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不要再为这个男人沉迷了
很久没有看到一个明星,在朋友圈里被如此大面积地“刷屏示爱”了。
如果有的话,至少也要追溯到去年的十一假期。

从昨天晚上开始,各大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蔡国庆老师的表情包。
再见国庆,别走国庆,国庆我爱你……以及,“我们都舍不得国庆”。

也不怪大家的反应如此强烈。
自今天,也就是10月8日起,公元2021年的所有法定假日已经全部清零。
打工人们哪里是在上班啊,明明是在经历漫长的“假期戒断反应”。
“一想到后面好几个月没有假就浑身难受,才发现我和工作从来都是互相将就。”
即将回归工位的焦虑,从昨天下午就开始了。
就算在过去的六天里你玩得无比充实,拿起手机设置上班闹钟的那一刻,这些快乐就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狈总
我时常怀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职场中可能有着另一套解释——
假期最后一天的时间流速,绝对是假期第一天的三倍以上。

之前有人把周日晚上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地心理状态总结为“周末焦虑症”。
那么长假结束前的最后一晚,无疑是这种状态的放大版。
尤其是那些假期玩的过于开心的朋友,上班前的忧伤简直能将你完全吞噬。
“我能接受宇宙中有外星人,尼斯湖有水怪,魔仙堡里住着游乐王子。但不能接受一看手机,已经是10月8日的凌晨了。”
“假期崩溃”的第一层表现,是拒绝接受现实。
主要体现为报复性熬夜:只要我还没有入睡,假期就还不算结束。

明明知道第二天的工作,需要自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面对。
可早睡?早睡是不可能的,没去吃顿夜宵、看场午夜电影,都算给足公司面子了。
编辑部的一位同事,昨天晚上11点才从老家回到了北京的出租屋。
依然怒刷了三个小时手机,直到双眼通红才依依不舍地放下。
今天她给我展示了自己的浏览记录,我发现她用二倍速+拖进度条重温了了三部老片——
分别为《奇异博士》《回到未来》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把时间转换器转多少圈,可以回到7天前?”
只可惜愚蠢的人类很快就会意识到,时光的流逝是无法阻挡的。
于是他们很快就到了第二个阶段:自暴自弃。
据某项毫不权威的统计数据,昨晚11点之后有无数人在痛哭流涕;

至于剩下的,则在认真考虑要以什么样的姿态把辞职信扔到老板的脸上,才是真正的帅气。
有位网友昨天晚上特意出去买了张彩票:“万一中奖了,明天就不用上班了。”
尽管美梦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怀揣着希望入睡,至少能够避免几个小时的焦虑。
毕竟,对于工作日的过度恐惧,已经让很多打工人都发生了应激反应——
“一想到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不仅智齿发炎了,还失眠到凌晨三点多。”
但坏消息是,“假期戒断反应”从来都是一项漫长的工程,熬过昨晚只是开始。
今天,也就是假期正式结束的第一天,才是最难度过的难关。
比如打工人们几乎无一幸免的症状:困。

有人甚至羡慕起了家里的猫:“我玩游戏,我的猫睡觉;我刷剧看综艺,我的猫睡觉;我上班了,我的猫还在家里睡觉。”

死心吧,猫根本不需要上班。
说也奇怪,放假时随随便便能熬通宵,小憩一会立刻精神满满;
可工作日前一晚就算睡够8小时,照样还是起不来。
尤其是北方最近大幅降温,很多人都换上了冬天的厚被子。
这就像是给萎靡不振的自己,又补了一剂迷魂药:“被窝如此温暖,我怎么忍心抛弃它。”

一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北方朋友,今天早上就足足在床上多躺了一个小时;
也不是说有多困,但就是不想睁眼。
尤其是想到今天又要做无聊的表格,开无聊的会,见无聊的客户——
“怎么回事呢?假期给自己充的电,一下子就泄光了。”
还有人好不容易洗漱完毕出门,惊喜地发现地铁上人不算多,交通也不算堵;
但一想到这是因为很多人还在休假呢,就立刻就转喜为悲。
怀揣着这样的心情,好不容易顺利抵达公司工位,内心只剩下一个念头:
“累了,感觉可以下班了。”

对于刚刚放假回来的人来说,认真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再怎么想要回归搬砖状态,可大脑总是有它自己的想法。
以前有个很火的理论,说成年人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新习惯;
我看纯属胡扯,不然明明离上次坐在工位上只有7天,我怎么已经忘记如何打开电脑了?

“头晕,困,记不住事儿,好像提前得了痴呆。”
我绝不承认这是源于对假期的留恋,一定是工作使我智商降维。
连电脑自己都不怎么听使唤,刚开机就来了一个蓝屏;
就好像在抗议:“什么什么?我还需要正常上班的吗?”

余华曾说自己第一天到文化馆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发现其他同事都还没来,心想这地方是来对了。
可对于很多怕扣工资的打工人来说,迟到往往不是因为懒,而是长假后的惯性使然。
有人早上起床,穿好衣服装好包,工牌却不知道被丢到哪个角落去了;
又或者都已经看到了公司的大门,才发现自己把笔记本电脑忘在了家里。
一位网友国庆假期之前早走了几天,回来发现公司的办公区全都空了。
吓得他一头冷汗,还以为自己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解雇了。
连忙问同事怎么回事,把对方搞得一头雾水;
最后发现不是搬家也不是失业——是自己走错楼层了。

连顺利找到工位都如此困难重重,工作本身就变得越发艰难。
偏偏对于很多职位来说,长假后的第一天是最忙的。
要处理堆积一周的邮件,要开节后的总结会,要处理之前留下的烂摊子……
“一上午已经搞错了两个数据,不说了,下午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补救上午的失误。”

另一位努力回归工作节奏的网友,“节后上班宛如一条死狗”;
平时半小时就能写完的意见书,今天3个小时都没搞定。
想说点个咖啡醒醒神,结果连咖啡的味道都明显不如之前。
咖啡师:你以为呢?我也在经历“假期戒断反应”啊!

说不定咖啡师正在偷偷阅读这本书。
不过也有不少人发现自己恢复状态无望,干脆选择了自我放弃。
于是个别公司今天宛如《云南虫谷》的片场——满地工位上都是昏昏欲睡的人。(误)

胡八一大概是巡视工位的老板。
“办公区里鸦雀无声,我一边对着电脑屏幕点头,一边提防同事找我。”
“直到等我有事找他们的时候,才发现大家都在各睡各的。”

我有理由怀疑,今天最忙的可能是各大写字楼的厕所。
只有这个地方——无论你几点走进去,隔间大概率都是满的。
有人坐在马桶上思考为什么人要上班;
也有人无聊到在偷偷测试,自己用一只手能不能抓住抛到空中的Airpods。

图文无关。
厕所从来都是打工人的摸鱼胜地,在开工后的第一天更是地位超然。
但如果你偏偏遇上了一个认真工作的保洁阿姨,可能经历就没有那么愉快了。
有人在网上吐槽说,公司厕所的瓷砖被打扫干净到反光;
“完全可以看到隔壁坑位的一举一动,导致我摸鱼都会觉得心虚。”
当然,比厕所地板过于光滑更让人崩溃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你一上午去了五次厕所,每一次都遇见了领导。

眼看着领导的眼神,从关心到疑惑,再到心知肚明。
只能嘿嘿一笑:“怎么回事,在家便秘几天,可一上班就格外通畅了。”
再比如你在厕所生生呆了半个小时,出去发现才刚过上午十点。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我觉得自己这辈子都过不完这一天了。”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已经陷入了“假期戒断”的焦虑。
正如我们在上文所说,因为十一长假距离周末(虽然是单休)只有两个工作日。
个别请了假或者不用补休的幸运朋友门,还能多拥有三天假期。
看到朋友圈里一片上班的哀嚎,他们内心的优越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看大家今天都不得不上班,而我却不用上班,感到好高兴。”

@自哈小队
“听楼下小学8点打了上课铃,10点半打了课间操铃,11点半打了午休铃,而我一直都躺在床上。”
朋友们,劝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啊!
休息日再长也终有返工的一天。经历这场轰轰烈烈的“假期戒断”,是每个打工人必备的宿命。
之前网上讨论“周日焦虑”的时候,一个博得广泛共鸣的原因是平时可支配的时间太少。
不定时的加班、长时间的通勤,都让工作日毫无生活乐趣可言。
偶尔几个不用加班的周末和假期,就像是会按时到来的“喘息缝隙”。
只不过这缝隙虽然诱人,但终究有限。
就像你再怎么跟朋友吐槽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数着日子盼元旦”;
公开的朋友圈文案,却往往只能默默发一句“ready to work”。

其实谁也没有真正“ready”。
其实谁也没有真正“ready”。
今天怀着雀跃般的心情下班打卡,明天又会以一声“唉”开始新的早晨。

唯一真正为假期结束感到开心的,恐怕只有家里有娃的父母们。
毕竟打败魔法的,只能是更厉害的魔法。
“想到神兽就要归笼了,我昨天根本兴奋到睡不着。”
“快让我开始精神满满的工作吧,明天又是美好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