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OE Audio Tita使用报告

首先,迟到的父亲节祝福,祝我的老爸和天下所有的老爸节日快乐。今天写一个看上去奇奇怪怪的塞子,我也是当配塞带了挺长一段时间(这不是鸽的理由),本身也给了我很大惊喜的塞子。

其实说起单铁的棍子我会首先想到一些经典款,比如er4;又或者是长得好看声音特别的7200。Tita是什么我之前完全不知道,我对OE Audio的全部了解只是他家是做线做配件的。所以第一次看到Tita的时候还是蛮惊讶的,首先是它的设计感,一看就是花了功夫(钱)做的;还有就是它奇奇怪怪的设计。

简单说,Tita将钛合金导管和号角型的出音口一体CNC,直接放弃了滤网,配合的是一颗声扬未知型号的动铁。它的整个一体化的导管和出音孔是号角状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变大。官方宣传这样设计可以强化声音,当然能不能强化声音我不知道,不过这样的设计还是挺新奇的。
另外,Tita砍掉了动铁传统的分频设计,也就是放弃了通过电容、电阻、电感进行调音,而全交给导管腔体的物理调音大法,据说可以消除分频器带来的失真,充分释放单元性能。

好了,既然都靠物理调音了,那么也到了Tita最神奇的那部分:换壳大法。Tita带来了三种不同材质的壳子,它们希望通过调整进气量和抑震带来不同的声音。这三种壳子分别是:
不锈钢:这个是开放式设计(屁股打洞),线条感是三个之中最强的,低频高频都会略微收一点,相应速度更快。
黄铜:仍然是开放式设计,气孔口径更大。黄铜壳子下的Tita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我用的最多的,我认为黄铜是Tita的精髓所在,它带来了一个整体略慢,但很温暖,气氛很强的音色,同时低频更加宽松,高频的延展性也更加优秀。
铝:封闭式设计,声音会有点硬,虽然加强了低频,但你能指望一个单动铁有什么低频呢?我甚至觉得铝壳下的低频还不如黄铜壳子下那个宽松温暖的低频。 好了,来走一波开箱。

Tita的纸盒子挺漂亮的,就是材质上感觉差一筹。不过讲真这个收纳包挺好看。Tita的本体看上去是一个半透明的工程塑料材质,包裹着钛合金的一体化腔体出音口。Tita是MMCX的母座,可换线设计,原线是塑料材质的套件,特氟龙的绝缘层,还算柔软(其实就是本家的2Dual OFC),我这个Tita是换成了上一级的2Dual CDC,明显线做工好上了不少。

另外就是Tita的可替换金属壳了,做工非常好,套上后与本体浑然一体,非常漂亮,就是不太方便拆卸。Tita的做工放在这个价位完全是非常没有问题的,不过貌似有人跟我说Tita本来是卖1000多(169美元)的来着……
那么接下来咱们看看,这个现价699的单动铁的声音表现。Tita可以说是单动铁中声音还蛮独特的,它最独特的风味不在于它略暖的热情,而在于它的节奏感(尤其是黄铜)。首先说下Tita的低频,量给的还是蛮足的,但是受限于单元,下潜略弱。不过虽然Tita只有一只动铁,但它低音温暖和丰富的质感令人着迷。尽管我会说Tita是偏中下盘的一个塞子,但它的高频也很有意思。动铁嘛,Tita的高频延展性很高,略薄,略缺乏光泽感,它不注重能量感的表达,但是对细节的表现不错,而且分离度上佳。Tita的人声中性偏暖,略近,线条感与颗粒感略弱,十分有韵味。
我愿意说Tita是一个略慢的塞子(换壳子会有改变),而正是这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在一众单动铁中脱颖而出。Tita我只能说别谈动态,只说味道。不过Tita可能是因为结构原因,横向声场有惊喜。我负责任的说,Tita的人声没有7200毒;解析强不过er4b;低频干不过欧若拉……要说Tita有点动铁水桶塞的意思,它又水桶不过海王星。啊GieGie,我好像小黑了一下,geigei你知道了,不会打我吧(划掉)

当然,我还是爱Tita的,这段时间内我随身带的一直是Tita。韵味这种东西真的很难用文字描述出来,但是它对人的感动客观存在。
Tita的素质,老实说一部分略低于千元塞的及格线,但是它独特的特点,才是让它从后宫佳丽三千中脱颖而出的。
换壳,只是玩法,而Tita的核心,才是“三位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