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提问?(文:元哲)
我为什么要提问?(文:元哲)
每个同学讲一个Python的小程序,台下的我会提出问题,同学回答情况千奇百怪。 我为什么要提问?本意通过这种问答,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讲解的知识点再次思考,体会“学问”二字,“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迂回反复的过程。“问”——通过自我学习,产生质疑,向课本、教师、网络,牛人等发问,或者是他人的提问,让你的思考更为深入、全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
讲解的学生会如何思考你的问题?
Python编程环境的菜单上有一栏“debug””bug”就是臭虫,”debug”就是杀死臭虫,以为“调试代码”,是指在代码编写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者语义错误,这样一个改正的过程。我们人的成长,都是在错误中长大。小时候,父母说不能玩火,我们非要去玩,结果呢?慢慢的长大,我们通过自己的一次一次的失败,认识了自己,提高自己。
重温曾经写的这样一段文字:“虫到蝴蝶的转变过程是什么?每一次的蜕皮,每一次的作茧,都是一次痛苦的过程……最后,它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展翅飞翔……其实,人何尝不是如此?一点一点的长大,成熟,建立在痛苦之上,自己的谴责,别人的批评,结果的失败,等等……每一次,感觉脸面无光;每一次,感觉脸皮发烫;每一次,感觉那么的不自在;每一次,内心有些发痛;每一次,都想退却,只是;……就这样,一次一次之后,提高了,长大了,升华了……”
记得在《感动自己》一文中写道:“ 感动自己!每一日!作为学子,在攻克一题,代码跑通之时,在孤灯之下,偌大的教室里,此刻的喜悦,自己与自己分享。在竞赛场上,我们将数月熬夜,却无法能攻克题目,结果惨淡。我们想去哭,却要隐藏自己,面露沉默,无语……但,在我们内心中,我们要对我们自己说,我是付出了,正因为我的付出,我能面对,我会接受!”
身为老师,三尺讲台,苦口婆心,希望能给孩子们指出一二,期待他们美好的未来……