样说。他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
三、出走意识——性别的突破
Ⅰ你/我要是个男人
a.第57回
⊙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报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
b.第73回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c.第55回
⊙我(探春)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Ⅱ其他
a.维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方面阐述了男权世界对女性才能的压抑和毁灭,更进一步生动而切中要害地呈现家庭之外的公共空间对女性高度的隔绝性、排除性,甚至危险性。
b.鲁迅评《玩偶之家》
⊙在现实处境上,娜拉出走之后的结果从事理上推想娜拉只有两个下场或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c.妇女的解放/平等,事实上不能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或者整个社会制度、观念等各种结构的调整而单独存在。
d.《女性主义不需要幻想》
⊙妇女问题必须放在社会现实中来考虑,也就是说女性必须先得到保护才能最终和男人平等,必须要摒除抽象化的自由独立的目标以及和以男人自我为本的这两种幻想。
Ⅲ闺阁话语的突围——「戒」字规范
a.第38回
⊙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新奇固新奇,只怕作不出来。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故说了一番。宝玉道: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又指着宝玉笑道:才宣过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你可要留神。
➡补充
⊙章学诚《文史通义·妇学》
·唐宋以还,妇才之可见者,不过春闺秋怨,花草荣凋,短什小篇,传其高秀。
⊙梁孟昭《寄弟》
·我辈闺阁诗,较风人墨客为难。诗人肆意山水,阅历既多,指斥事情,诵言无忌,故其发之声歌,多奇杰浩博之气。至闺阁则不然。足不逾闹闹,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得体。辞章放达,则伤大雅, 即讽咏性情,亦不得忍意直言。必以绵缓蕴藉出之,然此又易流于弱。诗家以李、杜为极,李之轻脱奔放,杜之奇郁悲壮,是岂闺阁所宜耶?
⊙骆绮兰《听秋馆闺中同人集·序》
·女子之诗,其工也,难于男子。闺秀之名,其传也,亦难于才士。何也?身在深闺,见闻绝少,既无朋友讲习,以沦其性灵;又无山川登览,以发其才藻。非有贤父兄为其溯源流、发正伪不能卒其业也。迄于归后,操井臼,事舅姑,米盐琐碎,又往往无暇为之。才士取青紫,登科第,角逐词场,交游日广;又有当代名公巨卿从而揄扬之,其名益赫然照人耳目。 至闺秀幸而配风雅之士,相为唱和,自必爱惜而流传之,不致泯灭。 或所遇非人,且不解咿呜为何事,将以诗稿覆醯雍瓦矣。闺秀之传,难乎不难?
⊙姜祺《红楼梦诗·贾探春》
·一帆风雨海天来,爽气秋高远俗埃。脂粉本饶男子气,锡名排玉合玫瑰。
注:贾氏孙男俱从玉旁,玫瑰之名,恰有深意,不独色香刺也,此独具着眼处。
四、血缘与宗法的辩证关系
Ⅰ见第27、55回
五、血缘的迷思Ⅰ——母性天赋
Ⅰ母女关系并不是单纯地由一位母亲和一个女儿所组成的人际关系,而是由社会性、历史性和家庭因素共同累积而成的。
Ⅱ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Ⅲ母性不是天性的依据
a.《母性》
⊙其实,女性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种本能,不是生了孩子就自动会全心地爱护他,其他哺乳动物也不是凭本能就爱护照顾后代的。也许,哺乳动物的母爱都是逐步产生的,而且是接受外界讯息的刺激,爱护子女的这种行为是必须发掘、强化、维持才会有的。
Ⅳ探春&赵姨娘
a.第55回
⊙回目: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李纨也站起来劝。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李纨在旁只管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b.第58回
⊙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
c.第100回
⊙却说赵姨娘听见探春这事,反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他的丫头还不济。况且上水护着别人。他挡在头里,连环儿也不得出头。 如今老爷接了去,我倒干净。想要他孝敬我,不能够了。只愿意他象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
Ⅴ贾母、王夫人与迎、探、惜春
a.第2回
⊙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b第80回
⊙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
c.第3回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d.第55回
⊙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
⊙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Ⅵ弗洛姆《爱的艺术》
a.母亲的爱是对儿童的生命和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此肯定包含两个层次:其一,对儿童生命的保值与生长所绝对需要的照顾和责任;其二,让儿童心中被灌输一种被生命的爱而不只是活下去的愿望。
b.肯定与照顾、生命的甜美与幸福
六、血缘的迷思Ⅱ——利益结合的母子集团
Ⅰ李顿
a.妾在家庭中是以夫为家长、以妻为女主,她不是家长这个家庭中的一员的亲属,她与家长的亲属根本不发生关系、没有亲属的称谓、也没有亲属的服制,妾的亲属与家长的亲属之间更不发生姻亲关系。
Ⅱ溥杰
a.我的祖母固然是我们的亲生祖母,但她的娘家人仍然是王府的奴才,我们当主人的是不能和奴才分庭抗礼的。
Ⅲ第55回
a.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Ⅳ《论语·阳货》
a.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Ⅴ赵姨娘
a.第25回
⊙那赵姨娘素日虽然常怀嫉妒之心,不忿凤姐宝玉两个。
⊙赵姨娘听这话口气松动了,便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糊涂起来了。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那时你要什么不得?
b.第60回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
⊙这里探春气的和尤氏李纨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
c.第67回
⊙一面想,一面把那些东西翻来覆去的摆弄瞧看一回。忽然想到宝钗系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呢。自己便蝎蝎螫螫的拿着东西,走至王夫人房中,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刚给环哥儿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服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他。我也不敢自专就收起来,特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
d.第71回
⊙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好作首尾。
➡《金瓶梅》
⊙第11回
·潘金莲在家恃宠生娇,颠寒作热,镇日夜不得个宁静,性极多疑,专一听篱察壁。
e.第25回
⊙凤姐三步两步的上炕去替宝玉收拾着,一面笑道:老三还是这么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高台盘。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一句话提醒了王夫人,那王夫人不骂贾环,便叫过赵姨娘来骂道: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
f.第20回
⊙如今宝钗恐怕宝玉教训他,倒没意思,便连忙替贾环掩饰。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顽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寻乐顽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顽了不成?倒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贾环听了,只得回来。
⊙赵姨娘见他这般,因问: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一问不答,再问时,贾环便说:同宝姐姐顽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我来了。赵姨娘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正说着,可巧凤姐在窗外过,都听在耳内,便隔窗说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Ⅵ其他
a.第74回
⊙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xù)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b.第43回
⊙只薛姨妈和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只坐在房门前两张椅子上,宝钗姊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前,地下满满的站了一地。贾母忙命拿几个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高年有体面的妈妈坐了。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尤氏凤姐儿等只管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妈妈告个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c.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d.第78回
⊙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 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
七、血缘的迷思Ⅱ——生之恩&养育之恩
Ⅰ探春与赵姨娘的首次冲突
a.第27回
⊙宝玉笑道:你提起鞋来,我想起个故事:那一回我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作的。我那里敢提‘三妹妹’三个字,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生日,是舅母给的。老爷听了是舅母给的,才不好说什么,半日还说:‘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作这样的东西。’我回来告诉了袭人,袭人说这还罢了,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作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象了!还有笑话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顽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怎么难,我也不理论。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
Ⅱ尊敬&尊重
Ⅲ物势篇·王充
a.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jǐ)虱之于人也,固气而生,种类相产。万物生天地之间,皆一实也。
八、剔骨还肉——宗法的解除魔咒
Ⅰ我不必是我的母亲。/I don't have to be my mother.
Ⅱ《慎子·威德》
a.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
⊙公务——家;私(情)——房
Ⅲ第27回&55回
九、自我身份认同
Ⅰ身份认同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Ⅱ主体心理学认为人类并不是客观世界被动的反映,以至于沦为环境的产物,人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影响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主体能动性。主体能动性、教育和环境一同构成主体心理发展的三维结构模式。
Ⅲ人VS民
a.两者之间的区别基本上是文化意义上的而不是阶级意义上的,政治特权和责任只是进入某种文化类型的条件,尽管经济、社会的地位无疑和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有关,但是出身并不是差异的决定因素,与其说一个人没有资格参与政治是因为出于人的这个阶级以外的阶级,毋宁说因为这个人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化才是使得他不同凡响的原因,成为人要靠人的努力而不是天生的,成为人是取得的而不是给予的。
Ⅳ泰勒
a.任何有意识的行为必然源于一种诠释的基准,否则一个人会流于恣意妄为或无所适从,诠释的基准最终(归根究底)是植根于行为主体的认同,所谓认同是一种自反己身究何所属的问题,认同是行为主体进行判断时无可逃避的框架。所谓身份认同,也就是行为主体自反己身究何所属的问题,事实上绝非是阶级、伦理、角色、职业等外在归属的问题,认同不是自己是谁(描述)而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叙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叙事是关于一个人如何陈述自己道德领域的问题,借此就能传达出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认同是一种就个人而言一种对于善的认知,自我认识是让生命有意义地追求善,并与善共构的问题。
Ⅴ埃里克森
a.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某种心理危机或精神危机之后所获得的一种关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健全人格。一个人对于某种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归依。这种认同是深藏于个人潜意识之中,而且具有统一性和持续性。
Ⅵ自我觉醒、自我形象、自我投射、自我尊重等心理学的内涵
十、女性管理学——立公弃私、恩威并济
Ⅰ第55回
a.凤姐因问为何去了这一日,平儿便笑着将方才的原故细细说与他听了。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b.回目: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c.平儿与众媳妇等都忙告诉他原故,又说: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何苦你们先来碰在这钉子上。你这一去说了,他们若拿你们也作一二件榜样,又碍着老太太、太太;若不拿着你们作一二件,人家又说偏一个向一个,仗着老太太、太太威势的就怕,也不敢动,只拿着软的作鼻子头。你听听罢,二奶奶的事,他还要驳两件,才压的众人口声呢。
Ⅱ西园主人
a.分情事、合家国而作。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以事言,此书探春最要。以一家言,此书专为黛玉;以家喻国言,此书首在探春。
Ⅲ第5回
a.探春人物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
Ⅳ第56回
a.回目: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b.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Ⅴ第62回
a.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
Ⅵ第74回
a.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
b.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十一、仆从眼中无英雄
Ⅰ黑格尔/G.W.F.Hegel
a. No man is a hero to his valet. This is not because the hero is no hero,but because the valet is a valet.
b.仆从有两种:其一,就地位和职责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仆从,其职责(平时做的事情)给英雄脱去长靴、伺候英雄就寝、知道英雄爱喝香槟酒等;其二,按照他们的实际地位来说,可以称得上大人物(爬到国会议员、地方省长、国防部长甚至总理或总统的地位),他们是有雄心的人,上帝却没有同时赋予他们的灵魂以大志,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们痛苦不堪,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爬的比他还高且受万人景仰,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达到了权力的巅峰却好像仍然不满足,因此他们满怀嫉妒。因为羡慕而嫉妒,因为无法理解而嫉妒,嫉妒心(这种东西)看见伟大和卓越就感到不快,所以努力诽谤那伟大和卓越,要寻出它们的缺点。这类满怀嫉妒的仆从不明白伟大的人物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人物正是因为他们主持和完成了某种伟大的东西,不仅仅是以单纯的幻想、一种单纯的意象,而是对症下药,适应了时代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仆从,只要他是仆从,他就永远无法理解伟人、理解英雄。
Ⅱ福尔
a.一个过于接近伟大人物的人只能理解伟大人物与他本人的相似之处,一个过分接近伟大人物的人只能理解比较没有价值、普通的成分,他迫切希望从伟大人物身上找到那些能把他降低到他自己水准的东西,即使他在伟大人物吸引之下接近这个伟大人物时,他还是有所戒备,他所注意到的是伟大人物丑恶的一面,以便从中可以看到自己最恶劣的本质。
Ⅲ第55回
a.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青年的姑娘,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
Ⅳ第74回
a.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
Ⅴ第71回
a.鸳鸯道: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作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如今咱们家里更好,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这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里怨言还罢了,算是偏心。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
Ⅵ刁奴和主子之间的斗争
a.第9回
⊙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
b.第68回
⊙小人不遂心诽谤主子亦是常理。
c.第71回
⊙凡贾政这边有些体面的人,那边各各皆虎视耽耽。这费婆子常倚老卖老,仗着邢夫人,常吃些酒,嘴里胡骂乱怨的出气。……邢夫人自为要鸳鸯之后讨了没意思,后来见贾母越发冷淡了他,凤姐的体面反胜自己,且前日南安太妃来了,要见他姊妹,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如无,自己心内早已怨忿不乐,只是使不出来。又值这一干小人在侧,他们心内嫉妒挟怨之事不敢施展,便背地里造言生事,调拨主人。先不过是告那边的奴才,后来渐次告到凤姐“只哄着老太太喜欢了他好就中作威作福,辖治着琏二爷,调唆二太太,把这边的正经太太倒不放在心上。”后来又告到王夫人,说:老太太不喜欢太太,都是二太太和琏二奶奶调唆的。
d.第74回
⊙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调唆着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词,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
Ⅶ《红楼梦》王府本第74回回末总评
a.诸院皆宴息,独探春秉烛以待,大有提防,的是干才。
Ⅷ野鹤《读红楼梦答记》
a.凤姐抄检大观园,探春秉烛开门而待,此六字妙极,大有武乡侯行师气象。
b.探春的是可儿,王善保家的一掌如雷贯耳。
十二、王道的展现
Ⅰ大观
a.元妃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b.《易经》中的大观
⊙人间的王道、天地间的神道
c.《周易》
⊙观,六十四卦中第廿卦。
d.《周易·彖(tuàn)传·观》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xùn),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yóng)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e.孔颖达疏《周易·彖传·观》
⊙观者,王者道德之美而可观也,故谓之观。……圣人法则天之神道,本身自行善,垂化於人,不假言语教戒,不须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观化服从,故云“天下服矣”。
f.含大观的建筑和摆设
⊙大观园、大观楼、大官窑
Ⅱ第18回
a.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
Ⅲ第40回
a.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
b.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就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舡去。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Ⅳ佚名《南窑笔记》
a.出杭州凤凰山下,宋大观年间命阉官专督,故名内修斯。……为宋明十大官窑。
Ⅴ蓝浦原著,郑廷桂增补《景德镇陶録》
a.大观,北宋年号。
Ⅵ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
a.探春聪明不及黛玉,温文不及宝钗,豪爽不及湘云,独能化三美之长,而自成其美。建社吟诗,何其风雅!钓鱼占相,何其雍容!赏花知妖,何其颖悟!停棋判事,何其精明!宝玉温柔如女子态,探春英断有丈夫风。生女莫生男,殆探春之谓欤(yú)?
Ⅶ第22回脂批
a.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Ⅷ第17回
a.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Ⅸ第19回脂批
a.余今窥其用意之旨,则是作者借此正为贬玉原非大观者也。
b.「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