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与可持续未来——刘慈欣2023年联合国中文日主题演讲稿
(以下,整理了刘慈欣在2023年4月21日联合国中文日的主题演讲稿)
在现场和线上的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是《科幻文学中的可持续未来》。
作为一种基于想象力的文学形式,科幻小说并不能够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它只是描述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看世界和看未来的独特视角。这个视角与我们从现实看世界、看未来的视角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首先来看看科幻的视角是什么。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张叫“暗淡蓝点”的照片,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它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宇宙探测器,在90年代、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太空中拍摄的。初看上去,整张照片都是黑色,很仔细看才能发现这一片黑色中有一个小小的亮点。它十分的小,仅有这张照片0.12像素那么大,如果不加以指示,观看者也很难发现这个亮点的。有人形容它是太空中的一粒尘埃,其实是把它说大了,按照比例计算,这个暗淡的小点放在宇宙中比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粒尘埃还要小很多个数量级。这个亮点就是地球。人类世界的全部和我们有关的一切,所有活着和曾经活过的人,所有曾经有过和正在进行的历史和生活,都在这粒尘埃上面。这就是科幻的视角。
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未来,这个视角与我们传统的视角是有很大差异的。从这个视角去看,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首先,目前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保护、阻止全球气候变化、对资源开采的节约和节制、基于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等等,其重要性是无需质疑的。在可以想见的未来,坚守并贯彻以上的理念,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基本保证。但是,从科幻的视角看,从60亿公里外看一看那个暗淡的蓝点,我们就真切地感受到人类世界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对于文明的发展,这样一个小世界存在着天然的脆弱和不确定性,这些脆弱和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可持续的未来。
对发展的威胁,它很可能来自发展自身。世界正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尽管近年来遇到了包括疫情、局部战争、国际社会分裂和对抗加剧这些挫折,但从长远的大趋势来看,现代化的竞争不可遏制,现有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全面达到西方的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并非遥不可及的事,而如果全世界都进入这样的发展状态,我们粗略估算一下,人类将需要四个半地球的资源。所以要实现人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找到另外三个半地球。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来自地球自然界本身。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例如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在地球的地质纪年中,大气温度上升或下降几度,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对于现代人类社会来说,却有可能是灭顶之灾。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几度,就会因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全面上升,致使沿海地区、沿海经济区被淹没,大量人口向内地迁移,进而造成世界经济的混乱和崩溃;而地球平均温度下降几度,将导致全球农业机制崩溃,使世界处于大饥荒之中。就在现在人们担忧过量的碳排放导致气温上升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地球的下一个小冰期可能正在到来。地球这样一粒宇宙尘埃,生态圈的长期的稳定,它只是一种幻觉而已。
为了应对未来的这种不确定性,人类社会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但从我一个科幻作家的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最终所能依赖的力量还是来自于科技的进步。
首先,在地球的生态空间之内,技术的进步可以开发出全新的资源。在历史上,煤炭、石油和核能取代了木材,合成材料取代了棉花和皮革;在未来,科技的进步能够带来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能源,能够从之前从未利用过的自然资源中产生出新的材料,能够培育出适应各种气候的高产农作物……无论是在未来变化的地球环境中生存下去,还是努力阻止地球环境发生变化,都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如果从地球向外看,我们就看到了一条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太阳系中有着巨量的资源,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带中,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从水到金属、从有机物到核聚变材料、到核聚变燃料,应有尽有。我们能够从太阳系的太空中找到的远不止三个半地球的资源,按照地球最终可以养活一千亿人口计算,那么太阳系中的资源总量可以养活10万个地球的人口。
一个人只有走出摇篮,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成长。而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要想拥有真正的可持续的未来,也必须走出地球这个摇篮,否则的话呢,人类的未来就有可能像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中描述的那样:“在一片丰饶之中,他们慢慢饿死。”
这两个方向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基础的,在这方面,人们面对的现实并不是很乐观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份就是2023年,曾经无数次在科幻小说中出现。对比一下以往的科幻小说中的21世纪20年代和我们现在已经变为现实的2023年,我们能有的也只是一声叹息。
在科幻小说中的2023年,地球的同步轨道上运行着宏伟的太空城,月球像地球的近郊一样繁荣,在火星上已经建成多处人类殖民城市,生活着数以百万的人,在小行星带进行着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在木卫一的冰封海洋上,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都有人类开拓新世界的身影。太空航行已经普遍使用核动力飞船,拥有着现在的化学动力飞船所不可比拟的运载和续航能力。
在那个2023年,也就是在科幻小说中的2023年,他们所展望的2023年,10万个地球正在诞生。谈到可持续的未来,这应该是一幅符合逻辑的图形。但在现实的2023年中,我们确实还看不到这幅图景的影子。
在现实的2023年,唯一与科幻小说中对这个年份的想象相近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30年,信息技术以远超其他技术的速度跃进,信息网络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而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近来,人工智能开始有了取得突破的迹象,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科幻小说中无数次描述过的21世纪强人工智能,它已经显出端倪。但是,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掩盖了其他科技领域进步的缓慢,造成了科技全面飞速进步的一个假象。如果把科学发展产生的技术进步看成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在今天这棵树上最容易够得到的果实都已经被摘光。
科技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远规划,而这一点,在目前,对可持续发展所持的理念上,似乎并没有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航天探索的资金投入只有对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几十分之一。
现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建立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建立绿色生活的基础上,但要得到一个长远的、真正可持续的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国际社会需要更长远的发展规划,需要对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全力关注和投入,在这方面的很多事业,可能只有大范围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联合国无疑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科幻小说描述了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用想象力构建了无数个未来世界,它们色彩各异,形态万千,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里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借助于科技的力量,人类能够为自己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无数个想象世界中的一个将变为现实,成为我们的未来。也许在那样的世界中,人类仍然会面临来自社会发展和大自然的更多的挑战,我们也必须接受未来的挑战,用发展来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
最后,对于人类可持续的未来,引用科幻作家乔治威尔斯的一句话,“要么遍布宇宙,要么彻底灭亡”。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