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行业竞争格局及技术水平特点、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趋势前景

军工行业竞争格局及技术水平特点、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趋势前景
军工行业的业绩波动受军方订货需求变动影响较大。目前在我国国防开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军品采购需求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军方主要依据国防战略、国际环境、部队训练、军事演习、战略储备存量等因素制定和调整年度采购计划,上述影响均不属于周期性变动事项,因此军工行业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军工行业客户主要为军方、武警、公安、军贸公司和军工企业,无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军品总装和配套件生产企业主要根据军方年度采购订单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并按合同约定完成交付,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1、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军工行业的上游是军品配套件企业、专用材料以及通用材料供应商,其中军品配套件企业在定型产品的产业链中相对固定,原则上不会更换,采购价格一般由军方确定;专用材料和通用材料供应商不由军方直接指定,但需通过主管军代室和军工企业对其生产、供应能力的审核,并在纳入军工企业《合格供方名录》后开展交易。专用材料主要指专用于军品的定制化部件,军工企业为保证军品生产连续、稳定的要求,一般不会轻易更换;通用材料主要指金属材料、化学材料、标准件等非定制化材料,供应充足稳定,由军工企业根据需求选择。
军品行业的下游主要为军方、武警、公安及军贸公司等客户,其中军方、武警及公安的采购主要受国防战略、国家装备支出、军队装备采购计划以及维稳处突任务需求等因素影响;军贸公司采购主要取决于海外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军工产品采购经济性的影响,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2、行业竞争格局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在我军部队加强演习提升实战水平、军工行业技术升级需求紧迫的双重牵引下,我国军工行业正处于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
(1)国内兵器工业市场竞争
因为军工行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军工企业根据产品类别和产业链分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专业细分领域。由于兵器工业制造的弹药、武器产品具有强杀伤性、高危险性等特点,存在较高的资质和工艺壁垒,行业内竞争主要集中在中央军工集团和地方军工集团之间。
军工产品定型列装后,对产品总装单位和重要配套件生产企业不会轻易更换,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较为稳定。虽在已定型产品上的竞争压力较小,但军品总装和重要配套件企业为巩固现有产品优势,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需通过参与新型军品研发的竞争评选来获取产品的研制资格,并在新产品定型列装部队后取得该型产品的供应权,因此军品研发是军工企业增强持续盈利能力的关键,对于军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军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外部优势研发资源联合开展武器装备科研活动愈发频繁,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起点、降低了研发风险,加快了行业内的技术升级,加速形成了军工领域择优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了我国兵器工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2)军贸市场竞争
我国对军品出口具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军工企业必须通过国家授权的军贸公司向海外客户销售军工产品。相比于国内军品市场,军贸企业因参与国际军品市场的竞争,对军品采购价格具有更明显的经济性要求。军贸公司根据海外市场需求一般优先考虑同类型产品国内的总装单位。此外,鉴于海外市场对同类型军品可能存在口径、款式等差异要求,军工企业对军贸产品的研发能力也是军贸市场的竞争关键。
3、军工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1)行业技术水平
兵器工业专门从事火炮、弹药、枪械、火药、坦克装甲、战术导弹等常规兵器的生产和研发,涉及武器品类较多,生产工艺技术复杂,包括机械、电子、光学、冶金、化工、火工等多门学科。因军品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其工艺装备多为专用定制设备,且对产品生产、研制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均具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行业生产、技术门槛较高。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新技术在军工行业各个领域被不断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逐步参与渗透到军工企业的日常研发、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并已成为军工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2)行业特点
1)客户集中度较高
军工行业产品产业链相对固化且分工明确、层级清晰。除军贸公司外,国内军品生产企业根据产业链中的角色主要分为军品总装企业和配套件企业两类。出于对产品质量、供应稳定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军工产品在研制定型并列装部队后,不会轻易更换总装单位及其重要配套件的供应商。
军品总装单位作为产业链中的最后一环,在完成产品生产后直接向军方、武警、公安以及军贸公司进行产品交付,客户结构稳定、集中度高的特点明显;军品配套件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客户主要为军品总装单位或其他军品配套件企业,由于军品产业链指定重要配套件供应商的特点,军品配套件企业的下游客户也相对集中。
2)行业产业链相对固定
军工产品因其具有的特殊使命,有较为严格且复杂的研制流程,产品一经定型,即列入部队军品采购编制,由军方按照年度计划实施采购。在军品实际生产过程中,军品总装单位和配套件企业不会轻易更换,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产业链。此外,除日常配套供应外,军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也会根据各自配套件技术、经验优势开展研发合作,共同参与军品预研、研制等研发阶段的竞争比测,以此提高中标的可能。
3)国内定型军品采用审核定价机制
国内军方采购计划内的定型产品及重要配套件的价格由军方审核确定,在军品价格审定前,军工企业与军方先以暂定价进行结算。军贸公司向军工企业采购军品再对外销售,存在较强的市场化影响,军贸产品定价一般参照国内同类产品售价并结合军工企业生产成本以及海外市场需求情况协商确定。
4、行业面临的机遇
(1)实战训练促进军品销售
军工行业作为我国国防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不仅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相辅相成,也对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为全面提高我军部队实战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实战化训练相关措施。2018 年 1 月,新军事训练大纲正式颁发,新大纲增加了我军部队训练时间,提高了训练难度和强度,加大了训练消耗,同时强调“把技能练到极致、武器用到极致,增加武器装备极限性能、边界条件、干扰条件、复杂环境下操作和实战运用训练”的具体要求;2020 年 11 月 25 日,我国指示“坚定不移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推动全军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重点推进实战实训,深入推进联战联训”。由此可见,实战训练已成为近年我军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榴弹发射器系统、中小口径迫击炮系统产品是我军单兵及班组使用的常规武器装备,实战应用场景较多,且相较于大型武器装备综合训练成本较低,对提升士兵实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弹药是一次性消耗品,随着我军部队训练、演习强度和频率的增加,综上弹药、引信产品的销量规模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2)国防支出维持增长
2012 年至 2022 年,我国国防预算支出从 6,702.74 亿元增加至 14,504.50 亿元,长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国防经费支出主要用于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持续改善部队工作训练和生活保障条件等,按照装备费用占国防总支出约 40.00%的比例计算,2022 年与军工行业关联度较高的国防支出装备费有高达到 5,800 亿元,将进一步扩大军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利于军工企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研发投入继续增长。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
(3)国防安全刻不容缓
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国际地位迅速攀升,同时也因此导致了与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竞争碰撞愈发频繁。另一方面,我国国境边界的争议尚未彻底解决,岛屿、领土的争端依旧存在,个别域外国家舰机多次有意非法闯入我国领海、邻近海空域,对我国国家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继续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国家稳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刻不容缓。
5、军工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质壁垒
根据国家关于军品生产资质管理的规定,对负责生产、研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中有关军品的企业实行许可管理,相关企业需要在取得装备承制单位资质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证书等军工行业关键资质后才可从事军品业务。上述军工行业关键资质的申请要求高、审核时间长,一般企业取得难度较大。
此外,军工行业关键资质对军工企业可从事军品业务的范围以及产品类别进行了明确的限定,不允许从事超出资质范围的军品业务。军工企业之间即使存在上下游的产业链关联,因资质范围的限制,单个军工企业较难改变或延伸其在产品产业链中的位置。
(2)先入壁垒
军方原则上不会轻易更换已定型产品的总装单位及重要配套件企业,因此军工行业存在明显“先入优势”。
另一方面,军工行业研发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且保密要求高,军工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已积累了多项专有的核心技术,新型产品的改进及迭代更是依赖于前代产品的技术经验,相较于新进的同行业企业,无论在研发能力还是生产工艺上都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3)工艺及安全生产壁垒
军品的研制、生产和储存等环节涉及较多特殊工艺及安全要求,且对工艺装备有较高的要求,多为定制化的专用装备。
军工产品的环节较多、技术和工艺复杂,其中弹药、引信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对火工品的加工处理,危险性高,除对工艺流程有着明确且严格的控制标准和监管责任外,对生产场地、环境也具有很高的安全要求。行业新进企业在获取军品生产专用装备、取得火工品生产所需场地以及严格把控安全生产和储存要求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难度。
(4)信息保密壁垒
军工企业在开展军品生产研制活动前,必须建立保密体系,并通过保密主管部门组织的审核,取得相应等级的保密资质。
军品生产所涉及合同资料、工艺参数、技术指标等均属于国家秘密,需按照有关保密规定根据信息涉密等级进行相应的保密或脱密处理。非军工企业一般无法接触到涉密信息,且不具备正确处理、传递涉密信息的能力。
6、行业面临的风险
军工行业客户集中度较高,受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国防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若国防战略政策变化使军方对军工产品的需求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将直接影响军工行业的发展前景。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军工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一章 军事工业的基本情况
1.1 军工行业基本介绍
1.1.1 军工行业概念界定
1.1.2 军工行业特殊性质
1.1.3 军工行业基本分类
1.2 军事工业的经济特征
1.2.1 公用事业属性
1.2.2 自然垄断性
1.2.3 需求特性
1.2.4 供求垄断性
1.2.5 生产周期及风险
1.3 军事工业组成主体分析
第二章 2017-2022年世界军事工业发展分析
2.1 2017-2022年世界军工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2.1.1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2 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2.1.3 国际军工竞争格局
2.1.4 全球军贸市场分析
2.1.5 军工企业发展情况
2.1.6 军工的数字化转型
2.1.7 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2.2 2017-2022年欧洲军工发展
2.2.1 军工发展优势
2.2.2 军费支出规模
2.2.3 英国军贸市场
2.2.4 瑞典军工状况
2.2.5 军工整合格局
2.2.6 资产证券化分析
2.2.7 军工合作困境
2.2.8 军工发展问题
2.3 2017-2022年美国军工发展
2.3.1 军工改革历程
2.3.2 军工事件回顾
2.3.3 军费支出分析
2.3.4 军售规模分析
2.3.5 军贸发展特点
2.4 2017-2022年俄罗斯军工发展
2.4.1 军工改革历程
2.4.2 产业发展现状
2.4.3 军费支出预算
2.4.4 军贸市场现状
2.4.5 推进军工智能化
2.5 2017-2022年日本军工发展
2.5.1 军工体系及特点
2.5.2 军费支出预算
2.5.3 军工贸易动态
2.5.4 产业研发进展
2.6 2017-2022年印度军工发展
第三章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2 政策环境
3.3 军事环境
第四章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市场化改革发展
4.1 国际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经验
4.2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
4.2.1 发展意义解析
4.2.2 发展历程分析
4.2.3 产业发展架构
4.2.4 市场发展现状
4.2.5 企业发展状况
4.2.6 行业发展指数
4.2.7 发展模式分析
4.2.8 信息化建设分析
4.3 中国军转民市场发展状况
4.3.1 军转民主要方式
4.3.2 军转民主要方向
4.3.3 军转民发展困境
4.3.4 军转民发展对策
4.3.5 军转民发展前景
4.4 中国民参军市场发展分析
4.5 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进程
第五章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整体分析
5.1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综述
5.1.1 行业发展历程
5.1.2 行业发展特点
5.1.3 产业格局分析
5.1.4 行业运行状况
5.1.5 行业新兴领域
5.1.6 资本运营市场
5.2 中国军工产业运行的新特征
5.2.1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5.2.2 军民融合发展加速竞争
5.2.3 军品更新换代且军费支出大
5.3 军事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4 军事工业发展对策分析
第六章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市场发展分析
6.1 军事工业市场需求分析
6.1.1 军工需求的定义
6.1.2 军工需求结构分析
6.1.3 经济发展与军工需求
6.1.4 军工需求与国家安全
6.1.5 军工需求特点与政策
6.2 军工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6.3 军工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分析
6.4 军事工业成本控制分析
6.4.1 军品成本管理现状
6.4.2 军品成本管理难点
6.4.3 成本大数据管理体系
6.4.4 军品成本管理举措
第七章 2023-2029年中国军事航天工业投资潜力分析
7.1 2017-2022年世界航天工业发展状况
7.1.1 产业现状总析
7.1.2 科技发展动态
7.1.3 市场规模分析
7.1.4 主要国家发展
7.1.5 航天发射情况
7.1.6 产业发展动向
7.1.7 疫情影响分析
7.2 2023-2029年中国航天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7.2.1 航天五大工程
7.2.2 航天发射活动
7.2.3 航天科技创新
7.2.4 中国航天应用服务
7.2.5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
7.2.6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7.3 2023-2029年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7.3.1 行业发展现状
7.3.2 卫星行业政策
7.3.3 市场发展规模
7.3.4 区域分布情况
7.3.5 产业结构分析
7.3.6 从业人员数量
7.3.7 市场竞争格局
7.3.8 发展态势展望
7.4 2023-2029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潜力分析
7.4.1 产业应用状况
7.4.2 行业营收分析
7.4.3 卫星发射动态
7.4.4 工程建设情况
7.4.5 系统运行状况
7.4.6 国际合作情况
7.4.7 后续发展展望
第八章 2023-2029年中国军事航空工业投资潜力分析
8.1 世界航空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8.1.1 行业发展现状
8.1.2 行业盈利分析
8.1.3 区域发展情况
8.1.4 企业竞争格局
8.1.5 发展前景分析
8.2 2023-2029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8.2.1 民航发展规模
8.2.2 通用航空发展
8.2.3 运输经济效益
8.2.4 未来发展方向
8.3 2023-2029年中国无人机发展潜力分析
8.3.1 行业基本情况
8.3.2 行业政策动态
8.3.3 市场发展规模
8.3.4 企业规模分析
8.3.5 未来发展趋势
8.3.6 发展前景预测
8.4 2023-2029年中国大飞机发展潜力分析
8.4.1 产业发展概述
8.4.2 产业支持政策
8.4.3 行业产业链条
8.4.4 产业发展现状
8.4.5 产业发展前景
8.5 2023-2029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潜力分析
8.5.1 行业发展历程
8.5.2 市场发展规模
8.5.3 产业发展格局
8.5.4 市场发展趋势
8.6 中国航空工业其他机型发展潜力分析
8.6.1 运输机
8.6.2 战斗机
第九章 2023-2029年中国军事船舶工业投资潜力分析
9.1 2017-2022年世界船舶制造业的总体发展分析
9.1.1 产业运行情况
9.1.2 生产情况分析
9.1.3 价格变动情况
9.1.4 区域布局情况
9.2 2017-2022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分析
9.2.1 产业发展链条
9.2.2 行业发展政策
9.2.3 行业标准状况
9.2.4 行业运行情况
9.2.5 主营业务收入
9.2.6 企业集中程度
9.2.7 未来发展预测
9.2.8 军民融合发展
9.3 2023-2029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9.3.1 产业发展趋势
9.3.2 未来发展规划
9.3.3 军用市场空间
第十章 中国武器装备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0.1 2017-2022年世界兵器工业发展规模
10.1.1 贸易市场分析
10.1.2 导弹及核武器
10.1.3 卫星应用系统
10.1.4 网络攻防领域
10.1.5 无人系统应用
10.1.6 陆军装备发展
10.1.7 海军装备发展
10.2 2017-2022年中国兵器工业发展综况
10.2.1 产业发展壮大
10.2.2 价格调节作用
10.2.3 环境保护标准
10.3 2017-2022年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综述
10.3.1 装备体系建设
10.3.2 市场发展现状
10.3.3 市场需求特点
10.3.4 行业进入壁垒
10.3.5 市场准入现状
10.4 2023-2029年中国武器装备市场潜力分析
10.4.1 行业发展趋势
10.4.2 影响因素分析
10.4.3 贸易竞争对策
第十一章 中国军事工业其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1.1 2023-2029年中国军事核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11.1.1 全球核工业发展规模分析
11.1.2 全球核燃料行业发展展望
11.1.3 中国核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1.1.4 中国核燃料行业发展状况
11.1.5 中国核工业发展成果分析
11.1.6 中国核工业未来发展目标
11.2 中国军事电子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11.2.1 军事电子行业发展特点
11.2.2 全球军事电子装备技术现状
11.2.3 中国军用电子工业建设问题
11.2.4 中国军用电子工业建设建议
11.2.5 中国军工电子信息化优势分析
11.2.6 中国军事电子产业发展困境
11.2.7 中国军事电子行业发展前景
11.3 中国军用机器人发展潜力分析
11.3.1 军用机器人基本概述
11.3.2 军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11.3.3 国内军用机器人发展现状
11.3.4 国内军用机器人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主要上游行业发展分析
12.1 2017-2022年军用新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12.1.1 军用新材料主要类型
12.1.2 军用新材料应用领域
12.1.3 军用新材料需求分析
12.1.4 军用钛合金材料发展
12.1.5 军用碳纤维材料发展
12.1.6 军用高温合金材料发展
12.1.7 军用复合材料需求增长
12.1.8 军用3D打印材料发展
12.2 2017-2022年军工芯片行业发展分析
12.2.1 军工芯片相关概念
12.2.2 军工芯片发展现状
12.2.3 军工芯片细分领域
12.2.4 军工芯片发展策略
12.2.5 军工芯片发展趋势
12.3 2017-2022年军用电源行业发展分析
12.3.1 军用电源市场特征
12.3.2 军用电源主要类型
12.3.3 军用电源发展机遇
12.3.4 军用电源发展策略
12.3.5 军用电源市场前景
12.4 2017-2022年其他军工上游行业发展
12.4.1 军用橡胶
12.4.2 军用传感器
12.4.3 红外成像系统
12.4.4 军工线缆
第十三章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区域发展分析
13.1 河北省军工产业
13.1.1 发展政策环境
13.1.2 军民融合现状
13.1.3 技术创新动态
13.1.4 产业发展问题
13.1.5 产业发展思路
13.2 河南省军工产业
13.3 湖北省军工产业
13.3.1 行业发展现状
13.3.2 襄阳基地发展
13.3.3 孝感基地发展
13.3.4 未来发展方向
13.4 湖南省军工产业
13.4.1 发展政策环境
13.4.2 产业发展现状
13.4.3 军工材料创新
13.4.4 湘潭基地发展
13.4.5 平江基地发展
13.4.6 株洲基地发展
13.5 江西省军工产业
13.5.1 产业发展基础
13.5.2 行业扶持政策
13.5.3 产业发展现状
13.5.4 军民融合发展
13.5.5 景德镇基地发展
13.5.6 产业发展问题
13.6 四川省军工产业
13.6.1 产业支持政策
13.6.2 产业发展现状
13.6.3 产业发展动态
13.6.4 军民融合示范区
13.6.5 企业发展状况
13.6.6 广元基地发展
13.6.7 泸州基地发展
13.6.8 绵阳基地发展
13.7 陕西省军工产业
13.7.1 产业发展规划
13.7.2 产业发展现状
13.7.3 军民融合发展
13.7.4 技术创新状况
13.7.5 西安军工发展
13.7.6 兵器工业基地
13.7.7 西安基地发展
13.7.8 汉中基地发展
第十四章 2017-2022年中国军事工业技术发展分析
14.1 国内外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
14.2 军事工业军用技术转民用重点技术
14.2.1 智能制造领域
14.2.2 高端装备领域
14.2.3 先进材料领域
14.2.4 新能源与环保领域
14.2.5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14.2.6 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领域
14.3 重要新兴技术在军事工业的应用分析
14.3.1 光纤通信技术
14.3.2 传感器技术
14.3.3 大数据技术
14.3.4 物联网技术
14.3.5 增材制造技术
14.3.6 人机交互新技术
14.4 军事工业细分领域技术发展现状
14.4.1 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4.4.2 航空工业热处理技术
14.4.3 军用运输机制造技术
14.4.4 无人机核心相关技术
14.4.5 直升机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14.4.6 兵器工业热处理节能技术
14.4.7 军民两用装甲防护技术
14.4.8 海军装备腐蚀仿真技术
第十五章 中国重点军工集团经营分析
15.1 A公司
15.1.1 企业发展概况
15.1.2 企业发展沿革
15.1.3 企业组织架构
15.1.4 企业经营状况
15.1.5 企业研发能力
15.1.6 企业创新成果
15.2 B公司
15.2.1 企业发展概况
15.2.2 企业发展沿革
15.2.3 企业组织架构
15.2.4 企业经营状况
15.2.5 企业科研成就
15.3 C公司
15.3.1 企业发展概况
15.3.2 企业发展历程
15.3.3 企业组织架构
15.3.4 企业经营状况
15.3.5 企业业务实力
15.4 D公司
15.4.1 企业发展概况
15.4.2 企业发展历程
15.4.3 企业组织架构
15.4.4 企业经营状况
15.4.5 企业产品创新
15.4.6 企业合作动态
15.5 E公司
15.5.1 企业发展概况
15.5.2 企业业务领域
15.5.3 企业组织架构
15.5.4 企业重组动态
15.5.5 企业合作动态
第十六章 中国标杆民营军工企业经营分析
16.1 A公司
16.1.1 企业发展概况
16.1.2 经营效益分析
16.1.3 业务经营分析
16.1.4 财务状况分析
16.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2 B公司
16.2.1 企业发展概况
16.2.2 经营效益分析
16.2.3 业务经营分析
16.2.4 财务状况分析
16.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3 C公司
16.3.1 企业发展概况
16.3.2 经营效益分析
16.3.3 业务经营分析
16.3.4 财务状况分析
16.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4 D公司
16.4.1 企业发展概况
16.4.2 经营效益分析
16.4.3 业务经营分析
16.4.4 财务状况分析
16.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5 E公司
16.5.1 企业发展概况
16.5.2 经营效益分析
16.5.3 业务经营分析
16.5.4 财务状况分析
16.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十七章 2023-2029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7.1 军工产业未来发展机遇环境
17.2 军工产业发展前景及展望
17.3 军事工业发展方向及趋势
17.4 2023-2029年中国军工事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7.4.1 2023-2029年中国军工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7.4.2 2023-2029年中国军工行业收入规模预测
17.4.3 2023-2029年中国军工行业利润规模预测
17.5 军事工业投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