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些感想和《我的奶奶》一些介绍

2023-07-14 18:05 作者:langSC  | 我要投稿

        终于到了快要发布的时候了,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接下来用视频工具把插画和音频放进去,加上歌词字幕,准备工作就做完了。最后把音乐平台相关信息填好,就可以等待审核发布了。在此之前,还是先把一些事情、感想记录下来。本来还想画个头像的,但想想最近这段时间连续好久都没怎么休息放松,所以决定偷一次懒。

        关于写歌。下定决心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20年,转眼快3年过去了。一些巧合之下接触到了编曲,当然还是因为更久之前学过乐器才接触编曲,再追溯的话就没完没了,就此打住。从20年到现在,似乎经历了很多,但仔细一想,好像大多都是一些学习和练习。可能是学生时代的经历让我先入为主地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这也可能是我出社会之后觉得自己没什么能力、混得不好的原因),但当我真正投入某个事情,去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学习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特别是长时间的学习。当然经历了学习的痛苦之后是会有回报的。

        我也想学别人列一下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下面是我想要写歌、创作一些作品的原因,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个写哪个:

        所在行业就业环境越来越差;

        没存到什么钱,希望能通过创作缓解经济压力;

        入门后觉得自己能理解音乐作品;

        有创作的天赋;

        文化相关产业需要发展;

        想要分享,想得到理解;

        迷茫;

        快30了;

        看了一些书;

        失眠。

        关于理解音乐作品。旋律走向的理解、歌曲情感的理解等等。我觉得理解歌曲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能力,或者说很多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大多数人对某些声音、音色的印象。比如说哭腔,由于大多数都早已把哭腔的音色特点和哭和悲伤联系起来了,所以听到哭腔类似音色的时候或者有哭腔特定音色的声音时,也会产生悲伤的感觉。很多其他感情应该也是类似的情况,跟某个或某些音色关联,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或者可能已经有人做过研究)。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我觉得是时候,国内的电影、电视剧、音乐等等应该要更进一步发展,当然我这里只讲流行音乐。为什么会觉得现在“是时候”呢?也许是因为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这个我说不太准。就流行音乐来说,以我所听过的曲目来说,国内流行乐作品总体是明显比日美(为什么是日美?因为外国流行歌日美的我听得比较多)差一截的,当然也可能是我听的曲目比较局限。这里说的是总体实力,要说国内的谁不输于日美顶尖创作者,还是能列举点人的。当然不是说国内的流行音乐不行,而是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可以出现,或者说应该出现一批相关从业者,让更多作品走在世界前列。我希望努力让自己成为其一。

        30岁。在我离这个年龄还很远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这个词。不知道这个词有什么魔力,让大家常常挂在嘴边。人对整数好像有种执念,为什么一定是30?29不行?31.5不行?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提醒,是30也行,31也行。它告诉我,年纪开始大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其他事情更多了,所以趁着还能有点空闲,多做点事情,再往后就更做不到了。这里我不想透露我的个人信息,只能说此刻我的年龄在27-29这个区间。

        不知道大家平时看不看书。我是毕业出来工作后才开始看的,当然进度也很慢,上下班在地铁看一点,偶尔周六闲着看一点。有时会想,很多书我是不是在学生时代就看完比较好,很多事情早点想清楚,不至于出社会后浪费很多时间。或者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看书,有些书我觉得是出来社会才能理解。关于学生的事情下次再说,我想是有机会的。我不确定是哪本书,或者哪几本书的观点让我决定了要做点东西。我不确定每本书对我某个决定的影响有多大,可能这本书有一点,那本书有两点,也可能某本书只有某个观点对我有影响。总之现在我想起的是《人生的智慧》,当然不完全是,可能占了一半,或者再少一点。

        关于失眠。前面提到的东西或多或少都对我有一点影响。还有一些没有提到的,比如创作初期的忐忑和迷茫、最近作品发布临近的自我怀疑等等。也许发布作品可以缓解,当然发布作品只是发布作品,可能其带来他人的赞同、理解、质疑等等。当然现在第一个作品的发布,可能不会有什么关注度,而且就我本身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下面聊聊这个作品《我的奶奶》。本来应该是说这个作品的,但前面说了很多其他的东西。

        说到我奶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某个农忙节奶奶在割水稻的时候。当然我不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经常被迫回去体验生活的时候,都是不太情愿。每次去到,奶奶几乎都在地里,当时还小,会想:没必要那么累吧。小时候生活条件还好,所以没能把劳动和生存联系起来,直到我出来工作,当然现在被生活毒打了。关于歌里“辛勤”和“劳作”那一段,其实是想表达奶奶经常在地里,然后收成了东西,没多久又回去地里,或者去干别的活。想表达一个总是在忙碌什么事情的状态,但是这一段没写好,如果后面做了修改会跟着后面的版本发布。因为一些原因,比如我觉得现在的前奏不好、有些想法没有实力去实现、有些音源有更好的替换或者细微的音色调整等等,这首歌是想要做更新的,也许在3、4年后发布,这个时间说不太准。

        老家门前有两块很大的禾塘,再往前就是小溪。印象中平时放出来的鸡鸭就在禾塘活动,然后鸡鸭长时间活动会产生点什么,对于有点洁癖的我来说简直寸步难行。

        每次回奶奶家都能带一些农产品走。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青菜和番薯。后来我稍微长大些,就喜欢跟朋友骑自行车到处走,奶奶家附近就是我们几个比较好(综合路况、沿途和目的地风景等等)的目的地之一。不过因为那里在我们几个目的地中是最远的,大家都嫌累,所以我经常说去烤番薯,大家才有意愿。奶奶家的番薯可以用取之不尽来形容,那个大麻袋从来都是鼓鼓的。说起来也不知道为啥,周末顶着太阳踩单车大老远过去,满身汗又累的时候还要挖坑、捡柴、生火,火生起来就更热了。

        按照我的理解,歌词有意不要写得太过具体,这样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因为别人可能跟你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但细节是不一样的,所以太过具体可能会让别人意识到这不是自己的经历,从而跳脱出来。但这首歌按我的理解来说有些描述过于具体了,不过也是创作的时候有意为之的。我想以后的作品应该不要有太过具体的描写。

        接下来聊聊制作方面的。这首歌花时间最长的是编曲,让我觉得最困难的是录音。

        编曲前前后后花费半年左右,当然也是因为平时要工作,只有周末才有时间。

        录音出现了很多问题。动圈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会发闷,尽管我一开始就知道,但没经过对比和测试,加上用来录音的耳机本身低频偏重,录音阶段忽略了这个问题。直到录完了(录了很久,不想再录了),要混音的时候,发现声音发闷的问题比我想象的严重,虽然调节eq能改善,但总感觉还是差点。唱功问题也很明显,很多时候应该保持音色的也保持不了,有时候带了鼻音、有时候带了咽音、有时候胸腔共鸣很重等等。加上我本身咬字懒音很多,录音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很多,盯着咬字,又要盯着声带,又要盯着腰腹,又要注意音准,经常会漏掉某个问题。现在想起还是有点难受,希望下首歌能有所改善。

        说说混音的问题。混音最开始的问题就是口水音。还是录音的时候没经验,当时觉得这麦克风录的音量偏小,就靠近来录,然后口水音就变得很大。最开始是通过eq自动化来处理,但效果不好。最后眼看夏促最后一天了,咬咬牙还是买了rx elements。用de-click效果确实比自己折腾效果好多了,但因为某些地方处理过后还是口水音有点明显,最后再通过音量控制压一下,所以会听到某个字明显音量小一点。

        得试试电容麦效果了。当初选麦克风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毅然决然地认为,我这里尽管做了隔音,但原本隔音就很差,做了隔音后杂音还是多,就选择了动圈麦克风。也许当时应该做做测试。

        因为所用的乐器、音源在高频段的泛音都比较少,最后高频段比中低频段低一截。本来是觉得没什么,编曲的时候就决定了这些音色。后来在手机扬声器播放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扬声器的低频段很少,而我这里高频段本来就少一点,所以整体听起来很怪。后来换几个小耳机试一下,也是低频段少了一点,但也可以接受。频段问题可能先单纯记录一下,暂时没想到要做什么改变,如果换音色,所表达的情感又会变了。

        最后再提一下插画吧。画画太难太耗费时间了,稻田太难画了,在我各种偷工减料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有最前面的水稻的颜色太过于橙色靠近红色了,导致后面想加点绿色加不进去,改配色的话改动又太大了。如果你不知道水稻长什么样子的话,不要以我为准,水稻不长我画的这样的。我想我以后尽量不要画难的东西了。

        突然感觉文字这个东西很奇妙。当我写下一段文字之后,不知道谁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段文字,好像建立起某种连接,有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总之,不管正在看这段文字的你,在什么时间、周围是否我所不知道的风景、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某些困境,如果你能从我这里感受到共鸣,或者受到鼓舞,或者都有,那么这便是我的意义所在。最后,共勉。

        写于2023年7月13号晚。


一些感想和《我的奶奶》一些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