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主机三支柱之一微软,在国内越来越稀薄的存在感!
当下主机市场主要由任天堂、索尼、微软三家组成,乃是游戏主机市场的三大支柱。三家任何一家出现问题,对于主机市场打击都是巨大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众多游戏厂商和玩家的注意力,但是与影响力不同的是,作为与任天堂、索尼同为游戏主机三支柱的微软在国内的存在感却有些稀薄,与其三支柱的地位不匹配。
近段时间内微软在主机市场比较有曝光度的就是新主机的发布以及以680亿左右美元收购动视暴雪,扩展起在游戏界的版图。但在此之后,虽然也有很多新的消息,也难以再有什么大的轰动。相比于其他两家——任天堂、索尼,一点点消息都可能在玩家和社交网络引起激烈争讨,微软游戏部门实在是和其三支柱的地位不匹配。除非是主机圈和比较关注微软游戏机的,不然国内很多人只能说出任天堂的游戏机叫NS和索尼的叫PS4、PS5,却难以说出微软游戏机叫什么。
微软游戏机在国内存在感会如此稀薄的原因主要还是微软游戏机的游戏战略以及进入中国市场时间太晚的关系。
微软主机主要面向的群体是欧美玩家,游戏也主要是“枪车球”类型的。因为微软曾在主机市场的惨败,加强其来自母公司的电脑系统方面和财政支持,微软母公司为促成其游戏部门和电脑部门的双赢,开始逐渐改变在主机市场有巨大份额的买断制而成为订阅制,主机端和电脑端游戏商店可以使用。微软进入主机市场是二十一世纪,任天堂第一款游戏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索尼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任天堂的红白机、索尼的PSP对中国玩家都有很大影响。任天堂、索尼很早就开始重视中国市场,各种宣传推广都很积极,很早就有意推出国行版主机,相比之下微软就略有不如了。
“枪车球”中的“球”在国内市场并不是很大,喜欢“球”的也更多的是在场地玩。“枪车”游戏,玩家在电脑上玩也更习惯,这就让国内玩家购买微软主机的想法没有那么大,后面随着微软开放订阅制和电脑端,因此玩电脑也就越来越多了。微软在国内市场不够重视,后续做的推广宣传相比于任天堂、索尼落后和小太多了。
游戏主播和游戏视频制作者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对游戏推广起着一些作用,这些游戏主播和游戏视频制作组很多都是用任天堂、索尼的主机制作视频和直播,用微软主机的少之又少。这无疑就让任天堂、索尼的游戏主机可以吸引更多玩家购买,此消彼长之下微软的主机就不行了。任天堂和索尼主机上诞生了众多在中国主机玩家群体中经典的作品了,微软就少的多。这些经典游戏作品讨论的越多,那么就会提及这款主机,这款主机曝光度越高,主机的持有公司相应的曝光度也高了。
任天堂、索尼在制作游戏时,都在不断加强游戏和平台的绑定,只要提及游戏就会联想到主机,提及主机就会联系到游戏,不断加强主机在玩家中的印象。微软则是通过“金钱攻略”来吸引玩家,不断购买工作室、游戏IP吸引玩家,扩大订阅制中游戏库,游戏不一定要独占微软游戏平台。
任天堂、索尼、微软的公司特性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软游戏机的存在感,任天堂比较专注于游戏产业、索尼则是数码产品、微软是电脑Windows系统。微软的Windows系统的影响力实在太大,谈及微软系统就绕不过去,很多人谈微软联想到的是电脑系统,而非游戏机,电脑系统的光芒遮盖住了微软在游戏机领域的成功。
任天堂和索尼在推出主机后主机全名比较长,但都会做出简化。比如任天堂的N64、GB、GBC、NDS、Wii;索尼的PS1、PS2、PS3、PS4、PS5,任天堂和索尼在主机名称上都尽量做了减法,好念不绕口。相比下微软的主机名称就比较绕口了,比较难念,减化了也不太好说出口。慢慢的谈及微软主机是以微软称呼,而不是主机名,对不懂的人而言会认为是在谈论电脑,而非游戏主机,这都成为了微软在国内主机玩家群体中存在感越来越稀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