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意外惊喜——《比宇宙更远的地方》

这是一篇安利文。
春天过半,气温仍然不算高,睡觉仍然需要毯子,贵如油的春雨却像中东的油价一样下个不停。在这种阴冷阴冷的天气里,窝着看番打游戏是对我而言最好的选择了。而一月新番中的季番也陆陆续续迎来了尾声。
说起来,这一季里我最期待的是《紫罗兰》;
但给我观感上最好、最出乎意料、最让我有想看下去的欲望的动画,是今天的主角——
《比宇宙更远的地方》(以下简称《南极》)
【以下内容涉及重度剧透,还没看的……赶紧去看啊!!!!!】

咳咳,说回正题。去年12月,网上《紫罗兰》和《国家队》交战正酣,《小樱》和《骨傲天》也来神仙打架的一地鸡毛里,我看到了一部被很多人忽视的动画,正是这部“去南极”的动画。一开始我只是默默地收入追番列表,原因很简单:
水濑祈?额,还行。香菜?嗯,不错。搞笑艺人?额,挺好挺好,只不过不是主役,不过也行。
早见沙织?!小天使!!Yukino!!深雪!!
这番我追定了!
上一次因为声优而追番,那还是《石膏Boys》的时候了。
1月2号,《南极》开播了。作为最早开播的动画之一,我原本只是拿来做开胃菜的。但看完第一话,我跑去又查了一下其他的制作人员:
导演石塚敦子(写的平假名我一分钟没反应过来),游戏人生的导演也是她;藤泽庆昌负责音乐,LoveLive的曲好些是他写的;吉松孝博,骨傲天的人设。
脚本:花田十辉。
emmmm……
额,这个嘛……
花田老师我再也不黑你了!舰娘这锅你不背了!境界的彼方也不用了!玉子市场……那个萌片就算了……
简单来说,《南极》这番的阵容没有国家队那么豪华,也没有京紫那么抄老底,也没有小樱那种原班人马。但南极队是真的稳啊!
作为系出同门的《小樱》和《骨傲天》,毕竟有前作基础;《紫罗兰》因为提前了一年半就开始的放消息、试映会、各种宣传轰炸,才有此话题度;《国家队》虽然同为原创,但人家制作团队就是一张招牌了。
《南极》什么都没有。

但是《南极》就是不跟你玩套路。
第一话《青春百万元》已经告诉了我“这是一部写实向动画,没有超能力,没有主角光环,没有后宫,没有倒贴,动画里甚至得考虑钱的问题。”
第二话《歌舞伎町弗里曼德尔》却透露出一个大问题:“去南极又没有钱怎么办?打工。”此时我开始慌了,有《轻音少女》的前车之鉴,不会是从《少女南极旅行》变成《少女打工旅行》,最后一话才踏上科考船吧?!但是OP和ED始终在告诉你,这帮子人,确实去南极了,而且戏份还会不少。
直到第三话才以一个戏剧化的方式落实了“谁出钱去南极”这个现实性大问题,才算是让所有吃了一颗定心丸:还是能去的,马上就出发了。结果直到第九话末尾,才正儿八经的踏上了南极(的边缘冰盖)。这个剧本设计其实很巧妙地,富有节奏地把整部十三话的动画分成了四个部分:
怎么去南极?(Ep.1~3)
去南极之前的准备(Ep.4~5)
去南极的路上(Ep.6~9)
到达南极做些什么(Ep.10~13)
为什么这部动画是我这个季度最喜欢的,甚至可以和《冰菓》、《悠风号》、《白箱》、《花开物语》争一波我最喜欢的动画呢?
因为这部动画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每个人年少时都向往诗中的远方,都希望见从未所见,及别人未及之地,这就是好奇,就是活力,这就是青春。因为一个贪图安逸而老态龙钟的人不会想要出远门,不会想要冒险,不会想见识新的风景。
随着每个人学业、工作渐渐繁忙,个人时间和兴趣爱好被生活和社会的压力渐渐压缩,热情逐渐被现实的冰凉击垮,人们往往会淡忘掉那个年少的梦想。而《南极》里,主人公要去的是南极,是那个比宇宙更加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被现实一遍又一遍地冲刷洗礼过后,我们在内心上会认为“女高中生去南极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这种“不可能”的判断,却推动了观众“想看看她们是怎么做到”的好奇心。当她们真的踏上南极时,内心会深深地感叹一句:“她们真厉害!”进而得出结论:“这就是青春啊。”
这就是青春啊。
这就是青春啊!
这就是……青春啊……
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当年自己的雄心壮志呢?
你是否曾在别人未曾知晓的内心,会想象当年那是诗中的远方呢?
你是否曾在各种压力之下,想抛之脑后放下一切,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呢?
这就是我所说的,这部动画给人直击骨髓的代入感。正是这种每个人内心或多或少地共鸣,让这部动画在平淡中却有深入内心的共鸣。

24分钟的现实,这个时候就请不要再折磨我了。
让人感到轻松治愈的动画多半是日常番,但《南极》的剧本却在讲述一个连贯而富有逻辑的故事的同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明亮的、积极的、鼓舞人心的故事。总体上,剧情始终牢牢围绕在“四个少女去南极”这个主心骨周围,多的废话半句都不说。整体的故事也是陈述了“如何一步步地实现去南极这个目标”,总体是上升的,前进的。两三集过后,就在潜意识里告诉观众们:下一集会进一步前进的,请敬请期待。这就让人越看越想继续看下去,话说了半句总是想听完的。
每一集的分集剧情而言,花田十辉不亏脚本界老司机,每一话起承转合、思维逻辑严丝合缝,滴水不漏。随便举几个例子:
第6话《欢迎观看榴莲秀》:起(到达新加坡)——承(新加坡的游玩)——转(三宅护照丢失,及众人的对策)——合(找到护照,旅行得以继续)
第8话《咆哮 疯狂 尖叫》:起(登船出发)——承(船上的日常)——转(晕船,和晕船的反应)——合(晕船恢复,向南极继续进发)
上面两话是我随手抽出来说的,但是《南极》的每一话都有非常清晰的脉络,同时又很好地承接了上一话留下的悬念,又为下一话做好了铺垫。追番的人期待下一话夜不能寐,补番的人一口气看到底更是爽快无比。

演出的话,我只能说一个字:秒!很多的细节、很多的暗示手法、很多的前后对应。以小见大,在细节中暗示和搭配主题。包括这部番让我彻底圈粉的,是第二话歌舞伎町的奔跑,我看过的能与之媲美的,也就只有悠风号里久美子在桥上奔跑的那一段了,多的话就不说了,看图就好。
反复出现的企鹅,暗示了南极的主题:



注意姬友左侧的背景路人,表白—相处—吵架:



暗示的例子:


对女主性格的补充:


台词和音乐方面而言,不多说,舒服。台词给人的代入感非常非常强。一般的日常对话,和电影动画电视剧的对话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随意、语速快、会夹杂黑话、会有省音和不按语法来的情况,而后者一板一眼,一字一顿,用词遣句和文法结构都很标准。
举个例子,你打游戏的时候挂了,下意识说出来的第一句话肯定不是“哎呀,可惜了,就差一点。”而肯定是“我XXXXXXX的XXX搞死XX。”(敏感词部分请随意添加脏话,这里我就不写了)。《南极》这个动画,虽然仍是浓重的“台词感”,但很多很多地方会向真实的对话的风格靠拢,让你潜意识感到“这不是演出来的,是她们亲自经历的故事啊。”
音乐方面,OP和ED活泼、明亮、开朗,词也是激励大家奋发向上的,配乐方面同样贴合剧情,画龙点睛,如果用古典乐打个比方的话,致郁系的故事的配乐大抵有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悲怆感,而《南极》却有韦瓦第《四季》的轻快活泼的味道。
我其实特别特别想说的一点,是第七第八话结尾高潮时的插曲《ハルカトオク》和《One Step》,和剧情搭配在一起,绝!真叫一个绝!

以我而言,一想到今晚要更新倒数第二集,下个星期就完结这个事,我就会有一股咸鱼感油然而生,进而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视频也不想做,单词也不想背。
但是,奈何,奈何,动画毕竟是商业产品,评判一部动画,是要以买了多少小圆盘,赚了多少钱为评判标准的。相对其他四大名著个个破千万播放,动辄两三百万的追番量,《比宇宙更远的地方》却只有66.4万的追番,同时只有562万的播放(仅bilibili,截止2018.3.20-19:29),酒香也怕巷子深啊,这个战绩,实在是显得有些寒掺
吗?
目前《南极》的BD1是亚马逊18年3月榜第17位,甚至超过了《紫罗兰》(BD1,第44位)、《西片太太》(BD1,第36位)、《摇曳露营》(第20位)。顺带一提,BD2、3、4的排名分别是24、26和第27位(虽然只是预售而已)。

emmmmm............
我还能说什么?
快去试试这番啊,看一话你吃不了亏你上不了当,喜欢那就是赚到哦!
行了不多说了,我现在满脑子只有去南极,我要去洗个澡等更新了。
结月超可爱!!!
EdwardGLiu
20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