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可能不知道,成千上万的人正在豆瓣上玩“网游”

2020-06-29 10:21 作者:BB姬Studio  | 我要投稿

GK丨文

还记得你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多久以前了吗?

反正我是不记得了。没有电影院的日子,只能一边怀念着,一边在家搜罗过去的影片。

然后抱上一袋肥宅快乐薯片,摁下视频的关灯模式,维持宅家补电影时最后的体面。

而在此过程中,豆瓣几乎成了我的刚需。

虽然很多人说豆瓣上的评分并没有那么靠谱,但不得不承认,对国内的影迷而言,它仍然是为数不多的可供参考的影评网站之一。

豆友们对影片的评价,会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要在一部电影中花费几小时的宝贵人生。

而随着最近打开豆瓣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发现了当中独一道的风景线。

事实证明,豆瓣影评区里的人才说话有多好听,豆瓣小组和它的组员们看上去就有多沙雕。

你可以把这些小组理解成一个个贴吧,大家加入感兴趣的小组,在里面发帖讨论。

但与贴吧不同的是,豆瓣小组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内容更加宽泛和随意,光是看小组的名字,就会发现有多么的意识流。

比如十一个“哈”字当头,你知道里面一定云集着段子手,点进去就会跟着一起“哈哈哈”。

再比如这个小组,组名是一句发自内心的爆粗,显然是供网友们宣泄负能并获得认同感的地方。

还有这个名叫“社会性死亡”的小组也很有意思,每一个帖子的标题都有点进去的欲望。堪称大型火葬场,15万具“尸体”汇聚于此,记录着人类在生活中的无数个尴尬瞬间。

总而言之,无论哪一个豆瓣小组都有着明确的主题——用咱们游戏玩家比较熟悉的说法,就好比拥有一个独立的世界观。点进去后,你就会自动代入小组赋予你的角色,你很清楚自己想要看到什么或是表达什么。

有了这样的讨论氛围,于是豆瓣中慢慢衍生了一系列以角色扮演为主题的“假装小组”。

记得之前BB姬写过一篇关于国外网友在网上扮演蚂蚁的文章。在他们构建的蚂蚁王国里,蚁后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每个人各司其职,好像真的变成了一群勤劳的蚂蚁。

很快,豆瓣上就出现了同款小组,叫做“我们假装是蚂蚁”。只不过相比那些“外国蚂蚁”,它们的生活少了几分真实,多了几分魔幻主义色彩。

新蚁报到,不忘发个自拍,并配文:网恋吗?

甚至会像人类一样在深夜里“思考蚁生”。

没有蚁后和森严的等级规则,组员们只是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发表在帖子里,然后用一只蚂蚁的视角进行解读。

哪怕一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一旦到了这里,都能让你萌生一种初见时的感动。比如一盘排骨,对蚂蚁们来说就是“酒池肉林;

路遇一只星天牛,就仿佛和一位威武雄壮的型男擦肩而过。

人类成了“蚁人们”眼中的“两脚兽”,猫咪成了“传说中的老虎”。

蚂蚁本不该和这些生物产生过多的交集,但这位蚁兄分享了它向两脚兽求婚的经历,虽然以失败告终。

你不得不叹服这些“蚁人们”的脑洞,写了《变形记》的卡夫卡看了,估计都得甘拜下风。

而在“放弃做人”这件事上,豆瓣网友们有你想象不到的执着。

另一个名叫“动物园员工组”的小组中,正如其名,点进去仿佛就来到一座24小时营业的动物园。

园内物种丰富,分区清晰,包括哺乳动物区、爬行动物区、水族馆和鸟类园区。


每一个组员扮演一只动物到对应的分区发帖,附上照片和自我介绍,游客们可以回帖互动,好生热闹。

随便逛上一圈,不仅能基本解决疫情期间没法去动物园的难题,还能收获一份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毕竟以这样的形式,和说人话的“动物们”交流一番,还是挺有趣的。

除了可以在豆瓣小组里改变你的物种,你甚至能玩“穿越”。

有个“假装活在1980-2000年”小组,几乎所有的过去时都会在这里变成进行时。

有人正打算在放学后,去买一袋心心念念的辣条;

有人表示自己刚刚得到一台爸爸奖励的三星牌MP3;

还有人不小心弄坏了小霸王的游戏卡,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组员们的一言一行都刻着时光的痕迹,陪伴我们年少时的那些事物也重新回到了视野里,化作了一代人对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们仿佛真的坐上了时光机,变回了曾经的自己。曾经的我们渴望长大,渴望遥远的未来。

因而当一位自称是从2020年到来的楼主赫然出现,一下子打破了往日时光的宁静,大家都带着对“未知”的期待纷至沓来,哪怕心中早就有了各自的答案。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假装小组”不就是语C嘛(语言Cosplay),但我更愿意称它们是一个个小小的MMORPG。

因为比起语C,它们更加开放和自由。不需要任何门槛,简单易懂的背景设定,只要你愿意,谁都可以加入到这场游戏中。而且形式以图文为主的缘故,成本更低,反馈更快。

每一个组员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如此重要,彼此输出的内容丰富着游戏的本身,影响着相互的体验。互动率越高,体验也会更好。

因此在这些小组中,你几乎找不到一个0回复的帖子。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素不相识,组员之间也很容易达成共鸣,从而产生一定的归属感。

当真正参与进去,你就会得到与网游十分相似的游玩体验。

不过说到底,这些“假装小组”很可能只是网友无聊的产物罢了,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就像之前国外网友因为疫情出不了门,扮演蚂蚁来打发时间一样。

但至少,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一个肆意挥霍幻想的空间,暂时忘掉现实生活带来的所有酸楚与沉重。


就像“动物园员工组”版头上所说的,“人类生活太辛苦了,不如来假装一下小动物好了”。

-END-


你可能不知道,成千上万的人正在豆瓣上玩“网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