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的幕前幕中与幕后

幕前:
1-为了避嫌,字幕中socialism被翻译成民主共和,communist直接翻译为美共,尽管其指涉为广泛的共产主义运动。
2-电影所展示给观众的涉及广泛20世纪历史却不会被观众以20世纪的严肃性把握,这种把握是回望的,追忆的。
幕中:
1-一幕有趣的片段,奥本海默提到已阅读《资本论》全三卷后说“ownership所有权就是盗窃”是很有趣的观点时,美共成员的女主赶忙指出这一理解有误。不是所有权而是“property财产所有/生产资料所有”。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实际上就是指“ownership”。当然这里有德语文化共同体在用词时的考究,但除此之外展示了这部电影的“好莱坞”性----一种极致的犬儒主义。
当然也有美国新康德主义式的知识分子共产主义同情者的那种怀疑与对于产权所有的顾虑。
2-其次,有关小罗伯特•唐尼有关的部分是黑白的,直到电影最后,我个人的见解,那个黑白是给予麦卡锡时代的,或者说是一个旧的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的20世纪),而议员便是这样一个代表。
幕后:
1-美国好莱坞工会正在发动进行全好莱坞大罢工。
2-日本对于《奥本海默》的态度极力反对,同时排放核污水。这个节点,大陆开始上映该影片。
3-尽管电影内容涉及一些次级避嫌内容,如西班牙内战(我党中如谢唯进等共产主义战士,以及周朱鹏的锦旗以及斯大林与苏联决议等等都使得这部分历史很少被提及)以及麦卡锡与对左翼迫害的内容,该电影还是着重声明“一刀未剪”的上映了。
4-美国在经历疫情与新美国民权运动等之后好莱坞开始贩售政治符号。大量政治定位与历史----那些被90年代与21世纪初被抛弃的历史如今在本世纪20年代回归好莱坞现象级影片,即其作为文本回归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环节的叙事。
5-尽管已经与戴锦华老师划清思想观点上的界线,还是同意她对于近期同样现象级影片《芭比》的洞见:女导演的突出与女性主义以及政治化的表述不一定代表着电影的新势头,反而可能代表着电影业的颓势。
私以为可以将这一洞见推广到世界范围:形如《奥本海默》电影的推出不一定代表着一些表象的回归与世界的回暖,相反可能预示着这个世界的资本主义总危机。
但同样不能忘记危机恰恰是资本主义的环节与议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