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见水、梦见飞翔、梦见被追逐……梦是可以被解释的吗?

2022-09-23 13:48 作者:Care解忧  | 我要投稿


图片


解梦,是古今中外长盛不衰的话题,从神话传说、星象占卜一直到近现代心理学,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解释。


梦见被追赶、梦见飞翔、梦见跌落、梦见牙掉了...寻找每一类梦所代表的涵义,为人所津津乐道,但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前提——


人们为何做梦?梦究竟有没有意义?梦能不能被解释?


弗洛伊德

雪茄仅仅是雪茄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梦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还像艺术大师一样,将潜意识中隐藏的冲突、未被满足的愿望以及破坏性的念头乔装打扮一番,呈现在夜的舞台之上。


在弗洛伊德看来,光怪陆离的梦境只是梦的表层,真正重要的是梦的隐性内容(latent content)——梦的隐喻和象征,解析这些隐性内容虽然是一项艰深的工作,但却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


不过,弗洛伊德历来是深受误解的心理学家之一,流行文化与网络小短文总喜欢将「某类型的梦」和「特定的解释」一一对应起来,号称这是心理学说的。


这恰恰是弗洛伊德所反对的,讲一个精神分析史上著名的梗,来帮大家品品这一点:


精神分析不是主张香烟这样的棒状物可以视作阴茎的象征吗,于是就有人问弗洛伊德:那你一天到晚叼着根雪茄是咋回事呀?(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本人嗜烟如命)。


图片


弗洛伊德沉思半晌,吐了个烟圈缓缓答道:有时候,雪茄就仅仅是雪茄。这...听起来有点双标啊,似乎老爷子实际想说的是: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在暗示什么?是想说为师在嗦牛子吗?大胆!


玩笑归玩笑,弗洛伊德的确是认真的,他警示人们不要将解释简化:像棒状物、器皿、水等符号,并非一定有固定的隐喻,梦中的内容也并不是全都有象征意义的。


每个梦都必须置于做梦者个人的生活背景之下,特别是在做梦者清醒的情况下来叙述自己的梦境,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是像算命一样给一个固定的搭配。


尽管有许多心理学家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即梦不是心灵的胡言乱语,它可以具有心理意义,但也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精神分析对梦的解释过于牵强附会,而且缺少可靠的证据(Domhoff, 2004)。


只是大脑在自high


有些心理学家的主张与弗洛伊德截然相反,他们认为梦本身是无意义的,源于大脑随机的、自发的活动(Squier & Domhoff, 1998),比如激活-整合理论(activation-synthesis theory)。


该理论大量借鉴了生理学的相关研究:梦是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脑干的周期性神经电位变化带来的,当这些神经生化信息“闯入”大脑皮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睡梦中体验到感觉、记忆、动机和情绪(Hobson, Pace-Schott, & Stickgold, 2000)。


这些神经活动及其带来的体验本身并没有意义,但是大脑却试图去理解它接收到的信号——用已有的知识、记忆来整合它们,以产生某种连贯的解释,于是,荒谬且情绪化的梦境就产生了(Squier & Domhoff 1988)。


图片


在这种观点看来,意义不是梦的属性,而是人的属性,是先有了杂乱无章的素材(激活过程),而后大脑用这些素材做了编剧的工作(整合过程),这相当于我们的大脑“主动地”为无意义的信息赋予了意义


激活-整合理论的支持者艾伦·霍布森(J.Allan Hobson)和罗伯特·麦卡利(Robert McCarley)(1977)认为,大脑不喜欢闲着,需要不断地刺激才能成长和发展,而睡眠时大脑封闭了外界的刺激,便只能靠内部的刺激来“自high”。


用霍布森的原话说(1988),大脑“一根筋地非要追求意义不可,当它在需要处理的数据中很难找到、甚至压根找不到意义时,它就会为之赋予意义,乃至创造出意义来”。


有所思

有所梦


关于梦还有什么是我们能确定的?至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颇具洞察力的俗语得到了广泛的证实。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梦并非是随机发生的,梦的意义也不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般深藏不露,相反,梦的内容跟清醒时的世界有非常明显的联系,掩盖的象征非常少。


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凭借对自己的了解来解梦,最常见的例子,你有没有过因为睡前喝了太多的水,而在梦里找了一晚上厕所?


图片


梦境反映着做梦者的重要生活事件,特别是对于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性和健康的担忧(Cartwright, 1977),这一点在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是相似的。


除此之外,梦还是创造力的源泉,许多作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曾在梦境中寻找灵感,比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见一条首尾相接的蛇,由此破解了苯的六角环形结构。


有研究显示,在做梦阶段被叫醒的人,会显示出更强的想象、联想能力,好好睡上一觉的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想出了两倍于平时的解法(Stickgold & Walker, 2004),我们清醒时思考的问题,在梦中有机会发生修改和重组。


好了,笔者要去梦中构思下一篇文章了~


参考文献


Cartwright, R. D. (1977). Night life: Explorations in dreaming. Prentice-Hall.

 

Domhoff, G. W. (2004). Why Did Empirical Dream Researchers Reject Freud? A Critique of Historical Claims by Mark Solms. Dreaming, 14(1), 3–17. https://doi.org/10.1037/1053-0797.14.1.3

 

Freud, S. (1955).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Basic Books.

 

Hobson, J. A., & McCarley, R. W. (1977). The brain as a dream state generator: An activation-synthesis hypothesis of the dream proces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4(12), 1335–1348. https://doi.org/10.1176/ajp.134.12.1335

 

Hobson, J. A. (1988). The dreaming brain. Basic Books.

 

Hobson, J. A., Pace-Schott, E. F., & Stickgold, R. (2000). Dreaming and the brain: toward a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conscious states. The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3(6), 793–1121. https://doi.org/10.1017/s0140525x00003976

 

Squier, L. H., & Domhoff, G. W. (1998). The presentation of dreaming and dreams in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textbook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with suggestions for textbook authors and course instructors. Dreaming, 8(3), 149–168. https://doi.org/10.1037/h0094486

 

Stickgold, R., & Walker, M. (2004). To sleep, perchance to gain creative insigh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8(5), 191–192.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04.03.003



编辑 | 橘黄夜猫

监制 | Leo

审核 | CARE解忧学术团队

图片 | Unsplash/Giphy



梦见水、梦见飞翔、梦见被追逐……梦是可以被解释的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