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一般用什么子弹?(下)
欢迎继续来到来自 汉克 的不专业、不靠谱、不严谨的,武器介绍——《枪弹篇(下)》

接着就是小鬼子日本人的6.5mm有坂圆弹头和尖弹头。
为什么要说小鬼子日本人的弹药呢?抗日嘛,打的就是武士道。
把小鬼子打死了,小鬼子的枪支和弹药捡回来还能继续打小鬼子日本人。


所以在八路军的枪械当·中,小鬼子日本人的弹药也占了较大的比例。
但你别看小鬼子日本人的弹药口径是统一的,都是6.5mm弹药,但也存在着不能通用的现象。
其实说道6.5mm口径弹药,有些小伙伴会产生一个想法:小鬼子的弹药口径好像有点小了。
(这里对应的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般用什么子弹?(上)》中的8和9行)
(注:5.56mm口径弹药是“冷战”时期研发的,二战时期还没有!!)
这何止是有点,6.5mm口径的弹药是当时主流军所用的弹药中最小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小鬼子日本人会选择这种小口径弹药的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小鬼子的个子不高(二战时期的平均身高在1.5m左右,现在看到的小鬼子是正儿八经的“杂种” ;无贬义,实话实说),体能、体力和西方人比起来就弱;用小口径弹药的话,就能携带更多的弹药,以及能受得了全威力弹药所带来的后坐力。
早期的这种弹药全重9.8g,子弹初速是630m/s。

到了二十世纪初,全世界的国家都为步枪弹换上了可以提升子弹初速的尖头弹,所以小鬼子就顺便研发出了三八式步枪(“三八大盖”的真名)。并对原有的子弹也进行了改装,装(无烟火)药量增加了2.3g,弹壳的重量增加了0.4g。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知道了这两种弹药,虽然口径一样,但是不能通用的原因。
但在小鬼子这,就不存在问题了。他们可以通过换更加先进的三八式步枪,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新型弹药,从1914年,小鬼子日本人联合英国人攻打在青岛的德国人开始使用,一直使用到1945年小鬼子日本人投降。
这种弹药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三八大盖、三八式重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等等,都可以通用。
说道这估计有小伙伴会产生一种疑惑:小鬼子日本人这弹药都实现了统一,你前边还说弹药不能通用,这矛盾了吧?
其实还真不矛盾。因为问题出在了小鬼子日本人设计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这玩意采用了一种奇葩的供弹方式——“弹斗供弹”(或者“漏斗供弹”)。导致了这枪在射击的时候,弹膛里的温度上升的很快,而小鬼子日本人生产的6.5mm有坂尖弹头的发射(火)药的燃点比较低,结果就会出现机枪在连续射击的情况下出现弹药自燃的现象。

最后没辙了的小鬼子日本人,就设计了一款这种轻机枪的专用弹药,口径不变,把装(无烟火)药量给减少了,还塞进去一种燃点更加高的(无烟)火药。
而这种弹药,后期还提供给了小鬼子设计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使用。原因是:装药量少,后坐力就小,枪口的火焰就少,不容易让对手/敌人发现。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这种弹药小鬼子从1924年到1939年造了大概两亿发,其中在1937年全面侵华的时候就生产了三千多万发。
说实话也只有小鬼子日本人这么干吧——造出来的机枪比步枪的威力弱。
顺便再告诉你两个笑话:
1、“歪把子”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 弹药能够通用(即步枪子弹能直接给机枪用) 的问题,但这个......
2、因为“歪把子”故障率较高、对环境敏感,所以基本在战场基本上上不是起火力压制的作用,而是被当成了“精度武器”使用。(意思是“歪把子”在当时被用成了“狙 机枪”)
基本上这两种弹药就是当时我们步枪使用的主流吧。
(封面是 平型关大捷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