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翻译】Panzer Tracts 18 Pzkpfw38(t) 序言(节选)
作者:Thomas L.Jentz,Hilary Louis Doyle
译者:Pzkpfw38nA车长
译者经验不足,相关翻译错误请各位积极批评指正。



(前面主要叙述了考证方面的历程与更正勘误,略)
……
早在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前,捷克公司CKD(Ceskmoravska Kolben-Danek A.G.)就已经设计出了一批独特的廉价外贸坦克,包括给伊朗的AH-IV、TNH,给瑞典的AH-IV S,给秘鲁的LTL-P和给瑞士的LTL-H。不像斯柯达(Skoda)设计的S-II-a(Lt.Sk.35),S-II-a仅仅是对1932年定型的维克斯6吨外贸坦克的仿制品,它还新增了一个复杂的气动控制系统,CKD公司则是在提高他们轻型坦克的可靠性、通过性、灵活性上不断做出创新。






当德国于1939年3月15日占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时,CKD公司正忙于组装捷克陆军订购的第一批150辆TNH-P轻型坦克。由于急需额外的装有火炮并有装甲的坦克,德国陆军武器局给BMM公司(Böhmisch-Mährische Maschinenfabrik AG,德国在战时对CKD公司的命名)下了一份完成这首批150辆 Panzerkampfwagen L.T.M 38组装的订单。后续扩增的订单产生了Pz.Kpfw.38(t)Ausf.B到G这些型号,被德国截留充公的外国订单则成为了38t S型。

和德国武器在(间战)几年时间中的发展一样,武器的名字也随时间变化。为了避免因为使用二战后不准确的俗名、通称而导致的混乱,历史记录留下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名字——因为这些名字在原始档案中被使用。
该型车辆第一次被武器局采纳时,军械生产部6处(Wa J Rue 6)于1939年5月至8月间的产量数据报告中称其为“捷克造三号坦克tschechische Pz.Kpfw.III”.
1939年8月12日,第八集团军(A.O.K.8,Armee-Oberkommando 8)报告称“Panzerkampfwagen (3,7cm) L.T.M 38”的维修工作应该由捷克摩拉维亚-科尔本-丹历公司在布拉格附近的工厂负责。L.T.M 38是38型轻型坦克(Leichte Tank Modell 38)的缩写。

1939年10月13日至1940年1月16日的这段时间,军械生产部6处的报告中把这些“装甲战斗车辆”称为“保护国(指的是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的38型轻型坦克(LTM 38 Protektorat)”



1940年1月16日,监察局6处宣布该型曾被装甲部队(以捷克名字)称呼为“38型轻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L.T.M 38)” 的“捷克造装甲战斗车辆(tschechische Panzerkampfwagen)”将被重命名德国名为“装甲战斗车辆38型(捷克造)[Panzerkampfwagen 38(t)]”。她的主炮用捷克名曾叫做 3,7cm Kampfwagenkanone M 38,被重命名为德国名3,7cm Kw.K.38(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