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孙秀文:疫情放开后的4种焦虑,如何安放?

孙秀文
30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失眠抑郁专科特聘专家孙秀文,曾任职于北京武警总队医院,并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专注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30余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曾在《中华医学会杂志》,黑龙江省医学会《临床内科医学杂志》发表多篇毕业论文,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擅长运用内科诊疗技术与精神、心理诊疗技术相结合。对治疗失眠症、头痛、头晕、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恐惧症、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疾病,及精神科各类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头痛、头晕、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恐惧症、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疾病。具有丰富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治疗和康复经验。
行医格言
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家的防疫政策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而且,是个“覆水难收”的大转弯。
为此,有人欢天喜地的庆祝自由的恢复,有人则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担忧。不知道病毒在何时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不知道阳了以后,究竟会有多难受不知道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会不会很难受,甚至挺过不去不知道阳过之后,会不会短期再次复阳
面对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阳,以及各种各样的焦虑,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缓解呢?
拒绝灾难化思维
面对越来越多的阳性病例,有人焦虑的是这些:
万一阳了,老人会不会因此而进入ICU,甚至离世;
万一阳了,我的孩子就毁了,但原本,他是可以茁壮成长的;
这些,都是灾难化的思维。

灾难化思维,会让我们把不好的事情进行无限的放大,偏离客观实际,从而引发强烈的焦虑和不安。
但其实,这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出门都有被高空坠物砸中的可能一样,这个可能虽然永远都存在,但却非常的低。
我们不会因为这个可能性就不出门了。
同样,新冠的死亡率也非常的低,我们不需要因为这样低的死亡率而给自己制造那么强烈的焦虑与担忧。
对于越来越多的阳,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不要放大自己的负面想法,更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想法扩大到“灾难化”的程度。
这样一来,焦虑和担忧就会减少一半。
面对可能的恐慌
前两天,我在“丁香医生”上看到一些感染新冠的经历分享,其中一位感染新冠的内分泌医生说:
“在阳了之后,我总是感觉自己呼吸很费力。在得到朋友家人的安慰后,我放松了一些,呼吸费力的感觉消失了;当我沮丧悲观,呼吸费力的感觉又会出现;在我手头上有事可做时,呼吸费力的感觉又消失了。
呼吸费力是我过于焦虑紧张导致的主观症状,并不是新冠带给我的客观体征。可见,「心理暗示」对症状轻重的主观感觉影响很大。”
非常真实。

很多文章里都提到阳了以后,如果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就要尽快就医,因为可能是轻症转为重症的表现。
但其实,他们漏掉了非常关键的一点:一个人如果再害怕、焦虑、担心过度的时候,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的症状。
但其实,这种症状可能是真的存在,也可能是当事人自己想象出来的。
在心理学中,这就是“恐慌症”发作时的轻微表现。
所以,对于阳了以后可能产生的恐慌感,建议是:
如果阳了,同时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时,可以先做几个深呼吸,或是一段三分钟的自我觉察,慢慢让自己放松下来,平静下来。然后,再来感受一下之前感到的症状是否还在,如果不确定,可以通过让家人用手指触摸脉搏的方式来看看自己的心跳速度。
如果是轻微恐慌发作,那么通过深呼吸、做自我觉察的练习,是完全可以放松下来的。
如果是真的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则建议马上就医。

拥抱你的失控感
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安全感。
所以,当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失控感的时候,我们都会有种惴惴不安的焦虑感。
而这其实与我们头脑中一直以来的“预设”有关。
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一直有一个潜藏着的预设 - 我的生活应该是比较确定的,所以一切都是我大概率能够掌控的。
所以,当不确定性急剧增加时,我们的失控感就会变得愈发强烈,不安全感也会与日俱增。
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个预设本就是个“伪预设”,它既不客观也不真实,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不确定性”一直都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属性,而我们一直都生活在“不确定性”中。
三年疫情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
我们一直都生活在非常不确定的世界里。它在不断提醒我们,不确定性正是这个世界的根本属性。
现在,当国家放开了对于疫情的管控之后,我们再次面临像海啸般涌来的不确定性,这时又该怎么做呢?

我建议大家去做这样一个想象练习:
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叶子,本来长在树上,非常安全,但是一阵风刮过,我便从树上开始往下落,一下子失控了,安全感没有了,我害怕极了。
这时,我环顾左右,忽然发现,原来我不过是从树上掉到了更加宽广的大地上。我感觉身体被更宽广有力的东西支撑住了,我甚至可以在上面左右翻滚,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作为叶片,我们从树上坠落下来的过程,就是“失控的过程”。
这个过程让我们感到非常的焦虑,甚至觉得一旦落下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但其实,当它真正发生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不过如此。
所谓失控,不过是我从树梢坠落到宽广土地上的过程。
一切皆为体验
我听过很多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所以我要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美食和美景。
但其实,他们所说的“体验”是单向的。
什么是单向的体验?
这意味着他们只想体验好的,不想体验不好的;只想拥有快乐的体验,却不想感受“难受”的体验。
过去的我,也是如此。

直到有一天 ,我真正理解了“人生就是一场体验”的含义。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意味着我们要去体验自己人生中的一切,其中有好的、有让人感到快乐的,同时也有坏的、有令人感到难受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该“挑肥拣瘦”,只选好的,不选不好的。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就该是:敞开怀抱,欢迎一切。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阳,还是这种“靴子还没落地”的不踏实感,都会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人生体验。
对于一份好的体验,我们往往会去细细的感知和体味它,就像是在吃一块极其美味的甜品。同样,对于一份“不好”的体验,我们要做的其实也是去细细的感知和体味它。
这才是真正的把人生当做体验的做法,否则这种说法就只能是“享乐人生”的幌子,是自欺欺人的把戏。
还有什么具体可做的?
1、减少混乱的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看的越多,人反而会越焦虑。
因此,增加对病毒、疫情的认识需要你通过专业的渠道去获取。
这样能够减少信息混杂带给你的信息焦虑,进而减少信息焦虑再叠加到你本身的焦虑上,减少这种雪上加霜的情形。
2、借助安慰剂效应
如果很担心,可以存点药物,比如降温的冰袋、退烧药、感冒药、润喉糖等。
当然这些药物是无法治疗新冠的,它们可以做的是平复焦虑的神经,让你感到非常的安心,同时在病痛的时候,对病症加以缓解。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会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而“安慰剂效应”也是真实存在的,1/4的人在服用没有药效的安慰剂后,都会感到病症和疼痛有所缓解。
所以,我觉得想要囤药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的精神和心里承受力是不一样的,有人大大咧咧,有人敏感脆弱。
所以,只要按照你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照顾好就行。
3、专注此刻你正在做的
当我们有事可做,同时能够专注于此刻正在做的事情时,对于未来的焦虑和担忧就会消失。
为什么?
因为我们无法一边专注于当下,一边在为未来担忧,二者不可兼得。
所以,当你感到再次陷入焦虑时,就请温柔的把自己拉回到当下。
去做那些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让自己沉浸在每一个当下里。
最后的话
焦虑,并不可耻。
相反,不焦虑,有人是天生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而是要靠修行才能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