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高考的失利,到斯坦福大学热门专业读研,我用了4年

2023-07-21 11:24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学校:海本

GPA: 3.81/4

语言成绩:

GRE:161+170+4

录取:Stanford University MSCS,  Columbia University MSCS; UCSD MSCS  


申请季以斯坦福这一结果完美结束,令我现在都难以相信。等待结果的2月和3月上来就收到了好几封梦校的rej,我的心态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大概清楚了自己的实力会和哪些学校匹配,也已经几乎打算在本科学校接着读研了。所以斯坦福的ad对我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这也侧面告诉了我们申请时还是要勇于,而且可以多申top项目的,没准你的经历就是契合committee的胃口。


回顾我的申请之路,我意识到有太多的地方自己准备不足。其实高中时我根本没想过会来美国读本科,但是高考的失利只留给了我两条路,要么在国内上一个不是很满意的本科,要么申请国外大学。当时的我有一股不甘平庸的冲劲,头脑一热就选择了后者。一开始我只是想拿着高考成绩申请加拿大的学校,但是后来发现申请季时间有剩,就又考了SAT,申请了美国。相比较其他本科同学的美本申请,我的申请显得极为仓促,以至于我直到出发之前总是有“准备不足”的感觉。提了这么多陈年往事,我只是想说明我大一乃至大二上半年的心态是畏缩而局促的,这种心态无疑是我后来准备申研起步晚的原因之一。



我高中时既不向往美国的大学生活,也不了解美国文化,所以当我来到美国开启我的大学生活时,总感觉有太多学习以外的新鲜事物向我奔涌而来,令我应接不暇。我每天小心翼翼的消化着中美之间的文化,饮食和语言差异,导致我除了完成校内课业以外几乎是一个缩头鸵鸟。如果能让我重来大学生活,我当然希望能够改善我前两年的心态,课后多与教授和同学交流,多去参加学校的workshop,多开拓自己的视野。这些信息早到一分,我就能早一些明确自己本科后的去路,也就能尽早准备申研了。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世毕盟的从大一大二就开始的跟踪指导服务应该是颇有帮助的(遗憾的是我没有享受到,所以找机构也要尽早嗷XD)。


但是大三的时候我终归还是对未来慌张了起来。课余我总想着去career fair或者学校和教授的网站看看实习或者research机会。终于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我找到了一份校内的科研机会。但是这段科研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导师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我的研究只是ml在他的领域的应用,我能得到的关于计算机科学或者ml方面的指导是有限的。所以经验不充分的我经常两眼一抹黑,最终也并没有产出什么成果。现在看来,第一份科研还是应该尽量去找科班出身的教授寻求指导,学习一个组里已经有的课题,这样即使最后没有产出,也能对某一方向有更多insight。



我后续的两段科研其实都有这个问题,即导师并非cs的,我的课题也局限于在非cs领域的应用。说好听点这叫interdisciplinary,但是实际上就是不够硬核。那么我为什么没有找到硬核的cs科研呢?我认为还是尽早规划的问题。尽早上到感兴趣的教授或者某一领域的课,多去OH问问题,多与目标组里的phd学生交流都是好办法。虽然我的research不够硬核,但是靠我积极地寻找机会,最终的research数量还是达到了三段,也有了两篇不硬核的publication,重要的是能收获三封research相关的推荐信,这些也算是我亡羊补牢的努力带来的回报吧。


 时间来到了申请季,那么我的工作无非就是准备GRE和其他申请材料了。GRE我一个月内考了两次,总的准备时间少于一个半月。关于GRE我的经验就是多背题目里出现的生词(挑一个口碑不错的GRE词汇App即可)以及多做题。我认为GRE是需要趁热打铁的,时间线缩的越短越好,因此找个假期脱产或者半脱产准备是没问题的。当然准备GRE还是尽早最好,以避免它和实习或暑研冲突。现如今由于疫情的影响,GRE本身在申请中的重要性也是大幅下降,所以考一个够用的分数即可。


我认为写文书其实是一个耗时但有趣的任务。一方面通过文书我对自己过去的学习以及将来的目标又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文书里有一段是需要写你为什么要申请一个项目或学校,如果是research-oriented program,此段通常需要提及若干感兴趣的教授。通过浏览教授的工作,我时常能拓展自己对某一子领域的认识。并且我经常能看到他们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的教育经历和人生轨迹,这些东西经常会给我一些鼓舞。因此针对学校修改文书的时候我常常乐在其中。当然了,文书的修改离不开我在世毕盟的mentor(MIT CS PhD Candidate)和培训老师的悉心指导。Mentor从过来人的角度对我的文书结构和内容给予了宝贵意见,培训老师除了送交文书给世毕盟的native expert team润色以外(btw这个润色真的非常好非常专业),还经常亲自与我meeting讨论用词和思路。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他们的付出!



我还要特别称赞我在世毕盟的培训老师的敬业和耐心。申请季填写各种表格经常填到半夜,但是即使是再细小的问题培训老师也都是半夜秒回。一些不确定的细节老师也会向往届学员询问确认。我递交申请后有时会发现填的信息有疏漏,这时也会得到培训老师的鼓励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这里说一个小插曲,由于Stanford和UCLA的申请截止早于我投publication的日期,所以我早期的申请都没填publication这一栏。因此我对早期的申请感到不安,但是培训老师鼓励我发邮件解决问题,而且他们最后真的接收了附件!我想这说明了申请季遇到问题不要气馁,要坚定地去解决的道理。总之,再次感谢培训老师以及世毕盟的优质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申研或是拿offer都只是人生的一个新篇章。望诸君共勉!


从高考的失利,到斯坦福大学热门专业读研,我用了4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