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80 沙文主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80、沙文主义
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因法国士兵沙文狂热地拥护拿破仑一世的侵略扩张政策而得名。
资产阶级常常利用“保卫祖国”、“民族利益”等口号,推行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反动政策。民族压迫政策是资产阶级在本民族内实行阶级压迫政策的继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沙文主义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装饰,它给资产阶级的种种无理要求罩上一件民族的外衣。”[1]这就是沙文主义的反动本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平时偷偷地在工人阶级内部做着资产阶级的工作,危机时期,立即公开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支持本国资产阶级的殖民政策。为了掩盖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本质,他们号召无产阶级“保卫祖国”。列宁指出:“社会沙文主义者实行的是反对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政策”。[2]资本家用超额利润中的一小部分收买工人中上层分子,是产生社会沙文主义经济的根源。
苏修叛徒集团继承了老沙皇的衣钵,对内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对非俄罗斯民族政治上严格控制、经济上残酷掠夺、文化上强行摧残,把苏联重新变成“各族人民的监狱”[3];对外在“国际主义”的幌子下,对东欧各国实行超经济的剥削,把它们变成自己的附属国与殖民地,又在“援助”的幌子下,对亚、非、拉地区国家进行渗透和掠夺,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地地道道的社会沙文主义。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427页。
[2] 《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286页。
[3] 《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3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