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艺术殿堂:苏联莫斯科地铁
如果对于地铁系统感兴趣,或者对于苏联有所了解,那您一定会多少对于莫斯科地铁有所耳闻:那与其说只是一项公共交通系统,不如说是深藏于地下的庞大史无前例的工程体系奇迹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自1930年代首次开通以来,这些令人赞叹的豪华空间一直是出现于旅游指南的常客,现在得益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它们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关注;然而,在国内,苏联时代的庞大地铁艺术仍然鲜为人知。
事实上,这是一个覆盖于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庞大工程,亦是象征着社会主义的公共艺术的殿堂:从俄罗斯到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等,甚至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的北京地铁建设。

-01-
苏联的地下殿堂代表 | 莫斯科地铁
苏联的地铁用马赛克的壁画、大理石、浮雕、雕像、枝形吊灯等进行装饰,创造出了世界上可能是被拍照次数最多的地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富盛名的无疑是莫斯科地铁(俄语:Московскийметрополитен)。它是一个系统,是连接莫斯科市和邻近的莫斯科州城市克拉斯诺戈尔斯克、罗伊托夫、柳贝尔齐和科捷尔尼基的快速交通系统。它于1935年开通第一条线路,该线路全长11公里(6.8 英里),设有13个车站,是苏联第一个地下铁路系统。截至 2021 年,莫斯科地铁共有 241 个车站,其路线长度为 412.1 公里。

莫斯科地铁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轮毂-辐条’的特点,而非类似像北京这样明显环线的特点。大部分车站和线路在地下,但部分线路设有平地段和高架路段,最深部分是世界上最深的地下车站之一的Park Pobedy车站,位于地下 74 米。其中,大多数令人惊艳和叹为观止的地铁站都在斯大林治下以社会主义古典主义风格建造的车站被认为是地下的“人民宫殿”:这些地铁站每个都不尽相同,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与艺术表现。


1930年代中期,尼基塔·赫鲁晓夫 (Nikita Khrushchev) 还尚是莫斯科市共产党的领导人(后来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回忆当时的建设说,“我们当时的建设技术不成熟,非常不老练”,“我认为今天考虑太空飞行可能比我们在 1930 年代初期考虑建造莫斯科地铁更容易。” 在某种程度上,赫鲁晓夫是在说在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没有足够工业基础的“农业国家”,这样的一个项目无疑是艰巨的挑战。真的能建立一个如此雄心勃勃的项目吗?但他也在谈论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不能只是另一个公共交通系统。它必须以一种新的方式建造:它必须是一个代表着共产主义精华的象征性空间,而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它必须阐明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以莫斯科地铁为代表的苏联地铁交通系统就以一种极高的、乃至于是工程结晶和艺术品结合的标准去建造。








正如前文所提,莫斯科地铁建设的第一阶段是发生于1935年,但之后又展开过三次大规模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完成于二战战前;第三阶段建设于于二战之中,虽然被推迟但未完全终止;第四阶段则开始于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冷战时期。



-02-
莫斯科地铁的艺术装饰 | 马赛克壁画与雕塑





纳希莫夫站,该站献给杰出的俄罗斯海军上将帕维尔·纳希莫夫 (Pavel Nakhimov),他在锡诺普海战 (1853) 中赢得了对奥斯曼舰队的决定性胜利,这是帆船舰队时代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人们可以在自动扶梯入口上方看到一个巨大的奖章,上面印有海军上将的轮廓。

不少地铁站中的装饰作品都是具有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的,涵盖科学、文化、历史等。











Novolobodskaya站可能拥有最为丰富鲜艳的色彩:它不仅有着位于车站两端的巨幅马赛克壁画,还有着位列于车站两旁的类似东正教堂彩色玻璃的装饰,且同其他站类似,这些装饰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下面专门展示一些来自莫斯科地铁站令人惊艳的精美玻璃画装饰吧:每一个都拥有着自己的主题和人物,在这里,光荣的工人们和艺术家、科学家一起,取代了教堂彩色玻璃上那些虚构的高高在上的圣像,象征着苏维埃的真正主人,记录着他们的伟大。






这些莫斯地铁的艺术,有着非常浓厚的“社会主义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或者有个更为熟知的名字是“斯大林式建筑”。这一艺术风格的起源来自于1917 年之前,当时俄罗斯建筑界分为俄罗斯现代主义(新艺术风格的当地诠释,在莫斯科更强)和新古典主义复兴(在圣彼得堡更强,圣彼得堡最初也是大量请法国设计师打造的)。随着苏维埃联盟建立之后,虽然有着如“建构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建筑艺术领域风格的出现,古典主义的色彩依旧影响深远,且不那么激进,更加易于被接受,莫斯科地铁和莫斯科一些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也正是最好的代表;并且,如果将目光放向世界范围的其他领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同样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的热潮(详情请看本号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