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上观山水,一道亮丽的风光
在这仙境之中,还藏着一个多数人不知的秘境… 一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应世道前应道然。 横批:福山胜景 “观音山上观山水〞,按照投稿的要求:一.“观音〞和“观音山〞是专有名词,且两者内涵不同,二、“观〞和“山〝是重字,三、可作有主语句式和无主语句式解读,四、“山水〞是并列关系,并可发生转义。根据上面应对的要求,我们再来看“应世道前应道然”能否融入这种境界,为此我们作一些抛砖引玉的阐释。 一、作有主语句式解读:应世/道前应道然。 应世:谓佛陀应化于世;可作专有词。 道然:⑴.“道〞的意思无须多言,“然〞是如此、这样,“道”和“然”因组词之故,便引出了“‘道’如此〞或“正是如此‘道’”的意思,由是观之,则“然”亦有“道”的意思;至此,“道然”的意思已是十分明了了:‘道’同‘道’即“道〞意,并可转延其义:世间的真理、宇宙的变化规律、佛法等。“应道然〞中的“应”,我们引用《说文》、《尔雅》中的解释:应,当也。‘当’有主持一解,故“应道然”有主持佛道或弘扬佛法的意思;“应〞还有顺应、应和之意,于是“应道然〞并有顺应事理或真理使然的意思。⑵.“道然”既富有禅意;又极具现实生活中的时代气息。它反映了绝大多数人希望能融入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去,并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这一点在后面的解读中将得到印证)。⑶.“道然”还包蕴着顺其自然之意,是顺其自然的另一种表述。 “应世道前应道然”的解释是:“佛陀应化于道路前主持佛道。”或者简言之就是:”佛祖道前弘佛法”。
应世/道前/应道然 二、作无主语句式解读:应世道前/应道然。 应世道:应付纷纭万变的尘世或应对凡尘世事。应世道“亮相”可能是一个新词,非通常所说的专有词;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应世道”出现和使用的频次多了,也就成了专有词。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应世道〞或可与“应世”同类比肩。
应世道 “应世道前应道然”的解读是:“(我们)在应付纷纭万变的尘世之前,眼中当有(观音山的)山水,才能应合景物的万千风光”或者“在应对凡尘世事之前,全身心投入到景物的玄妙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地观山水〞
应世道前/应道然 “应世道前应道然”除了上面的两种解读之外,还有下面的断句法(个人认为):观音山/上观/山水;应世道/前应/道然,在此不作讨论。 二 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内茂林深篁,古木参天,绿荫如盖,正是旅游的好去处。 亦或此时正值炎热的夏日天气,人徜徉其中(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路闲步走来,曲径通幽处,树冠下丝丝的凉意很是沁人心脾;而林竹相依、山水相映间,又是一步一景,一履一境;脚脚尤景,足足亦境。当空中微风携带着森林氧吧(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森林氧吧的美称)的清新迎面袭来,不禁让人通身透澈,游兴大发。更兼那鹊桥碧波涟漪,游鱼戏水,层级瀑布泻落,好一派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人在仙境游,境从天外来。在这仙境之中,山间密林深处、杨柳修竹之所还藏着一个多数人不知的秘境一一“感恩湖〞(其清澈的湖水晶莹透绿)。她是观世音大士初入中土时留在观音山上的一面宝镜,据说这面宝镜原与大士的玉净瓶是一对儿。当年大士来东土大唐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为了使佛光普照,便将此宝镜作为信物留在观音山上了;随身只带着杨柳枝净瓶儿入东土弘扬佛法。如果哪一天你来观音山观山水,一定要照一照这面宝绿色的佛光之镜,以匡灵姿。 观音山著名景点很多,每一处都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圣像:她是世界最大花岗岩雕像,择其极具灵气的花岗岩,全人工雕琢,历时三载,终请成净高三十三米重达3000多吨的观世音菩萨圣像。圣像位于当年大士初入中土时的观音山顶,端坐须弥莲座之上,上善菩萨心,大慈大悲慧眼俯视尘世中的芸芸众生。 观音山是大千世界中的福地洞天。在年轻人眼中,观音山是情侣约会的姻缘之地;在大众眼中,观音山是接福许愿的福山胜境;在慕名而来的广大旅游者心中,观音山则是山水相应的灵境,是一生必去的圣地。 观音山既是观世音大士初入中土时佛光普照、慈目投注的圣地,又是“旅游+文化”鲜活的自然之境,是传播文化和科普教育的场所。“观音山上观山水”就是中国楹联文化最好的体现和结晶。但愿“观音山上观山水;应世道前应道然”能成为广大联友喜爱的楹联品牌。 最后由于写作者水平的限制,粗鄙疏陋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和朋友参与评说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