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星世界】第一期:感受 思维 灵性

大家好呀,欢迎收看羿星世界栏目,这个栏目主要聊些我对世界的思考,话题通常比较宏大,没感觉的朋友可以耐心等待一下,后续我会出有关自我疗愈和个人成长的专栏节目,那个就会聊些比较具体的话题。
好啦我们正式开聊。
首先要跟大家说明一点,我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局限于其自身的概念系统,即你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你用什么思维逻辑去描述它,它就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我这里并不存在所谓的“现实”,但我还是会用这样的词汇来代表大众理解的我们的世界。
那么我们先来聊聊我们与现实的互动。
我认为,人与现实互动的基本机制有三点:感受、思维和灵性,我所谓的灵性并不局限于灵魂、通灵,也不单指心灵和心理活动,具体我们稍后再说。
先来说感受,这个比较好理解,包括我们身体接受到的感官刺激以及心理上的情绪波动所带来的感受,比如味觉的酸甜苦辣,情绪的喜怒哀乐等等。
当这些感受信息从外界传输到我们的大脑里以后,需要思维系统来处理,我将这一系统分为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主要负责分析、规划类的工作,而感性思维负责理解和共情。当感受传导进来后,理性思维先进行分析,然后由感性思维理解,如果是从未有过的体验,还会在夹层中进行相应概念的搜寻或创建,给当前感受下个定义;如果是有过的体验,这个步骤会快到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理性思维的规划部分和感性思维的共情部分同时工作,进行内部计算、配置,并输出成可供行动的表达或展现模式,然后由人去执行。表现出的结果就是我们会对某一感受进行语言表达、行动作为,或是产品制造,这里的产品既包括实体物品,也包括艺术创意。
在现实情况下,这一过程会非常快,但我们遇到的更多情况是:过程中各部门发挥作用的比重极不平衡。比如当有人骂你的时候,很多人会直接回怼过去,可能造成了一些结果,让你事后想想还挺后悔,因为通常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下意识地作出反应,前面说的那些分析、理解、计算、共情之类的步骤一个都没起作用。
我们都知道,那些令人后悔的关键时刻往往是潜意识在作祟,但问题是什么在驱动我们的潜意识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有人会猜是灵性,有人认为是经验,都有道理。相较于潜意识,感受和思维,一个在人体的表层运作,一个在大脑里,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深藏于生命深处的潜意识则显得神秘莫测。
在我看来,人类能触及到的灵性主要是潜意识,但灵性本身的内涵更广。这里就先笼统地用灵性这个词展开。
我将灵性大致分为直觉和感觉,其实它们俩差不太多,只是说直觉的经验更多来自理性逻辑的工作总结,而感觉更多来自感性逻辑的沉淀。它们在进入潜意识的时候,自动褪去了准确定义的外壳,以一种模糊的分散的形式存在,类似的形容比如“心流”。它总是出现在我们未经思考的关键时刻并发挥作用,但要我们准确地调取,或是拿出现实证据时,又总会束手无策。
那是因为灵性本身是一个占据一定空间尺度的门或通道,将现实和其他维度整合起来。
如果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那么世界的本质就是套娃。当然这是我的看法。
但并不是说我们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而是所有的维度是相连的,甚至是一体的,但它是不是由高维到低维的单行线,还不好说,这点我还没想透。就像我们的神经网络,行动指令由中枢向末梢传递,同时感官刺激又从末梢传回中枢,那么我们的发展变化会不会在更高维度上造成什么变化还未可知,但目前可以相信的一点是,所有维度都遵循统一的运行法则,只存在细微的差别。
所以我们观察、认识、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既可以类比推演世界之外的底层逻辑,又可以创造低维世界。而灵性将其贯通整合。
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玄学崇尚与宇宙与高我链接,以通晓“神谕”或“神启”,那或许是人们以为的一种从宇宙中枢直接获得经验的方式,而另一派则选择通过实验获得确证来积累经验,这个话题我们下期再说。
另外,我还要提一点,所谓的“经验”就是对逻辑体系的构型,它是实时动态的,当你接受某种思考方式或概念体系后,你的逻辑工作结构和流程就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你的思考方式会改变,进而影响到你的行为举止,就会体现成我们所熟知的吸引力法则或是显化。所以由经验改变自己既可以通过灵性修习来达到,也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来实现,也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灵修的道路。
之所以有很多人都开始选择这条路,是因为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主要是在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思考、积累,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放大了它的弊端,致使人们的思维走进了死胡同。而恰好我们这几代人又走到了人类智慧需要版本升级的时代,很多人都觉得人生痛苦难熬,不过一部分人是在等待黎明,而另一部分人则要担心被隐入黑暗。
好啦,今天的闲聊就分享这些,下一期我们来聊聊玄学与科学的关系。
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