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谋略奇书 :权谋纷争,谁能成为一方霸主?| 白话《反经》04

2023-08-30 21:06 作者:开放智境  | 我要投稿

人儿的才能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就像一升不能盛一斛,满了就会溢出来。如果不是那合适的人,让他担任重职,怎么能不危险呢?

傅子说:“衡量人才的才能一共有九个方面:一是德行,以确立做人的根本;二是理才,以研判事物的机理;三是政才,以掌握治理国家的体制;四是学才,以综合典籍文献;五是武才,以统领军队;六是农才,以指导农业生产;七是工才,以制作器具;八是商才,以促进国家利益;九是辩才,以擅长辩论。这就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所以伊尹说:“智慧通达大道,能应变而不穷,辩于洞察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合阴阳、正定四时、调节风雨。像这样的人,举用为三公。”所以三公的事务常与治理国家有关。

汉文帝问陈平:“你主理的是什么事情?”陈平回答说:“陛下不知我愚钝,让我担任宰相的职务。宰相在上辅佐天子,协调阴阳;在下使万物顺应时节;对外镇抚四夷,对内爱护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尽其职责。”汉文帝说:“好!”

汉魏的相书说:“我听说《易经》上说:‘天地以顺动,所以日月不过、四时不差;圣人以顺动,那么刑罚清明而人民服从。’天地的变化,一定由于阴阳。阴阳的分界,以日月为纪。每一种职务,都有固定的责任,不能互相干涉。英明的君主谨慎地尊崇天,谨慎地养人。所以设立羲和之官,以顺应四季,恭敬地办理人事。君主的动静皆合于道,顺从阴阳的变化,那么日月光明,风雨合乎时节,寒暑调和。这三者得其所序,那么灾害不生,人民不生病,衣食充足。这是燮理阴阳的大体情况。”这件事详见于《洪范》篇。

不违背四时,通达地利,能通达和不通达的,能利益和不利益的,像这样的人,可以举用为九卿。所以九卿的事务常常在于德行。

通达人事,行为如同举绳,通达关梁,充实府库,像这样的人,可以举用为大夫。所以大夫的事务常常在于仁心。

忠诚正直而能劝谏,没有奸诈之心;去除私利而能公正,说话有法度,像这样的人,可以举用为列士。所以列士的事务常常在于义。所以道德、仁义确定了,那么天下就正直了。

(《人物志》说:“清节之德,是师氏的职务;法家之材,是司寇的职务;术家之材,是三孤的职务;臧否之材,是师氏的辅佐;伎俩之材,是司空的职务;儒学之材,是保氏的职务;文章之材,是国史的职务;骁雄之材,是将帅的职务。”)

太公说:多说多话,恶言恶语,整天说些恶话,睡卧也不停歇,被众人憎恨,也被人们所嫌弃。这样的人可以派他守卫街巷,查察奸邪,发现祸患。爱生事好动,夜晚巡逻早起,即使困苦也不后悔,这是容易领导的人。先说后做,爱护士卒,为人忠厚老实,办事公正,这是可以信赖的人。小心谨慎,一心为公,不接受下级的劝告,执法必严,不避亲戚,这是可以率领百人的将领。争斗好胜,嫉恶如仇,对犯人施以刑罚,想统一众人,这是可以率领千人的将领。外表温和内心刚毅,有时倾吐衷言,知道别人的饥饱,体恤部卒艰难,这是可以率领万人的将领。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亲近贤能的人并进言,尽心竭力毫不怠慢,忠诚耿直充满心怀,这是可以率领十万人的将领。温文尔雅,宽容大量,专心一意,进言公正,这是可以率领百万人的将领。功勋卓著,威风凛凛,邻国皆知,出入豪门大户,百姓亲近他,诚信宏大,明晓世界大事,能成就事业,又能补救败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类皆像家人一样,这是英雄的领袖,乃天下的主人。


(人物志上说:聪明出众的,叫做英;胆力过人的,叫做雄。这是大体上的别名。聪明的是英的资质,如果没有雄的胆量那么谋划就不能实行;胆力过人的是雄的资质,如果没有英的智慧那么事情就难以成功。如果聪明能够预谋开始的事,而明察却不能预见时机,可以坐论但不可以处事;如果聪明能够预谋开始的事,明察能够预见时机而勇猛却不能行事可以循规蹈矩却不可以随机应变;如果力气过人但勇猛却不能行事那么可以为有力之人而不足以被称为先锋;力气能过人、勇猛能行事而智慧不足以料事那么可以为先锋但不足以成为将帅。必须聪明能预谋开始的事、明察能预见时机、胆气能临事决断然后才可以称之为英。张良是这样的人。气力过人、勇猛能行事、智慧足以料事然后才可以称之为雄。韩信是这样的人。如果一个人身上兼有英、雄那么就可以统治天下。汉高祖、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经》书说:“智慧宛如源泉,行为可以作为表率,这样的人可为人师;智慧可以磨砺,行为可以辅佐警戒,这样的人可为人友;依据法度职守而不敢胡作非为,这样的人可为官吏;只顾眼前快意,一声呼唤就再三应诺的人,不过是奴仆罢了。所以最高明的君王以人师为辅佐,中等的君王以朋友为辅佐,下等的君王以官吏为辅佐,亡国的君王以奴仆为辅佐。”要想观察一个国家的灭亡,看看它的下属就明白了。

所以和明智的人相处,和能听到正确意见的人相处,和有志于道义的人相处,如果不是贤德的人就不会任用贤人。所以左右辅佐君王的人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是得失的要害。

孙武说:“哪一方君主有道义?”

从前汉王被围困在荥阳时,对陈平说:“天下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陈平回答:“项羽为人恭敬爱人,那些廉洁而喜好礼节的人,大多归附他。但到了论功行赏、封官晋爵时,项羽却舍不得给有功者好处,那些廉洁好礼的士人也不肯归附他。现在大王对人傲慢,礼节简慢,那些愚蠢贪利、没有廉耻的人也都归附了汉王。如果你们去掉各自的短处,集中你们各自的长处,那么天下轻易就可以平定了。”

魏太祖曹操对郭嘉说:“袁本初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但力量不足,怎么办?”郭嘉回答说:“刘邦战胜项羽,是因为他智谋胜过项羽;项羽虽然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打败。我私下考虑,袁绍有十个失败的因素,您有十个胜利的因素,虽然他兵力强大,也是无所作为。”

袁绍礼仪繁琐,曹操任其自然;曹操行事顺应天下,这是道义胜过袁绍。袁绍违背逆动,曹操以顺制止;曹操统率天下,这是名义胜过袁绍。

汉末政治的宽厚导致松弛,袁绍用宽来补救,所以不害怕;曹操用严来纠正,上下知道要守规矩,这是治理上的胜出,第三个优势。

袁绍外貌宽厚内心猜忌,用人又马上怀疑,所任用的只是亲戚子弟罢了;曹操外表简朴内心机敏,用人不疑,只看才能不管远近,这是度量上的胜出,第四个优势。

袁绍计谋多而决断少,错失良机;曹操一想到好计策就马上实行,随机应变没有穷尽,这是谋略上的胜出,第五个优势。

袁绍凭借累世的资历,高谈阔论礼让,来博取名誉,喜欢空谈粉饰外表的人多归附于他;曹操内心真诚待人,推心置腹施行,不为虚伪的赞美,以节俭为榜样,对有功的人也不吝啬,有忠诚正派远见而又有实绩的人都愿意为他所用,这是德行上的胜出,第六个优势。

袁绍看到有人饥饿寒冷,怜悯体恤之情表现在脸上,自己看不见的,考虑时或许没有想到,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罢了;曹操对眼前的小事有时会疏忽,但到了大事上,与四海相接,恩惠所加都超过期望,虽然看不见的,但考虑的范围没有不做到的,这一定是仁爱上的胜出,第七个优势。

袁绍因为大臣争权夺利,谗言惑乱;曹操管理下属有道,谗言不会传到耳朵里去,这是明察上的胜出,第八个优势。

袁绍对错无法知道;曹操对的就以礼相待,错的就用法律来纠正,这是文治上的胜出,第九个优势。

袁绍喜好虚张声势,不知道兵马的要点;曹操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军人依靠他,敌人害怕他,这是武功上的胜出,第十个优势。”

曹操说:“我知道这些,袁绍志向远大而才智不足,外表严厉而胆量很小,嫉妒他人而缺少威望,军队很多但调度不当,将领骄傲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袤,粮食虽然丰富,但这些都恰好成了我的礼物。”

杨阜说:“袁绍宽容而优柔寡断,好谋而少决断。优柔寡断就没有威力,少决断就会后患无穷。现在他虽然强大了,但最终还是会被擒获的。曹操有雄才大略,决断时没有疑问,法规统一而兵精,一定能成就大业。”

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都是有智谋的人为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都是忠臣为他办事;颜良、文丑,都是勇猛之人为他统领军队。但恐怕很难战胜他啊!”荀彧说:“袁绍的士兵虽然多,但法令不严。田丰刚直但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治,审配专权但没有谋略,逢纪果断但自以为是。这两个人留下来,知道后面的事情。许攸贪婪会违法,一定不会放纵,不放纵就一定会叛变。颜良、文丑,只有一人之勇,可以一战而擒。”后来许攸贪图利益不守法令,审配抓了他的家人,许攸愤怒,投奔了曹操。颜良也被斩杀,田丰因为劝谏而被杀。这些都和荀彧的预料一样。

【深度解读】

天下最重要的是人才,他们是君王统治根基的源泉。孔子曾说:“人可以分为五等: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若能辨别出这五等人,就能找到治理天下的方法。”

庸人没有固定的道德规范,在言谈举止中缺乏法度;他们不知如何选择贤人作为依附,也不懂得通过自身努力来自立;只关注小事而忽略大局,只看表象而不抓住关键。这就是庸人。

士人内心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原则和谋划能力。虽然无法完全掌握道术的本源,但有一定的遵循原则;虽然无法做到百善皆美,但有一定的长处。因此,智慧不在于多,而在于明晰事物的本质;言行不在于多,而在于把握要领;行为不在于多,而在于明确其根源。只要明白事物的根源,抓住要领,遵循其本质,就会像生命和身体一样不可动摇。富贵不能增加,贫贱不能减损,这就是士人。

君子言必忠信,心志无嫉妒之念,有仁义之德而容颜不炫耀,思虑通达明智而言辞不偏激,坚守信道,不断自强,看起来似乎可以超越他人,但始终不能赶上圣人。这就是君子。

贤者的品德不超越法度,行为符合规范,言论足以被天下效法而不受伤害,道德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损害万物之本。他们使天下富足而自身不受贫困之累,这是贤者的德行。

圣人的品德与天地相合,善于变通,能探究万事的始终,能协调万物的自然。他们构建了大道,促使万物成就,明晰如日月,变化运行犹如神灵,普通百姓不了解他们的品德,也不知道他们的边界。这就是圣人。

然而,只追求清廉之德而缺乏宽容,爱好批评责备,只分辨对错,这样的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亢,属于山野之士,超然于俗世;喜好修身的仁义忠信,恭俭推让,这只是为了个人修养而已,属于平世之士;崇尚功业,追求荣名,用礼仪约束君臣关系以保持秩序,属于朝廷之士;隐居于闲野,从容自在地垂钓、漫游,这只是为了无为而治,属于江海之士;自诩吹嘘,吸进浊气、吐出清气,像熊一样爬行,像鸟一样展翅,这只是为了延年益寿而已,属于导引之士;至于不追求刻意高尚,没有仁义而修身,没有功名而治理,没有江海而闲适,没有导引而长寿,没有任何固定的追求和所有,淡然无极,各种美好随之而来,这是天地之道,圣人的德行。

以上经典之言,从不同侧面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各类人才的特点与职责。他们的才能涵盖品德、理才、政才、学才、武才、农才、工才、商才和辩才等方面。不同层次的才能分别在德行、仁义、才情、聪明智略、知识内涵、武力能力、农业生产管理、工艺技术、商业运作和辩论能力等方面体现。这些才能的汇聚,为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在当下社会,我们也需要思考和反思。与经典中所描述的各类才能相比较,我们能否找到人才的匮乏和不足之处?在治理国家和社会问题上,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来应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快速变化,是否能够满足各类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反思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以及对人才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他们的才能和品德对于治理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力。我们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注重才德兼备并顺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谋略奇书 :权谋纷争,谁能成为一方霸主?| 白话《反经》0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