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金子》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漆黑的夜,白雪皑皑,一个穿着红色高跟鞋的女人将头埋进蛋糕,伴随着雪坠落的轻响中,隐隐约约是她的抽泣。一切就像是舞台剧的场景。
随着屏幕慢慢暗下,她的戏剧也落幕了。

01
19岁那时的金子,正看着水族馆游离的鱼群发着呆,鱼群在她的瞳孔徘徊,她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串电话号码。然而就是这样一串再平常不过的电话号码,毁了她的一生,与此同时,也毁了一个男童的未来。
复仇还是隐忍,这个问题始终盘踞于心,宛如秃鹫盘旋腐肉。
32岁的金子想了很久,抹上红色眼影,镜中的她就像一个魔女。
喂,她似乎听见背后的声音,那是金子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她而死去的魂灵的叫喊,他还在深渊悲鸣。人类的本性,本是驱邪避凶,向往欢愉。但她却偏偏凝视深渊,同样的深渊也在回望她。她在深不可测的晦暗中行走,目光所及之处却有一道光,她并不往那前行,却又憧憬着那道光。
归根结底,她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罢了。

02
在播放杀害孩子的录像带时,母亲愤怒的质问白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顿了顿,神色没有太多情绪:太太,人无完人。
光影交错,他置身其中。
人是多面性的生物,男人,女人,孩子都适用。白老师可以是受人尊敬的英语老师,亦可以是杀害多名孩子的凶手,他可以让金子代替其锒铛入狱,亦可以遵守承诺将Jenny送到了一个良好的寄养家庭。
人一生的行为充满矛盾,面对金子的复仇,他并不意外。
生命的最后,他看见的是一把小小的剪刀,一个光阴过半的老太太。他是认识那把剪刀的,小小圆圆的头,是那孩子手工课上经常用的。
两人相顾无言,她将剪刀刺入脖颈,因神经麻木了并不痛,血并未溅起,液体顺着肌肤向下,像是破旧水管的漏水声,又像是昨日的一场小雨,水滴组成了大海,雾中帆船的影子若现。
血液嘀嗒嘀嗒嘀,他的意识却消失了。

03
每个人心中都流淌着复仇的血液,汉谟拉比法典中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对任何人都适用,这也是电影中父母们选择私刑的结果。
大家都穿上雨衣,拿起刀,一下一下发泄在白老师身上。没有人知道他们眼中看见了什么,只见沉重铁门缝隙淌出点点血液。
黑暗中,蜡纸点起,白色的光映照着血色蛋糕,众人看着,唱起了生日歌,分食了蛋糕,复仇终将是结束了,手染鲜血,犯人已深埋土壤,孩子却回不来了。
明日依旧如期而至,明日依旧被浮生俗世困扰,他们向金子要回白老师骗去的赎金,企图抓住一点曾经的影子,怀抱罪孽,继续生活下去。
萎靡华丽的场景,勾勒出现实又不现实,沉痛温情又无奈的情愫,这个有关复仇的童话终是告一段落。

04
鲁迅说,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小小世界及其中之人,浮生百态,森罗万象,每一个人都一寸寸展现眼前,真实到令人心痛。
看完,感慨颇多,最多的就是关于复仇的正确性。
我们真的拥有制裁他人的权力吗?口中所谓的“复仇”究竟是为了自己的爱子还是内心的痛苦愧疚?这样的复仇真的有意义吗?
关于死亡的痛苦,都是赠予活着的人,寻梦环游记说过,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可是如果要让活着的爱人痛苦,坚持这种不会有回响的念念不忘,我宁愿自己的存在不曾被记起。
任何人对于自己的爱人,都只有“好好活着”这个愿望,开心就好,不需要功成名就,大富大贵。
仅此而已,再好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