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新三板”,你最需要哪个?

2022-03-14 11:19 作者:半月谈公考  | 我要投稿

省考在即,留给备考人的时间不多了。备考倒计时,小伙伴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补短板、拉长板、固底板”的需求各异。具体怎么做,谈哥来给你支招。


01

补短板,解决拉跨项


很多小白选手最常见的短板,就是表达“外行”,既缺乏“从一般到特殊”的凝练式的规范用语,又缺乏“从特殊到一般”的拓展式的词汇储备,说白了,不仅数量不够、质量还不高,下笔停留在“万能八条”的水准。


所以,增加规范用语的储备和使用是快速提升卷面质感、为答题赋能的亟需之策。


△ 图片源于《2022年省考冲刺课》

半月谈APP的《2022省考考前冲刺课》的申论版块,把规范用语也做了“双向奔赴”式的讲解,从概念型表达到政策性说法,从基本理论到学术用语,从口语化到卷面化,从材料词汇到答案表达,全都进行了“信、达、雅”式的对应讲解,直接帮你把词汇质感全面拿捏住。


△ 图片源于《2022年省考冲刺课》

同时,课程解读关键词也不止于词义阐释,从时间线到空间轴,VR式讲解,请把直观、深刻、全面打在公屏上。


02

拉长板,向上争取的有力支撑


 “木桶理论”认为短板决定水位高低,而在补足短板的同时,长板则能为木桶带来亮点。万物内卷的时代,动辄“万里挑一”的选拔类考试更加需要不断超越自我。所以,打造亮眼的长板尤为重要。


申论卷面设置一般有3-5道题目,作答字数与题型难度一般趋于正比。而1200字的大作文,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具体而微”,都让考生们如临大敌,懒于思考也怯于创作,所以常常想要通过路径依赖的模板来答题,但“模板”本身就是个问题。


查理·芒格说,“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东西都像钉子。”当你手握模板,那么所有题目都有了固定解法。而“反套路”时代的公考潮流下,阅卷人的评分尺度会更加“严苛”。


△ 图片源于《2022年省考冲刺课》

初心老师作为考生友好型的战略型讲师,从充分优化考生考场实践出发,原创“作文积木”的组合式答题法,比起模板,“七巧板”式的积木法,对话题应变性更加灵活、对内容贴合性更强,技巧性更高却毫无硬凹的痕迹感,帮助考生实现“半小时又快又好大作文”


03

固底板,打通底层逻辑


很多小伙伴备考时成绩忽高忽低,面对“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天书”的困惑,就会产生“申论是玄学”的备考困惑。其实,根源是缺乏底层逻辑的本质理解。


△ 图片源于《2022年省考冲刺课》

面对热点,最审慎的公考视角,必须是“跳出专业看全貌”。“向外看的是梦中人,向内看的是清醒者”。


公考的底层逻辑,在于“又博又专”的拿捏和平衡,专业不足则见解不深不透,见识不广就不能广泛联系找到共性,所以,建立公考认知的底层逻辑是根本。


04

天花板,知识分子VS知识分母


公考场上,有时候运气往往是实力的一部分。而应考实力,是可学可及的,其质变效果也是肉眼可见的。只要方法得当、点拨到位,就能实现从分母到分子的跃迁之路。


△ 图片源于《2022年省考冲刺课》

《2022年省考冲刺课》作为省考季节的时令课程,更是集合“良心”与“匠心”的倾情之作。


它不以热度论考点、不以炫技为卖点,它以剧评式的公考视角来审视省考考点、分析考情,把道理拆解、把细节讲透、把火力聚焦,在多年来优秀战绩基础上载誉而行,不断成就考生成为更棒的自己。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可能正徘徊在分子与分母之间,一个选择可能就成就不一样的故事。来开启你的精准备考,只在这一课,快来听课学习吧!


申论“新三板”,你最需要哪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