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运随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能源车?

2023-02-01 12:29 作者:就是那个工  | 我要投稿

前天从千岛湖开回了花桥,彻底结束了春运长途的自驾历程。

1月18日从花桥开到淮南,全程600多公里;

1月27日从淮南开到千岛湖,全程500多公里;

1月29日从千岛湖开回上海,全程400多公里。

整个假期开电动车长途加起来有1600多公里。


加上在家和景区的各种用车,整个假期的里程得有两千多公里。

出发时候的里程表是71463公里。


前天在服务区时候的里程表已经是73489公里了。


2020年11月入坑小鹏P7,2年多开了7万多公里,这次春节又干了2000多公里。

纯从里程数据看似乎纯电动车已经完全能hold住各种使用场景了,那么现在是不是完全就可以买纯电动车,而不用考虑那些混动、燃油了呢?

结合这次春节期间的见闻和自己的一些用车体验,聊聊新能源车的使用顾虑,给有意购买的车友一些小小的参考。

 

到底多少续航才够用?

最后一天从千岛湖回上海,路程是400公里多一点。

本想着充满看能不能一次性就干到,但酒店门口的国网速度实在太慢了,才30kw。

于是只充到90%,显示wltp518公里,想着差不多到了上海周边再充一次吧。

于是一路没开空调,开到中途的时候续航打折大概是8.26折。



看起来很乐观是不是?这么算90%的电也能开个400出头呢,极限也许是能开到的。

但我肯定不敢这么做,因为还要留寻找充电桩的续航,并且电量越低剩余续航的估算就不能说很准了。

我经历过一次续航小于30公里的时候表显直接就不显示了,焦虑感陡增。

最终随着电量的降低,实际上从150公里续航以下开始,掉电的速度就更快了,按照估算最终我连上海周边都撑不到。

电动车的续航,需要掐头去尾地看,掐头是因为电池充到90%以上的时候,为了保护电池,充电功率会限制得比较厉害,越到后面越慢。

也许你充到80%只用了30分钟,但从80%到充满就可能需要20分钟,不划算。

所以我一般就充到90%,出发前时间充足的话会充到95%。很少充满过。



去尾,就是你要留足寻找充电桩的续航,不能开干了再去充电。

这个一方面是充电设施比较紧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电量过低造成的其他风险。

比如电量过低导致限制功率,你可能只能在高速上开到60公里每小时,实际上是不安全的。

掐头去尾这么一算,那么我一般的长途节奏就是充到90%或者95%开始跑,跑个300km左右充电,要留足50到100公里的续航以防万一。

这就是一款标称nedc续航670公里的纯电动车的长途节奏。

也就是300公里以上的长途,就必须规划一次中途的补电。

当然,仅以小鹏P7后驱670版本来举例对其他电车也许不是很公平,其他也有电池更大、能耗更低的电车,可以做到一次性开400、500以上。

无论多长的续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并用掐头去尾的方式,来选择。

我们当然可以期待1000公里续航的量产车的落地,但那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更大量的电池,但那也意味着更重的车身,会牺牲一些其他的东西。

所以多少续航的才够用?

对于我这种偶尔500公里回家的用户来说,能保证我掐头去尾,冬季长途高速300公里还能余50到100公里实际续航的电车,就够了(满电400多吧)。


对于完全不需要300公里以上长途的用户,就更不需要更长的续航,可以选择相对价格更低的电车(电池小更便宜)。

 

长途充电到底怎么办?

对于经常会有频繁500公里甚至800公里以上长途需求的车友来说,光考虑买800公里、1000公里大续航的纯电车,还是不足够的。还要考虑补能的便利。

刚才也提到过,看电车续航要掐头去尾的原因之一,是充电桩紧俏造成的。

如果每个服务区都能毫无顾虑地充上电,我当然也愿意开得更极限一些再去充电。

可现实是,这整个春节的长途自驾,我只有一次在服务区充上了电。


春运回淮南的路途中,我是续航455出发的,就想在湖州附近找个服务区充一下。

连续路过三个服务区,全部是满的。我是早上6点半出发,那时候还不到7点半。

这就是春运啊。



于是回家的路途我是下高速在溧阳吾悦广场小鹏超充站充的免费电,最后在快到家的时候因为上厕所下了服务区,居然发现有一个空位就顺便插上了。

充了20分钟就走,因为很多人排队,我不需要充电就能到家了,把电留给需要的人。


而在千岛湖回上海的最后一段路途中,我也是先后下了两个服务区,充电桩也都全满。

最终是下高速前往西塘充的电,顺便吃晚饭。


自我买了电车尝试跑长途开始,服务区的充电桩大部分都还是只有四个。

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赶不上纯电动车的增长速度了。

我个人经历的实际情况是,现在即使在非节假日,服务区充电也可能面临排队的窘境。

一方面是充电桩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充电速度还是比较慢,尤其在服务区的国网桩,四个都插着的情况下,一个桩的功率可能只有不到60kw。

桩少速度慢,是长途充电焦虑的主要来源。

我个人还是建议,如果真的要买纯电车,长途的时候一开始就规划下高速的充电路线。

退一步海阔天空。


没有家充到底行不行?

作为纯电动的拥趸,我自己是没有家充的,我也一直觉得没有家充也不影响纯电车的日常使用。

因为我家门口1公里以内就有两个充电站,而且便宜1块一度。



日常我就是充到90%,可以满足我日常300公里的使用,如果每天都要跑一趟市区来回的话,300公里可以让我用3天。

3天一次去充电站刷40分钟到50分钟手机或者看剧,对我来说很容易接受。

然而这次回家有些改变我的看法,春节事情比较多用车比较频繁,碰到第二天要用车又没电的话我当晚还得开出去充个电。

印象很深的就是开车去千岛湖的前一天,续航还剩100多。但前一天我要见很多朋友一直到晚上很晚,而且中午有酒局喝了酒,当晚根本没办法开出去充电。

第二天一早就要走,所以我必须起的很早,就要先去充电。真的很耽误时间,如果有家充的话,是能完美解决这个场景的。

所以没有家充大多数情况下是够用的,但是一旦遇到很紧凑的用车场景的时候,有家充和无家充的区别就大了。

一个是美美地睡一觉第二天拔枪就走,一个是定闹钟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先去找桩。

所以有家充一定是更舒服的体验,有条件装就装。没条件的就衡量下自己的用车场景,频繁用车的场景不多的话也可以接受。

 

混动解决一切牛鬼蛇神?

前面分享的,都是我个人在使用纯电动车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顾虑。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2020款超长续航小鹏P7的体验,不代表其他电车也这样。

续航更实在的车,中途可以少充电,焦虑自然就少一些。

如果这些让你看起来很麻烦很麻烦,就想什么都不想直接说走就走,那么一辆混动能解决以上所有问题。

日常短途可以用电,长途可以用油,续航更长,不怕冬天低温,也不用排队等充电桩。

每次在看到服务区那么多电车排队的时候,我都会想,我要是有个增程器就好了。

不过节假日跑得太远的话,中途也有加油的需求,我个人的见闻是在两个服务区都看到了巨长的排队加油车队。



所以即使混动可以让你潇洒走天下,但节假日也请做一定的规划。

另外混动在节假日就请不要抢那孤零零的4个充电枪了,我替纯电车主感谢各位大恩大德。

为什么混动还要中途充电呢?

 

内燃机还是电动机?

我们经常听到“电动车开久了就再也回不去燃油车”这句话,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电动车补能和续航远远不如燃油车,这句话说的肯定不是长途。

我个人不算是老油车用户,我第一次开得车是我爸的丰田老锐志,后面陆续开过我爸的帕杰罗、同学的凯迪拉克CT6、坦克300,还有这次春节体验了下发小的奔驰E300双门。



老锐志和帕杰罗是V6发动机,在家用车里面已经算丝滑了;奔驰E300对于噪音和发动机震动的抑制已经很好了。

但在一个小小的电机面前,都是浮云,并且那种差距是可以明显感知到的落差!

即使抛开发动机本身的顿挫和迟滞的动力响应,变速箱每次换挡的时候都会让我觉得“等得太久”。

而当电机这种平顺再叠加“念动即至”的响应的时候,那种难以替代的“可控”、“跟脚”的驾驶感,才是“回不去”的幕后黑手。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电机带来的感觉就像是在5ms的低延迟下打游戏,回到燃油车的感觉,就是从5ms延迟突然来到了300ms。

很多人觉得电机太简单了,谁都会做,内燃机技术含量高。但我个人觉得,既然能用越简单的方式达到最好的体验,又何必钻“技术含量”的牛角尖呢?

在发动机+变速箱vs电动机的方案里,我会毫无疑问地选择电机。

为什么会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混动,分为并联和串联,简单来说就是有发动机直驱方案和仅靠电机驱动的方案。

混动保留发动机直驱,是因为在高速场景中,相比于电机驱动的状态,发动机直驱的能量利用率更高,更能省油。

一直由电机驱动的混动方案,就是话题度很高的“增程式”,顾名思义,就是在电机+电池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烧油的内燃机作为“发电机”。

而保留发动机直驱的方案,因为需要切换电机和发动机,所以还需要一个离合结构(也许有其他名字,表达不专业,望见谅)。

发动机直驱的方案相比增程式,结构更为复杂,需要的技术“更高”一些。

目的是为了更“省油”。

但多了一环离合和发动机直驱的过程,这个更复杂的方案,就不会比“增程式”无脑电机驱动来得平顺。

于是,在“省油”和“平顺”之中,你会如何选择呢?

我个人倾向于“增程”,因为那一点油耗,难以替代电动机的驾驶感受。

 

纯电动是不是未来?

有人说混动只是中间方案,未来一定会被成熟的纯电池电动车替代。

个人觉得这种说法,为时尚早。

起码从我观察到和体验到的电动车补能的情况来看,不得不说大电池的混动是最符合“国情”的。

为了促进电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市区内的快充桩越来越多,但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我们真的需要市区里面的这么多快充吗?

一辆车在大部分时间是停在那不动的,实际上停车位旁边一个三向插头就能解决大部分的日常通勤了。

是的,我觊觎小区里的电瓶车充电插头很久了!


而对于市区用车来说,在小区内、公共停车场,一个三向插头足矣满足日常来回需求。

在商超,过快的充电速度其实并不符合大家的习惯。商超里,一般大家购物逛街看电影吃饭的时间,都有3到4个小时。现在的快充,导致车主只能上去吃个饭,然后就得下来拔枪挪车,然后再去看电影。

所以商超补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更多的车位配上5kw、7kw的慢充即可。

所以纯电是不是未来?起码从目前服务区紧俏而市区过剩的状况来看,纯电暂时不如混动更实用。

 

总结:选什么样的新能源车?

综上所述,个人的建议:

1、像我一样长途不多,家门口充电方便,愿意规划路线的车友,选纯电;

2、不符合前面的情况并且不想规划的,选混动;

3、增程式和发动机直驱式,个人推荐选增程。


春运随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能源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