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Where is Armo? - 坂本龙一&电影片段

2023-06-22 07:49 作者:音乐-笔记  | 我要投稿

在那个工业革命全球化的时代中,有谁逃得过不被浪潮裹挟被迫“前行”?只是因为身上背负着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爱新觉罗·溥仪注定是当时中外政治、新旧时代的特殊“交点”。(音乐笔记)

-----------------------

“每当前奏响起,自身仿佛都被吸进历史洪流的漩涡,窒息,挣扎,无力…连皇帝面在历史巨轮下的挣扎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何况我们面对浩瀚的星海呢?!厚重的历史感将我压的喘不过气,可同时又那么兴奋。伴随着无力、空虚、悲叹、惋惜,到最后坦然,坦然的面对历史,面对生活,面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各种说不出的情绪堵在胸口,最后随着二胡长长的尾音长吁一口气,愣在那里…每次听,灵魂都是在重生!”(某乎作者:我是绿叶)

-----------------------

张五常评《末代皇帝》(1988.05.18)

“溥仪的一生,传奇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传奇的故事真的是发生了。这个无知皇帝所经历过的时代演变,即使最富想象力的大文豪,喝醉了酒也想不出来。时代包括清末,军阀时期,「满洲帝国」,中日之战,国共之争,以至最后以疯狂的文革收场。在人类历史上,有谁的一生可以遇到更复杂的历史经验?无巧不成戏,这个人偏偏是一个皇帝!”

“《末代皇帝》最明显的成功地方,就是观众看得明白。单是这一点就不容易了。我说的观众,不单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外国的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该片在美国公映时,高朋满座,散场时赞好之声不绝于耳)。老实说,我想不到有哪一位中国导演能将溥仪的一生及其背景,拍得连外国人也能看得明白的。”

“多年以来,我们读到关于溥仪的文字,都往往把他形容为近于小丑的角色,毫无本领,是一个悲剧中的令人反感的人物。但看过了《末代皇帝》后,我对溥仪有了改观:我同情这个人。

《末代皇帝》的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在同情的出发点上——不是在可怜的出发点上——肯定了溥仪这个人的性格。把他的性格刻划成这样,不一定对,但影片很有说服力,使我觉得这性格是可信的。”

Where is Armo? - 坂本龙一&电影片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