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黑客松」-同人企畫媒合會芻議

今年1月24日,kenko創辦的「東方企劃查詢站」停止運營。8月,史蒂夫sensei創辦「THCSC - 東方同人社團信息查詢站」(網址:www.thclubsc.cn),接下了棒子。我們與他作了一些訪談,他表示:
THCSC,即东方同人社团信息查询站,是一个由本人建立的供给广大东方同人社团主催发布社团宣传纳新信息,经验交流,以及各个有能力的东方爱好者发布自荐信息的一个平台,所有加入平台的社团都会进行审核以保证社团的合理性,随后便可以发布自己的社团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您的社团,或者发布招新信息招揽人手实现梦想.同时有能力的个人也可以发布自己的人员自荐信息,这样各个社团的人事管理就能更方便的选择需要的新成员
这个网站的缘起很简单,我本人也是一个小型的在做解密游戏的东方同人社的主催,当时我正需要招新unity的程序员,但是我用我的账号在B站发送了一个招新的专栏结果几乎没人看见,东方吧虽然看到的人多但是也还是没能招到人,当时的我的想法就是:"假如有一个平台,能够集中东方同人社团的招新信息,让有能力同时也想要加入社团的人集中的选择自己想要加入的社团而不是在茫茫的信息之海检索,那该多好?"
确实有这样的前辈,那就是东方查询站,我以前也是这个网站的用户,曾经帮他们的主催排查过bug,但是十分可惜,这个网站已经关闭了。
突然想到,我的部分技能就是网站与服务器方面的,于是一向实践出真知的我就用一个论坛框架花费了三天时间搭建了THCSC的最早期版本.随后我在各大tho群发布宣传,本以为就是抱着没啥需求的心态做了一个这样的网站,结果没想到的是一经推出收到了十分大的反响,各个社团主催也在不断加入,同时也收到了很多的建议,我意识到我的责任很大,于是几乎每天都会有所更新,就这样一直干到了现在
我希望这个网站能帮到东方同人社团尤其是中小型的社团,我现在的社团就是个小型社团因此我比较能感同身受,很多小型的社团在前期几乎没有人手能够来帮忙,并不是没有有需求的个人,而是有需求的个人看不到有需求的团体,这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这个网站的初衷就是帮助中小型社团招到新鲜血液,激活内部动力,从而更好的实现共同梦想
然而,儘管我們許多同好都對這個網站表示了支持,之前kenko站之所以難以為繼的主要問題,並沒有改變:人太少,流量上不去。流量上不去,人也就提不起興趣前來積極活動。
目前站上大部份的文章,都是社團過來貼一貼宣傳稿而已,還有少量人員自薦,都沒有什麼反應。同樣的文章,如果在東方吧、B站之類人多的地方發,不論找不找得到人幫忙、有沒有實際效果,至少下面會有不少閒聊式的回應,這樣感覺上就有人氣,就比較溫暖,人也就願意繼續待在這些老地方,哪怕它不好用。
我認為,這個核心痛點,你系統做得再怎麼好、人再怎麼勤勞,都不能解決。因為實際上我們的盤子就不會大到每天都有事、每天都有一大堆人來找活。偶爾有,人找到事、事找到人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就不必再來刷這個站。所以「冷」應該是這類網站的常態。
那有什麼辦法呢?曰:壓縮。
流量太稀,那就壓縮。就像我們線下展會,同一個地方,每年差不多就辦得起一場THO,CP之類大型綜合展會也頂多就半年一屆。如果有像2019年底WePlay那種特殊展會,一下子吸乾了期間的購買力,隨後那場CP生意就會很清淡。況且我們社團出新作也沒那麼快。
線上活動,東方Game Jam,也是一年一屆。
所以這道理就很清楚了:立足於「人求事,事求人」的THCSC,其實應該以「定期集會」的方式運營。
幾個月一次,開個直播,或發一系列預先錄製好的視頻,請大家集中來看一看,這回有哪些社團、哪些企畫在招人,又有哪些人願意提供什麼技能。節目現場,簡短介紹各個社團、企畫、人員的信息,附鏈接,可以拉到網站去看詳情,或者就直接加聊天群與私信,匹配起來。平常網站就涼著無妨。
這個模式,資訊界的開源社群已有很成熟的經驗,曰「黑客松」(Hackathon):租一個會場,早上開始,事先登記好的主催輪流上台,在兩分鐘內用簡報介紹自己想做什麼、有什麼人力與技術需求,謂之「開坑」。報完下台以後,對那坑有興趣的人,就自己過去談,這樣現場組團,三五成群,即刻開工,或許到下午就有幾隊能做出一些初步的成果,一些小坑甚至可以即刻填完上線(例如一些應對天災、疫情的查詢系統)。長期的大坑,那就散場後繼續,看各人造化如何。
不自己開坑的,也可以拿張貼紙,寫上自己的名號、技能,貼在衣服上,等人來搭訕。
我去過一次線下的黑客松,感覺現場氣氛,很是輕鬆舒適,所有人都是創作者或工程師的氣質,不講什麼政客或商人的場面話,就是實在的說事做事。有人講話或企畫具幽默感,眾人歡笑;有人不擅表達,結巴一些,也沒人怪他。現場還有一些飲料和點心。風氣建立起來以後,也有企業或政府會贊助這類活動。
一場線下的黑客松,時長大約在一個白天或一個週末之間。後來也有許多線上舉辦的黑客松,我沒有參加過,內行的朋友可以補充一下。
那麼,這種活動,是不是可以搬到同人圈來,配合眾人的希望、需求,給THCSC打出一個定位呢?
考量現在的環境,要辦的話應該要以線上為主。那麼,具體應該如何規劃?
我粗略的想法,是「事求人」和「人求事」兩方,先分別錄製好自我介紹的視頻,傳給主辦去剪輯,「事求人」時長限2分鐘,「人求事」限30秒,片中要含有聯絡方式(如自己的網站、在THCSC站上發布的文章網址、QQ群號)。到了活動當日,主辦就開直播,講完開場白,播出這些片段。一段時間以後,順利組好隊的和主辦回報一下,也粗估一個能做出階段性成果或全部完成的時間,主辦和大家更新一下情況,作出預告。到下次直播或集會,就可以納入這回的成果發表。
由於同人活動的種類很多,「坑」也會分短中長期、大中小規模、線上或線下協作。這些分別要如何處理也是課題,這裡就先不談太細。
本文就先談到這裡,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發表意見,一起來提供給史蒂夫,為THCSC的發展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